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送陈子华赴真州①
宋·刘克庄
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②。今把作握蛇骑虎。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②。谈笑里,定齐鲁。
两河③萧瑟惟狐兔。问当年、祖生⑤去后,有人来否?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算事业须由人做。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空目送,塞鸿去。
[注]①公元1227年,刘克庄送陈子华知真州,对陈子华在真州组织义军寄予厚望。②靖康之变后在河北、山西等地结集的抗金义军,其中有不少归附东京留守宗泽。③郭子仪曾仅率数十骑入回纥大营,回纥首领舍兵下马而拜,说:“真吾父也。”④指河北东路、西路,当时为金统治区。⑤祖生,祖逖。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人送友人远去真州为官,想到的是朝野两种声音的尖锐矛盾,一时感慨万千。
B.词人想起名将宗泽大败金人的事迹,表达了对友人平定齐鲁的期望。
C.词人想着河北东西路被金人所占,用祖逖的典故鼓舞陈子华渡江北伐。
D.词人劝友人陈子华放下书生意气,不要像车中新妇一般胆小怯懦。
16.本词作者刘克庄是辛派的重要代表词人,请结合你学过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分析两词有什么共同特点。(6分)
参考答案
15.D[解析]“应笑书生心胆怯”一句中的书生是作者自嘲,痛感自己书生无用,报国无路,与陈子华无关。
16.(1)用典。辛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运用孙权、廉颇等人典故写自己的际遇,本词刘克庄用宗泽、郭子仪、祖逖等人典故勉励友人。
(2)爱国情怀。辛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词人报国无门的情怀,本词刘克庄一面勉励友人北上收复失地,一面表达自己报国无路的苦楚。
(3)豪迈。辛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本词中“谈笑里,定齐鲁”都表现了辛派词人语言豪迈奔放、意境雄浑悲壮的特色。
参考译文
向北眺望通往中原的路,试着议论议论,这一场恢复中原的大事,该怎么嘱咐?记得太行山王善、杨进聚众百万,曾经接受东京留守宗泽驾驭。现在朝廷对义兵左右为难就象握着毒蛇骑着老虎。你到京东路去义军领袖会高兴,料想他们一定会放下武器拜你为父。谈笑间,平定齐鲁。
黄河两岸一派萧条只见乱跑的狐兔,试问当年、祖逖离开这里后,还有人来过否?多少在建业新亭洒泪的士大夫,谁真正想到过中原那一大块国土?算起来恢复大业必须由适当的人来做。应该笑象我等书生心里胆怯,走向车中、关闭起来象新媳妇。自己只能徒然地目送边塞的鸿雁飞去。
鉴赏
南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刘克庄知建阳县(今属福建省)事,年三十六岁。他的朋友陈韡(字子华)本来任仓部员外郎,调知真州,兼淮南东路提点刑狱,路过建阳。真州(今江苏省仪征县),位于长江北岸,是靠近当时宋金对峙前线的要地。作者在送别陈子华之时,写了这首词。
词的上片起以问句,接着抖落出一片忧虑、急切而又无奈之情,后写词人勉慰鼓舞朋友;下片几乎句句用事,进一层写“悲愤”。整首词在语意、文气上一脉相承,充满了一股梗概之气;词人热切地期望陈子华此去能为收复失地做出贡献,表达了渴望收复中原的壮志。
上阕起以问句,从“北望神州路”落笔,一开始就把读者卷入异族侵逼、江山颓败、社稷倾危之际南宋朝野两等人士、两种主张的矛盾之中:一方面是爱国志士引颈翘盼尽早收复中原沦陷之土,一方面却是偏安朝廷高位重臣的一味主和,这种国势与国策的相悖直令作者忧心如焚,由“这场公事、怎生分付”这一问句,抖落出一片忧虑、急切而又无奈之情。起首以设问造势,既直露了作者愿望与现实冲撞下的不平心境,又造成行文上的引弓待发之势。作者没有紧接上句设问作答,而是让思维的流程回溯到宋初的一段史实,以对比来抒怀——当年老将宗泽率领宋军大败金人、驾驭太行的伟绩,令人感奋;今日朝廷既外困于异族,又内惧于义军的“握蛇骑虎”的窘境,更令人慨叹。这种历史与现实并合、交错的写法,使词的时空范围得以拓展,作者的忧时爱国之怀,正是在这种对历史的钦慕与对现实的感喟中见于纸笔。接着几句,写作者勉慰鼓舞朋友,表现出坚持联合北方义军共同抗侮、收复失地的希望与信念。笔墨之间,豪情横溢。
下阕进一层写“悲愤”。起首联系江山残破、半壁苟安的惨痛现实,继而连设二问,连用二典,一面热切鼓励陈子华以晋“闻鸡起舞”、“击楫中流”的祖逖为楷模,为中原统一建功立业;一面沉痛指责那些南渡后但得一隅安身的统治者早已不复怀思中原失地。“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这两句明以发问,实则为他勉、为自况,一以叙事,一以状怀,前句以问代答,实为盼今陈子华荷重任前往真州能如祖逖当年渡江北伐,有不尽勉励寄望之意。“算事业、须由人做”,是志士对同道的希冀与勉励;“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是对书生胆怯的嘲笑,要人奋厉有为,为国效命,不能像新妇那样躲在车中胆小怕事,这也是胸怀报国之志、身为一介书生的作者的自勉。词人终究痛感自己书生无用,报国无路,词末终于发出了“空目送,塞鸿去”的悲愤叹息。“塞鸿”指陈子华,是说自己只能徒然目送陈子华。这首词用事带典很多,尤其是下阕,几乎句句用事,然不显堆垛,用得圆熟,用得贴切,这正是辛派词人一路的风格。作者化典用事,加深了词的悲愤苍凉的气氛,在语意、文气上一脉相承,使全词充满了一股梗概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