下午五点,我还在和周公下棋,张校长这个时候发来消息,“喝酒,来?”
迷迷糊糊的我拿起手机跌跌撞撞地回了个消息,“来,哪?”
吃饭的地点定在了西关人民广场附近的老田家地锅炖。在蒙古国的时候,食材匮乏,把猪栏里的猪都饿瘦了。那个时候,猪就想,一旦回国,定要胡吃海喝一番,用丰富的食物慰藉孤单的胃。
没成想,回家了以后,猪反而没什么胃口。不运动的猪,没吃多少,胃就处于过载的状态。又想吃,肚又撑,大大的吃货心,小小的淑女胃。
对于喝酒,我也谈不上喜欢。有的人喝酒是爱好,有的人喝酒是消愁,我喝酒是素材。
所以对于酒,我一向不挑,二十多元的红星二锅头,和二百多元的茅台王子,喝起来真的有区别吗?也许有吧,但是我喝不出。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二锅头,还是茅台,都没有芬达好喝。(个人口味,不喜就喷)
兵不在多而在于精,酒桌上只有三个人,一位是为教育事业献身的“张校长”,另一位是作为人民公仆的“郭局长”,最后一位就是我——作为无业游民的张盲流。
“郭局长”的父亲是“船长”,最近出海刚回来,带了几瓶洋酒。整天喝中国酒的张校长对此很是心动,迫不及待就要过来“学学外语”。
我是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人,看见洋酒,就觉得很稀奇,酒瓶拿过来细细端详了一下,哇,这个性的瓶身,哇,这精致的雕刻,哇,这葡萄牙语的标签,呃,一个字也看不懂。(其实酒瓶和国产的没有不同,但由于崇洋媚外的原因,我必须把它说的很时尚)最后我用小米手机自带的翻译软件翻译了一下。翻译的结果显示,这是产自葡萄牙的“大苹果饮料”。
“大苹果饮料”,我眼前一亮,难道这就是葡萄牙的“醒目”(一款国产苹果味碳酸饮料)。我超级喜欢这个名字,觉得有趣极了。
这个“大苹果饮料”其实就是影视剧中出场率很高的朗姆酒,这种酒和影视剧中另一种常见的老外酒白兰地一样,都是水果酿的,与粮食酿的酒味道有很大不同,至于如何不同,我先小酌一点尝尝。
入口,黏黏的,有点像掺了水的蜂蜜。味道,有一点甜,甜中带着一点苦,苦中又带着一种甜。有一种果汁的味道,有一种中药的味道,有一种果汁泡中药的味道。我很少喝这种甜甜苦苦的酒,觉得很新奇,又重新给这种“大苹果饮料”起了一个入乡随俗的名字——“精神分裂酒”——说“味道分裂”其实更贴切一些,但我觉得“精神分裂”更拟人,更可爱。
郭局长看我喝酒像喝药般的痛苦神情,赶忙说,这种酒酒精味太大,要掺雪碧喝的。哦哦,乡下土包子连连点头。
半杯酒,半杯雪碧,35度的酒,冒着气泡的雪碧,那我们喝的就是,17.5度的“气泡苹果酒”。味道嘛,其实不怎么样,我的评价是不如芬达——是的,我还是忘不了我的橘子味破芬达。
但是,对于茅台和二锅头品不出区别的我来说,酒的味道重要吗?
我喝酒也不是喝的味道,有张校长和郭局长的情义下酒,我喝什么酒都是芬达的味道。(芬达,我对饮料的最高评价。酒精饮料也是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