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226《魏文侯借道于赵攻中山》
魏文侯借道于赵攻中山。赵侯将不许。赵利曰:“过矣。魏攻中山而不能取,则魏必罢(pí),罢则赵重。魏拔中山,必不能越赵而有中山矣。是用兵者,魏也;而得地者,赵也。君不如许之,许之大劝,彼将知矣,利之也必辍。君不如借之道,而示之不得已。”
魏文侯向赵国借道攻打中山国。赵烈侯准备不答应。赵利说:“您错了。如果魏国攻打中山不能取胜,魏国一定会疲惫不堪,那么赵国的地位就会更加重要。如果魏国灭掉了中山国,也一定不能跨过赵国占有中山国的土地。这样派出军队的是魏国,而得到土地的是赵国,您不如答应魏国。但如果您答应的很痛快,魏国就会知道赵国打算从中获利,一定就会放弃攻打中山国。您不如将路借给他们,但要表示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1.魏文侯(?~前396年),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魏桓子之孙,魏武侯之父。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魏文侯出生于晋国的公卿世家。前445年,魏文侯继位,对内招贤纳士,先后重用翟璜、吴起、西门豹、乐羊等人,任用李悝为相,致力于社会改革,实行“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的政策,制定《法经》,奠定中国封建社会的法治基础。作“尽地力之教”,实行平籴法,对外大败秦国,北灭中山国,奠定魏国的霸业基础。前396年,魏文侯去世。魏文侯制定的《法经》是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地主阶级的法典。魏文侯重用卫人李悝,推行尽地利之教的精耕细作原则,推广农副业成功经验,综合利用魏国的田地和山川,提高魏国耕地的单位产量和土地的使用效率,社会稳定发展,国民安居乐业。2.借道:魏国需要从赵国边境经过去攻打中山,所以说是借道。3.赵侯:赵烈侯(?—公元前400年),嬴姓,赵氏,名籍,赵献子(后追封为赵献侯)之子,战国时期晋国赵氏封君、赵国开国君主,公元前408年―公元前400年在位。公元前453年,晋阳之战,韩、赵、魏三家灭智氏,权分晋国,但在法律上从晋国脱离出来,则始于赵烈侯。公元前400年,赵烈侯去世,其子赵敬侯赵章年幼,由其弟赵武公(亦称赵武侯)继位。4.赵利:赵利亦作赵刻。战国时赵国人。魏文侯三十八年(前408),魏借道于赵攻中山,赵烈侯不许。他认为魏如攻中山不克,则魏必疲惫,魏若拔之,必不能越赵而有中山,“是用兵者魏,而得地者赵也”。因劝烈侯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