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清红:教育中的“道”与“术” | 新时代教育书摘

文化   2024-10-07 07:01   河北  

全文长 17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分钟

国庆假期到了,也许你的身体已经准备好一场旅途,那么思想准备好上路了吗?这个假期,要有远方,更要有思想。思想无疆,开卷有益。欢度国庆,从阅读出发!

国庆期间校长派选出7本新时代教育丛书系好书,每天摘选一篇书摘。

今日文章摘自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罗清红著作《智能时代的共享教育》,本书基于信息化手段,以敬畏讲台,深耕课堂,让每一个孩子能自由享受优质教育服务,让每一个孩子发声为核心议题,由四部分共八章组成。第一部分“行·术”,利用信息技术变革教育的实践探索,“智能时代课堂”“数字学堂”“未来学校”“未来教研”展示了一条教育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可能性路径。第二部分“读·思”,针对新时代教育要求,重新思考未来教育变革趋势,立足物理学科,借助不断的创新性阅读思考,呈现出一名“研究型教师”成长中的心路历程。第三部分“悟·道”,借助数据科学与脑科学,思考人类物理现实与精神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个人与宇宙,自然与人文等跨时空、多维度的思考,引领教育走向更加细致深入的实证之路。第四部分“授·惑”,借访谈及发言文稿,进一步系统明确地阐释了笔者的教育信念和教育理想。

“育人”是教育之“道”,“信息化”是教育之“术”。道立则术生,“道”是本源、是根基,“术”是辅助、是支持。

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无疑是当下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面对新技术,既需要教育的定力,也要有教育发展方向的视野。技术要以“育人”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技术不是装点门面,不是赶时髦,而是要坚持“常态用”“随堂用”和“时时用”。常态使用一定会出现问题,着力解决这些问题,让技术在具体使用中不断迭代升级,不断贴近真实的教育场景,这才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优秀教师资源的有限性与教育优质均衡之间的矛盾,催生了利用信息技术无限扩大优质资源的“网校”模式。如北京101网校、北京四中网校、人大附中网校、成都七中网校等。同样都是优质资源,为什么有的网校会悄无声息、无疾而终,有的网校却一路攀升?

笔者以为,基础教育面对的是未成年人,他们喜欢新鲜事物但坚持性弱,他们喜欢选择却往往浅尝辄止。学习是系统性艰难跋涉的体验过程。没有系统性就会失去结构的再生力,没有跋涉的体验也就难以触及核心思维。教育既需要技术的“游戏激趣”,也需要深度持续的“抽象思考”;既需要轰轰烈烈的充分交流,也需要清灯孤影下思想的独自前行;既需要充满温润、无疆界的“慈祥之爱”,也需要猛击一掌懂得敬畏的“规则之爱”。

“网校”模式要能真正地产生持续的效果,需要坚持优秀资源的系统化,坚持资源使用的组织化与常态化。譬如,借助一所名校,全程展示教育教学生态,这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另一方面,远端以学校的名义,成班建制地组织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学习,远端教师能随时进行辅导答疑,及时解决远端学生的学习困难。让教与学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链,而不是放马南山,不管不问。

“未来课堂”“智慧课堂”其根本要义在于,常态抓取学生学习的“数据”。通过“数据”的收集,可以为学生的思维画像,数据可改变知识树叶及其颜色,从而动态描绘出思维的结构图谱;通过“数据”的异动,判断学生的“情绪变化”,进而实现管理前置。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网校”要确保其生命力,就要坚定不移地落实好“三个坚持”:坚持直播式——以确保教学品质的优秀,确保教学的现场感;坚持系统性——用学科完备的结构生成,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坚持数据化一确保学习全过程的数据采集反馈,及时统计分析,精准对位需求,提供服务。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万物就是“技术”的外显,在纷繁复杂的“万物”面前,我们会眼花缭乱,甚至心神不宁。然而,万变不离其宗,万物复归于道。看来,技术是一定要用的,只是需要在教育之道的指引下,有选择地用、有定力地用、有情怀地用。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往期精彩



◀“五育融合”视域下学校课程建设与发展大会暨第二届中小学特色课程博览会(2号通知)


◀教师在办公室高情商的表现有哪些?



◀教案,我支持在教科书上写


◀开学季甄选校长老师书单,用好书助力新学期!

作者丨罗清红
编辑丨智库君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校长派
校长派是为全国中小学校长提供交流学习及价值分享的社交平台 。自由思想,独立人格,匠人精神,价值引领,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