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幸福感,想说爱你不容易!

文摘   2024-07-18 07:58   安徽  


故事一:

职业幸福感,想说爱你不容易


“如果叫我分享一下语文教学经验,我有底气,因为我参加过安庆市语文优质课大赛的;如果让我分享班主任管理经验的话,我也有底气,因为今年我被评为安庆市名班主任;但今天叫我分享培训心得,我底气不足。因为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一个班的政治教学任务,一个班的班主任,再加上副校长一职,说实话我除了多了太多的力不从心,真的没有感受到来自于副校长这一职业带来的幸福感。


真的,我想过“退缩”,但却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原因有三。第一,不敢辞。就像这次胡来宝教授所说的那样“这人刚提副校长,怎么现在就不是的?是不是出什么事了?”人言可畏,不敢辞;第二,不忍辞。其实,学校培养我也是花了不少精力的,而且这是领导对我的莫大信任,怎能辜负?何况,我不想干,并不代表没人干,其实还有许多人趋之若鹜的要干的;第三,不能辞。我不想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逃兵”的形象。我想树立一个敢于挑战,迎难而上的父亲形象。所以,虽累,但,我依然坚持……”

台上分享培训心得的这位副校长,看起来略显疲惫。他的真情流露应该是能与现场许多副校长产生共鸣的吧。至少我很有共鸣!


有人说,幸福感来源于获得感,存在感。学科教师的幸福感可来源于课堂,一节师生生命同场的课,就能让老师幸福一整天;班主任的幸福感可来源于与学生在一起的每一个点滴,学生一句暖心的问候,就足以轻快他一天的步伐。那副校长的幸福感来源于哪里?尤其是还身兼多职的副校长。繁重的事务,复杂的人际关系,往往让他们疲于应对,埋头拉车俨然已成为习惯,眺望教育的诗与远方,无暇亦无力。如此,幸福感,想说爱你不容易呀!


看来,此次的资格培训的意义应该还在于,期望能帮助迷茫中的副校长们能厘清角色定位和使命担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要到哪里去?”三个问题的主动思考,兴许就能帮助副校长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找到获得感和存在感。


故事二:一个有趣的公式

表现=技能×意愿+资源


公式解读:一个人的表现是两个加数的和。一个加数是“技能×意愿”,另一个加数是“资源”。看起来,两个加数的大小对结果都起着重要的调节重要。但,真实情况呢?


思考1:为什么好多富二代、官二代,他们不用那么辛苦,也能做出很好的成绩?

答案:因为,我们发现“资源”这个加数如果特别大的时候,这个人,既使技能一般,意愿也一般,都没关系,他的表现得分依然会很高的。听说过一句很扎心的话:“别人的起点也许是你到不了的终点”,应该可以注脚一下这个公式。


思考2:那,没有资源的我们普通人家的孩子就无出头之日了吗?

答案:那倒不完全是。

因为,如果你资源不够,甚至为零,也没关系。只要你特别的努力上进,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技能值,同时,你还对目标达成具有强烈的渴望,这样你的第一个加数也能变的很强大,如此,你的表现得分也一定不俗。

麦子的一篇文章《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看过吗?有点心酸,但却是现实,甚至还可以说,给予了普通孩子希望,那就是相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这次培训每位专家好像都说过“大部分的副校长都是干出来的”,现在想想,好像还挺符合这个公式的。


思考3:公式中乘法意义仅仅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吗?答案:No。

这里的乘法是:如果因变量f与自变量x1,x2,x3,….xn之间存在直接正比关系并且每个自变量存在质的不同,缺少任何一个自变量,因变量f就失去其意义。

对号入座:公式中的其中一个加数=技能×意愿,如果有一个因素是零,比如:“意愿”是零,那既使你的技能再强,结果也是零。同理,如果你意愿强烈,极度渴望成功,但却毫无技能,那么在资源不够强大时,想要成功那也是痴人说梦。


想想,这次培训,胡来宝教授就提出了一个思考?问题:“面对发展和要求,校长要做什么?”

答案就是:“想干事,愿干事”。

想干事,就是“提升教育情感力”说白了就是要有情怀,“理想+担当=情怀”。愿干事,就是“培养专注学习力”。说白了,你愿干事,当然就想干成事,想干成事,你就必须要主动学习,提升自己。看,想干成事,我们这些普通人,除了要有很强的技能之外,强烈的“意愿”同样重要!


想想,没有强大资源的我们,如果,没了想干事、愿干事的精气神,那,再强的技能×意愿也是零呀。何况,你的技能真的是地表最强吗?哈哈,未必!


海明威说: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致时而迷茫时而奋进的自己。


阿慧
阿慧的思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