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某年,长安街头来了位卖琴人,要价千两,不予还价,众人围观,或羡或叹,议论声此起彼伏。
片刻后,又一人挤进人堆,二话不说,一掷千金,买下此琴,并声称得遇好琴,心中欢喜,欲于明日设宴,诚邀诸君一同赏琴。
第二日,宾客满座,酒酣耳热之际,买琴人缓缓而来,抚琴长叹:“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役,岂宜留心!”
言罢,举琴而摔,在众人惊诧之际,又将数篇诗稿取出,依此传阅,喧哗的人群瞬间安静,无不赞叹诗之工巧,一日之内争相传颂,名满京师。
买琴人名唤陈子昂,进京赶考,满腹才学却无人赏识,于是设法借琴扬名,不久后得偿所愿,高中进士。
奇闻轶事大多为后人流传,但陈子昂的故事确也可谓精彩。
他出生富庶,家境优渥,自小丰衣足食,然而与许多年少扬名的神童才子相比,他却并不喜读书习字,相反尚武好剑,满腔义气,渴望来日金戈铁马驰骋疆场。
十七八岁时陈子昂仍无心读书,直到某次击剑伤人后,忽然顿悟,谢绝旧友,发愤攻读,不过几年,便已博览群书,满腹经纶。
此时的陈子昂,深钻经史学涉百家,对于建功立业造福家国的渴望愈发强烈。
于是北上长安,科考入仕,然而繁华的长安城从不缺才学之辈,无数踌躇满志的学子俱在此地四处碰壁黯然失色,陈子昂也不例外,在经过两次落第,又数年苦学后,终于在23岁时金榜题名,入仕为官。
起初他也被看见,被青睐,对于他的谏言武则天总多采纳,因而升迁,意气风发,然而官场中风云诡谲,时间久了,直言敢谏的人注定会在这里饱受磋磨。
同僚打压他,帝王无视他,他的一腔热情被慢慢消磨,甚至难以自保,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而被株连下狱。
经此一遭,他虽心有沧桑,却仍怀侠义,面对家国需要,仍会义无反顾、恪尽职守、发光发热。
那是公元696年,北方契丹一族爆发叛乱。武则天委派自己的堂侄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此时此刻,本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可惜武攸宜为人轻率,嫉贤妒能。
不出所料,次年兵败,紧急关头,陈子昂进言献策,主动请缨,武攸宜始终不为所动,目含轻视,甚至直接将陈子昂贬官降职,将他扔在角落,只令他处理些无关紧要的公文。
接连受挫的陈子昂,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心灰意冷之际,外出登高,慷慨悲吟,留下千古佳作。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幽州台,即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用以招揽天下贤士。
此时的陈子昂,登高怀古,遥想此地过去的辉煌,有求贤若渴的君王,招揽着四面八方而来的贤士,他们踌躇满志,被青睐,被重用,去建功立业,去实现自我。
然而此时的陈子昂却生不逢时,往前看如燕昭王那样礼贤下士的君主不复存在,往后看人生短暂更无缘得见来日明君,他此生或许注定怀才不遇,碌碌无为。
于是登台远眺时,前无出路,后无归途,唯见浩瀚宇宙,天地悠悠,一时间悲从中来,泪洒当场。
两年后,陈子昂因父亲年迈解官回乡,不久父亲去世,居丧期间,被权臣陷害,罗织罪名,冤死狱中,年仅41岁。
纵观陈子昂的一生,总是孤独的。一个人,始终坚持自己的操守与底线,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一腔热血,直言不讳,也因此在浑浊的官场中受尽磋磨。
然而也正是这种孤独与无畏,造就了他人格的璀璨与闪耀,在失去一时名利的同时,亦收获着永恒的掌声与勋章。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一曲抒怀,响彻天地,千古不衰!
感谢你每一个“点赞”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