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任发政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农业大学 教授
主要演讲内容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任发政为我们分享了题为《营养健康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的演讲。
随着我国慢性病患病率的增长,健康成为我国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其中,营养不均衡(营养过剩、隐形饥饿等)引发的健康问题更为严重。鉴于传统医学理论与实践、现代医学确证支持,营养是调控健康的重要方式之一。
纵观国际市场,全球营养健康食品产业规模平稳增长,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快速发展,但欧美营养健康产品市场仍占主流。近年来,我国传统食品产业逐渐向营养健康特性转变,逐渐由“价格竞争”转向以“营养健康”为需求的价值竞争,营养健康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本报告系统分析了营养产业形成的要素,即健康的需求分析、机制分析与功能因子的挖掘、营养健康工程等。伴随增强免疫力、缓解肠道炎症、促进肠道发育、促进骨骼健康等营养物质不断被认知,通过营养成分挖掘及产业化、原料的精细化加工及最大化利用、功能因子的稳态及靶向递送、产品功能的精准营养评价、建立科学的营养健康消费观等措施可有效促进营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报告还介绍了团队在机体增龄过程中组织器官不同步衰竭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围绕营养功能成分延缓免疫衰老、脑衰老、肺衰老、肾衰老、骨骼衰老、肌肉衰老等方面开展大量研究工作,不仅发现缩醛磷脂有效改善阿尔茨海默症、益生菌缓解肾衰老、菊粉缓解便秘、乳铁蛋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川陈皮素延缓衰老导致的肌萎缩等科研成果,还指出原料端(精细加工)、工艺端(稳态、靶向递送)、装备端(信息化、智能化)是未来营养健康产业发展的三要素。
02
Kalpana Bhaskaran
淡马锡理工学院
血糖生成指数研究部门主管
主要演讲内容
淡马锡理工学院血糖生成指数研究部门主管——Kalpana Bhaskaran为我们分享了题为《血糖生成指数测试与研究的演变:发展、挑战和未来方向》的演讲。
报告分享了血糖生成指数(GI)在新加坡的发展历程、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首先,报告回顾了2001年从研究机构内部开展测试,到至今超过2000个测试产品的发展历程,强调了在评估碳水化合物质量时,必须综合考虑社会因素、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内设计的诸多影响因素,例如食物的成分、用餐场景和其对生理的影响。新加坡目前批准的衡量碳水化合物质量的常见指标除了GI值以外,还包括全谷物含量、膳食纤维含量、添加糖比例等。通过深入分析了GI人体测试中所面临的挑战,并强调单纯依赖GI作为健康评估标准的局限性,提出应从单一的GI指标拓展到更全面的血糖反应评估,以更真实地反映复杂饮食模式和食物组合的影响。
报告中展望未来GI研究需要结合血糖负荷和胰岛素反应等指标,进行更全面的评估。同时,报告探讨了机器学习和预测建模在个性化营养方案中的关键作用,尤其是在制定个体化血糖反应干预策略方面。此外,报告还讨论了GI研究对食品标签改进和公共卫生政策的潜在影响,帮助应对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率上升的挑战。
03
丁钢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营养与健康所 所长
主要演讲内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为我们分享了题为《中国居民膳食营养与低GI食品选择》的演讲。
国民营养健康状况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和人口健康的基本面貌,也是制定公共卫生及疾病预防控制策略不可缺少的基础信息。报告中首先通过详细的研究数据表明,在全球范围内不良饮食正在加剧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脑卒中等疾病的风险,如高钠饮食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存在关联、动物性食物模式以及大量食用精米精面增加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等。
最近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结果显示,虽然我国城乡居民食物供给充足,体格和营养状况总体改善,但超重肥胖流行率却快速增加,与营养有关的慢性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慢性病已成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目前我国居民的饮食结构存在脂肪供能比过高、全谷物和杂豆类食物摄入量过低、畜禽肉食物摄入量快速增加、蔬菜水果摄入严重不足等问题。
国民营养健康状况表现有:
1)营养不足、发育迟缓和消瘦;
2)微量营养素缺乏症;
3)超重和肥胖
其中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必须通过合理改善饮食方式来避免由于营养问题导致的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比如,可通过合理摄入低GI食物来改善血糖问题,报告中围绕糖尿病人血糖健康改善给出了详细的糖尿病食养原则和建议以及成人糖尿病食养方,可为糖尿病人的膳食营养摄入提供一定的指导。报告还指出,健康中国建设和健康中国行动为解决国民营养健康问题提供了强大政策支持,这对进一步改善国民膳食行为、提升健康水平、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04
赵谋明
华南理工大学
教授
主要演讲内容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赵谋明为我们分享了题为《食源性肽与天然产物调控血糖研究进展》的演讲。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是全球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病之一,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慢性病的困扰及健康意识的提升,带动了人们对功能营养食品的迫切需求。胶原蛋白、酪蛋白、辣木叶、荷叶和甘蔗被认为是制备降血糖活性因子的优质原料。
本报告通过系统研究降血糖多肽、多酚及多糖的构效关系,基于目标活性成分靶向释放策略助力降血糖活性原料创新,明晰降血糖活性成分关键结构特征包括Xaa-Pro-型和Gly-Pro-型多肽、II型阿拉伯半乳聚糖、槲皮素及山柰酚糖苷类化合物等。同时基于蛋白序列特点、活性多酚/多糖结构特征及多酚-多糖协同增效作用,通过酶法耦合物理场、微米尺度及双酶耦合双树脂的定向制备及共提取策略,结合肽组学、多元数据分析及分子对接等现代技术,挖掘出多种新型降血糖活性肽及活性多酚-多糖等功能因子,开发出降血糖活性肽和低GI黑糖等产品。相关技术已实现产业化应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推动我国在蛋白肽及天然产物食品配料领域的自主创新。
05
张永建
中国社会科学院
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 主任
主要演讲内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为我们分享了题为《对影响低GI食品消费的几点思考》的演讲。
报告首先依据202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统计表,分析了当前GI认知基础下的市场规模潜力,指出目前国民GI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消费对低GI食品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低GI食品的消费规模,直接影响着低GI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影响低GI食品消费的因素有很多,报告围绕支付能力的硬约束、偏好和替代的弹性软约束、味道和口感的约束、现实的消费结构状况、互联网与全球化对标、媒体传播的信息数量、平台分布与关注热点,辩证地对低GI食品消费因素进行了观察分析。报告还提出,低GI食品相关的信息需要复合的传播,以便更准确的把握低GI食品消费需求的多重性和特征,有针对性的提高供给质量,促进和扩大低GI食品的消费市场。在报告的最后,针对企业竞争新态式提出了“资本+科技+品牌+营销”的全新模式,为促进低GI行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06
王雪
黑龙江北纬四十七绿色有机食品有限公司
科技创新项目负责人
主要演讲内容
黑龙江北纬四十七绿色有机食品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项目负责人——王雪为我们分享了题为《低GI玉米养成记》的演讲。
该演讲主要介绍了如何做出一款低GI的鲜食玉米产品,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美味的低GI主食。玉米的GI值和种植的地理环境、玉米品种、种植技术、先进的加工工艺和工厂相关联,黑龙江北纬四十七绿色有机食品有限公司的低GI鲜食玉米不仅获得了北纬四十七产地真实性认证和各种营养成分认证,还连续3年蝉联19个国际蒙特金奖和25枚ITI国际美味奖章。
产品形式多样,既有鲜食玉米棒、玉米酪产品,还有行业创新的玉米粒杯和玉米汁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产品选择。通过品牌宣传和优质渠道销售,在高端鲜食玉米行业,连续两年获得全国销量第一。
07
京东冲饮谷物品类负责人
主要演讲内容
京东冲饮谷物品类负责人为我们分享了题为《京东超市低GI食品趋势》的演讲。
从京东数据分析的低GI市场发展前景来看,随着控糖用户规模逐年递增和消费者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升级,低GI食品饮料的市场诉求不断攀升。报告指出,近七成消费者已知晓食物的GI值,并普遍认为低GI产品有益于控制血糖和体重。此外,新客户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显示出对奶粉、液奶等品类的明显偏好。与此同时,主食类产品展现高速增长,且消费者不仅关注低GI效果,还注重食品的营养均衡。购买低GI产品的用户往往来自一二线城市、已婚女性和成熟年龄段,他们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并对价格较为敏感。京东计划通过线下体验活动、专家科普、线上营销资源支持和站内供给建设等多方面举措,持续加强消费者教育,扩大低GI产品的消费人群,以应对当前市场认知有限和消费者心智不稳固的挑战。
08
杨楠
美安康质量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认证部总监
主要演讲内容
美安康质量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认证部总监——杨楠为我们分享了题为《低GI食品认证:严谨性、科学性与消费者信任》的演讲。
消费者信任来源于认证标志的权威性,它代表了第三方系统的评价服务和完整证据链的收集,比单一检测报告更能赢得消费者信任。同时,认证证书为企业提供合法宣称依据,避免法律风险,节省沟通成本。认证标志简单明了,易于消费者理解,有助于品牌宣传。
低GI认证的科学性体现在检测方法的科学性,依据国家标准,通过营养五项数据判断产品配方一致性,降低检测成本。认证程序的科学性包括年审、现场检查、抽样检测等,确保认证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生产运营变动评价机制的科学性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确保认证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低GI认证的严谨性体现在产品属性的稳定性,通过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保证产品稳定性。同时,确保包装推荐食用方法与GI人体试验的食用方法一致。
认证的程序包括提交意向和申请材料、方案策划、现场检查、证据收集、材料撰写、评定验证等步骤。通常,从现场检查到发证的时间大约是4到6周。
2024·第六届中国GI(血糖生成指数) 国际会议
GI营养工作室
您指尖的GI(升糖指数)专家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GI国际联合研究与测试实验室
Email: gi@cnif.cn
电话:010-53218322
- - - - - - - - - - - -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中路24号院4号楼
文章来源:GI营养工作室
咨询电话:辉哥18911968507(微信同号)
会
员
展
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