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白尼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天文学理论让科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是世人公认的天才。他确实是个天才,不仅体现在天文学方面,事实上,他的学识和研究涉及所有知识领域——医学、教会法、神学(他还被任命为天主教神学家)、自然科学、数学,以及最后但对本文而言最重要的经济学。
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天才哥白尼也成功研究了经济科学。他在经济学方面所作的研究绝对值得重点介绍,进而让更多人了解他的贡献。
哥白尼一生非常幸运,能够在欧洲(如克拉科夫、博洛尼亚、费拉拉和帕多瓦)最好的大学游学,这让他具备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可以应对当时已知和研究中的所有学科。
16世纪20年代,哥白尼在波属普鲁士致力于解决困扰该地区的货币问题。他提出了一个开创性的币制改革方案;该方案谴责国家将高面值强加给商品价值较低的货币的欺诈行为,并解释了这种欺诈为何会给经济造成绝对的损害。
此外,在这一时期,哥白尼于1526年就货币价值撰写了一篇短文,并提交给普鲁士地区议会,他在文中严谨地阐述了他的币制改革方案。这篇文章以拉丁文“Monetae cudendae ratio”命名,一般译为《铸币论》。下面是一段耐人寻味的译文节选:
货币是用黄金或白银压印而成的;根据国家或其统治者颁布的规定,买卖物品的价格以金或银来计算。因此,货币可以说是一种常见的价值衡量标准。作为衡量标准的货币必须始终保持固定不变的标准。否则,公共秩序必然受到干扰,买卖双方也会在许多方面受骗……
货币的[面值]价值在很多方面遭到破坏。首先,金属本身可能存在缺陷,尤其是在货币重量相同时,超过适当重量的铜铸到了白银里。其次,即使铜和银的比例正确,货币的重量也可能存在问题……如果货币自身所含的银比用这枚货币买到的银要少,就能说明这一点。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意识到货币的贬值。
哥白尼由此提出了一个理论;几年后,托马斯·格雷欣爵士对该理论进行了总结,因此在经济思想史上也通常称之为格雷欣法则。该法则讲的是两种货币同时流通会发生什么情况:一种是质量较高的货币(如黄金或白银),另一种是质量较低的货币(如纸币或金属价值较低的货币)。该法则指出,当人们可以同时使用这两种货币时,他们往往会用掉 “劣币”(价值较低的货币),而将 “良币”(价值较高的货币)收藏起来。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人们认识到良币价值更高,尽管这两种货币的名义价值在官方看来可能是一样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良币从日常使用中消失(不在市场上流通),只有劣币仍在流通。
不过,哥白尼的天才并未就此结束。仔细阅读《铸币论》,我们会看到这篇文章首次且有效地描述了坎蒂隆效应(大约两个世纪后,理查德·坎蒂隆推断出这一效应)。坎蒂隆效应描述的是,货币进入经济体系后,如何从注入点开始不均衡地改变价格,并使那些最先获得新增货币的人(通常是政客)受益,因为这些人今天就拥有更多的钱,却能以昨日的价格购买商品和服务。结果是,最迟获得新货币的人蒙受损失,因为这些新货币已经受到了通货膨胀的影响。看看哥白尼是怎么解释的:
……(货币膨胀带来的)灾难只对金匠和那些凭经验知道金属纯度的人有好处。他们从混乱的货币中找出旧币,然后熔化成白银并出售。他们不断从没经验的普通民众那里通过货币获得更多的白银。当这些旧的先令完全消失后,他们会挑选出次好的货币,而更多劣质的货币则留到最后。
哥白尼称他们为“金匠”,但他们与当前的政治精英和央行行长完全吻合。金匠们至少为经济增加了真正的黄金。虽然环境和体系不同,但那种欺诈行为显然遵循了与坎蒂隆效应相同的逻辑。哥白尼所说的是早期的例子,但情况是相同的:央行欺诈货币价值,把好处给了那些先获得新货币的人(政治家/央行官员/金匠),损害了那些最迟获得新货币的人的利益。
萨拉曼卡学派,尤其是马丁·德阿斯皮奎塔(Martín de Azpilcueta),在根据流通的货币数量定义货币论方面迈出了巨大的一步。在哥白尼逝世约30年后,德阿斯皮奎塔的研究成果才问世。正如罗斯巴德在《亚当·斯密以前的经济思想:奥地利学派视角下的经济思想史》一书中指出的那样,哥白尼早就写道:“我们比较迟钝……没有意识到物价变贵是货币贬值造成的。价格的增减取决于货币的供应状况”。
哥白尼在《论铸币》一文中补充道:“……应避免出现货币数量过于繁多的情况。”“货币最容易因数量过多而失去价值……”
看到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对经济运行有着清晰的认识,并尝试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这是一件有趣且令人愉快的事情。哥白尼将他的科学思维应用于经济学,通过研究经济学,他间接证实了米塞斯在《自由主义》一书中想要表达的观点——通过科学方法我们可以发现自由经济的有效运行。每当我们听到或读到哥白尼的故事时,我们应该记住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天文学家,还是一位开创性的、原初的经济学家。
本文选自 https://mises.org
发表于2024年10月22日
作者:克劳迪欧·雷斯塔尼(Claudio Restani)
· 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