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睡午觉的习惯,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夜晚时间短暂,适当的午睡能帮助我们重拾活力。
然而,有时我们一个人在黄昏时分从梦中醒来,迷迷糊糊地听着窗外喧嚣的世界,心中会涌起一种强烈的孤独感,仿佛被整个世界遗忘。
很多人猜测,这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基因。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都是早上出门打猎寻找食物,不过在天黑前必须回到藏身之处。因为天黑之后什么也看不见,各种凶猛的野兽开始出来觅食。
如果到了日落时分仍是一个人,意味着同伴们都已经远去,而夜幕即将降临,自身的处境就非常危险了。出于对夜晚的恐惧,心里就产生莫名的失落。
这种遗留在基因里的本能,使得如今我们醒来看到太阳下山或是夜晚来临,心中的不安情绪涌上心头。
也有人认为这是习惯使然。
一觉睡到傍晚,这种情况基本都是在周末或是假期,习惯了工作日的上学或是上班,突然一觉睡到天黑,会觉得下午的时光失去了参与感,心里有与世界脱轨的失落感。
不过也有研究表明,这种现象实际上是一种“睡眠惯性”。
睡眠惯性也叫“睡眠惰性”,是我们从睡眠状态下突然醒来时,产生的一种认知以及感觉能力下降的状态。
换句话说,虽然醒来的一段时间内你的行为上是清醒了,但大脑的意识并不清醒,就像我们常说的“睡懵了”。
所以,在醒来一瞬间的游离状态下,注意力、记忆以及思维等各项认知能力并未完全从睡眠状态下转换过来,于是产生一种孤独的感觉。
曾有研究者做过试验,一个人在睡四十分钟将后其叫醒,再经过一系列的测试,发现其在醒来的一个小时之内,思维、记忆等各种能力都受到睡眠惯性的影响。
所以睡眠惯性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对于平时不睡午觉,偶尔睡一次且睡到天黑的人群。
并且睡眠时间越长就越容易产生睡眠惯性。所以午睡时间长短也是影响我们醒来情绪的因素之一,特别是超过一个小时以上。
另外,我们肾上腺分泌的压力性激素“皮质醇”也是影响醒来情绪的原因之一。
皮质醇有应对压力、调节新陈代谢、影响睡眠、情绪以及抗休克等作用。而皮质醇的分泌量在早上八点是最高的,而到了傍晚的分泌量则只有早上的一半。
当我们一觉睡到下午,醒来时的精神状态远不及清晨来的旺盛,因此在傍晚醒来会觉得与世界脱离,产生被抛弃的感觉。
所以说午睡时间也不能太长,一般超过十分钟就能达到缓解困倦的效果,可有效恢复人的精力与体力。但如果睡过半个小时,就很容易产生“睡眠惯性”。
因此在保证夜间睡眠时间的情况下,中午休息个二十分钟左右,不超过半小时是最合适的。
更多冷知识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