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204《張儀逐惠施於魏》

文化   2024-11-10 23:29   河南  

《战国策》204《張儀逐惠施於魏》

刘向

張儀逐惠施於魏。惠子之楚,楚王受之。

馮郝謂楚王曰:“逐惠子者張儀也,而王親與約,是欺儀也,臣為王弗取也。惠子為儀者來,而惡王之交於張儀,惠子必弗行也。且宋王之賢惠子也,天下莫不聞也。今之不善張儀也,天下莫不知也。今為事之故,棄所貴於仇人,臣以為大王輕矣。且為事耶?王不如舉惠子而納之於宋。而謂張儀曰:'請為子勿納也。’儀必德王。而惠子窮人,而王奉之,又必德王。此不失為儀之實,而可以德惠子。”楚王曰:“善。”乃奉惠子而納之宋。

【译文】

张仪将惠施驱逐出了魏国,惠施来到楚国,楚王接纳了他。

大臣冯郝对楚王说:“驱逐惠施的人是张仪。大王和惠施结交,这是在欺骗张仪,我认为大王这样做是不可取的。惠施是因为张仪驱逐才来楚国的,他也一定会怨恨大王和张仪结交,惠施如果知道实际情况的话,他一定不会来楚国的。并且宋王认为惠施是一个贤能的人,天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事的。现在,惠施与张仪结仇,诸侯中也无人不晓。现在为了结交惠子,就抛弃重视的张仪,我认为大王太轻率了,还是这么做是为了国家大事呢?大王不如帮助惠施,送他到宋国去。然后,对张仪说:‘我是因为您才没有接待惠施的。’张仪必然感激大王。而惠施是个被排挤、遭困窘的人,大王却帮助他到宋国去,惠施也必然感激大王。这样您实际上不失为张仪着想,又可以使惠施感恩戴德。”楚王说:“好。”于是就把惠施推荐到宋国去了。

【注释】

1.惠施:惠施(约前370—约前310),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庄子的至交好友。惠子是战国时期六国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

2.冯郝:冯郝,也写作“冯赫”。战国时代楚国人。秦惠文王更元三年(前322),张仪由秦国前往魏国为相,驱逐了惠施。惠施去往楚国,楚怀王想要接纳他,冯郝认为接纳了惠施就会得罪张仪,不如把惠施推荐给宋国,这样做既不会惹怒张仪,也会让惠施对楚国心怀感激。

3.穷人:不得志的人。

高启 《送叶卿东游》诗:“相逢谁肯问憔悴,山水自为穷人妍。”

4.奉:帮助;扶助。

《淮南子·说林训》:“人不见龙之飞举而能高者,风雨奉之。”

《逸周书·太子晋》:“爱居其所,以利天下,奉翼远人。”


《战国策》01《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战国策》02《秦攻宜阳》
《战国策》03《东周与西周战》
《战国策》04《东周与西周争》
《战国策》05《东周欲为稻》
《战国策》06《昭鱼在阳翟》
《战国策》07《秦假道于周以伐韩》
《战国策》08《楚攻雍氏》
《战国策》09《周最谓吕礼》
《战国策》10《周相吕仓见客于周君》
《战国策》11《周文君免士工师藉》
《战国策》12《温人之周》
《战国策》13《或为周最谓金投》
《战国策》14《周最谓金投》
《战国策》15《右行秦谓大梁造》
《战国策》16《谓薛公曰》
《战国策》17《齐听祝弗》
《战国策》18《苏厉为周最谓苏秦》
《战国策》19《谓周最曰仇赫之相宋》
《战国策》20《为周最谓魏王》
《战国策》21《谓周最曰魏王以国与先生》
《战国策》22《赵取周之祭地》
《战国策》23《杜赫欲重景翠于周》
《战国策》24《周共太子死》
《战国策》25《三国隘秦》
《战国策》26《昌他亡西周》| 反间计的典型案例
《战国策》27《昭翦与东周恶》
《战国策》28《严氏为贼》
《战国策》29《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
《战国策》30《秦攻魏将犀武军于伊阙》

古诗词文欣赏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