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校本研修”?
“校本”就是以校为本,“研修”则是研究、探索和反思,以实现教师自身的提升。校本研修包括了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科研和校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校本研修的内涵:“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
“为了学校”是指既要解决学校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也要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个理念,即学校自身的发展问题,要由学校来解决。
“基于学校”是指从学校实际出发,立足于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从实际问题出发,并以其作为理论研究的最终目标,以行动研究为主,使教研与教学紧密结合。
教师是校本研修的主体。为此学习就成为广大教师的必修课。有学习才有“识”,有学习才有“感”,有学习才有“底气”,有学习才有“风格”。学习的过程就是提升修养、感悟生命的过程。
二、校本研修的现状
形式大于内容。
校本研修的重要载体是课堂,以课为切入点听课评课案例研究就成了最重要的抓手。但事实上,比较普遍存在交流合作的话题少,关注课堂教学的实境少、问题解决的研修少、把握课程目标的研修少的现状。再加上也普遍存在许多研究人员时间紧,任务重等现实,使校本研修形式大于内容。
教师积极性不高。
公开课研讨活动是较为主要的教研活动形式,但目前存在的相当一部分活动,研讨的力度不够,没有开展实质性的讨论,教师点评空泛,无法触摸问题的本质,还有的教师将自己游离与活动之外,或不参加或参加但不表达观点。经常主动阅读教学教研材料的教师少之又少。缺乏理论支撑的教师,必然缺乏发现问题的敏锐能力,缺乏具有深度和实效的教学反思,必导致教师成长缓慢。
政策保证、制度建立等落实不到位
关于校本研修,目前,许多学校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缺乏整体建构的意识,缺乏规范的研修制度,缺乏浓厚的研修氛围。有的学校甚至出现校本教研被作为“酒瓶装新酒”的摆设。缺乏制度保障,滞后的评价体系与新课程的迅猛推进不匹配;校本研修文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再造和提升;焕发教师生命活力,实现自我价值,体验幸福感,克服职业倦怠是当前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三、怎么办?
引导教师做好课例研究
所谓课例研究是围绕一节课而展开,主要研究“如何上好一节课”,聚焦于促进学生的真实发展,重点解决课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把研究融入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的全过程。
研修活动要有政策制度的保障
这里的政策制度既有教育主管行政部门的宏观政策,也要有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学校对教师的具体要求。当然,政策制度的制定要简单可行,便于操作,实际有用。在制度制定前要倾听教师的声音,考虑教师的承受力,使政策制度成为教师参加研学活动的内驱力而不是压迫力。
研修活动中专业引领的保障
要针对性的邀请专家进行专业引领。
要分层引领,传帮带效果更好。
研修过程中的监督及奖励机制的实施
过程成就结果,细节决定成败。高质量的研修活动离不开管理部门的过程监督和业务指导。当然构建高素质教师团队的激励平台,在激励中做到耐心“看护”和“守望”。让教师成长从“他律”走向“自律”,从“外在推动”走向“内在需要”。
研修活动中交流平台的保障
建立一个校本平台给教师一个说话的机会和场所,彰显学校管理的人文关怀,激发教师参与研修的积极性,使他们更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