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着一个字看,为什么看久了就不认识了?

百科   2024-11-23 19:20   四川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一种体验,长时间盯着一个字,看着看着这个字好像变得不认识了。比如小时候被老师罚抄一个字,久而久之这个字会变得陌生,或是越写越不对劲,不知道怎么写了。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眼睛在欺骗我们吗?

实际上,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中叫做“饱和现象”。指的就是长时间面对文字、照片,或是容貌、地点等画面,时间长了就会陌生起来,变得不认识了。

就像我们平时照镜子,照着照着越看越不像,甚至还会问自己:“这个人还是我吗?”。

这种情况同样困扰着外国人,并且他们很早发现了这个问题。

1907年,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博士就曾在《美国心理学杂志》发出过相同的疑问:“如果注视一个单词久了,它会变得奇怪而陌生”。

到了20世纪60年代,夏威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心理学教授莱昂·詹姆斯(Leon James)就将这种现象定义为“语义饱和(Semantic satiation)”。

詹姆斯通过实验得知,产生这种现象的具体原因在于我们的神经系统。

我们的大脑在处理复杂数据时,神经系统的活跃度是相对较高的。但如果我们的神经系统在短时间内受到多次重复的刺激,就会产生疲倦,从而使部分神经活动遭到暂时抑制。

说白了,“语义饱和”就是我们大脑同一个部位一直高强度工作,疲倦之后出现的短暂“罢工”。

也有研究人员提出,我们所看到图形的整体轮廓和细节元素是同时被感知的,不过,当注视超过一定时间,图形的整体轮廓感知就变得相对迟缓。

因此盯着一个文字看,由于相关神经元产生疲劳,大脑会不自觉地关注到文字的某一部分细节,影响我们对文字的整体感官,使其变得陌生奇怪。

不仅如此,我们有时候还会将看到的东西默认为脑海中想象中的事物,这也是由于“饱和现象”。

比如墙上的一团污渍,看久了就会觉得是一张人脸;远处的山峰、天上的云朵,时间长了都会与我们记忆中的物体相互联系起来。

同时,这种“饱和”现象同样也发生在嗅觉、听觉与味觉上。

比如我们在刚踏入一间屋子,我们的鼻子能在第一时间闻到房间里的气味。但如果在这个房间里呆一阵子,可能就感受不出味道了。而我们走出房间再回到房间,又能很快闻到先前的味道。

在听觉上也是,如果习惯了周围吵杂的环境,就不会特别在意各种噪音,但在安静的环境下突然发出一丁点声音,耳朵会听得特别清楚。

同样在味觉上,适应了一种味道也会使对味觉的感知产生“麻痹”。

因此,可以这么理解,就像我们平时重复做一件简单的事情,久而久之就会变得不耐烦,于是就干脆“罢工”了!

所以如果感觉到某个字变得不认识了,不妨转移一下注意力,再回过头来就能恢复正常了。



更多冷知识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每晚19:20咱们不见不散

扫描二维码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有趣冷知识
好玩、有趣、涨姿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