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末起,山河动荡,外忧内患,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奔袭在救国道路上,抛头颅、洒热血。
而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亦爆发出蓬勃生机,或呼号,或呐喊,或追寻,或鼓舞,他们载着满腔热血,爆发出不屈的力量,立志救国,振兴中华。
其中,许多开国元勋也曾豪迈提笔,言志抒怀。
譬如周恩来,为寻求真理治国救民,19岁时决心赴日留学,临行前,他与好友告别时,诉说着献身救国的凌云壮志:“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还有陈毅在1936年冬被围困梅山,敌人遍寻无果恼羞成怒后放火烧山时,虽身处荒山野岭的生死困境中,却仍保有视死如归的凛然正气,高呼道:“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更不必说毛主席一生留下的无数经典佳作,不论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还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诸多诗词,皆积极昂扬,雄壮有力!
当然,被毛主席称赞为“人民的光荣”的朱德,也曾作诗言志,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他的其中一首作品。
《出太行》
近现代·朱德
一九四零年五月,经洛阳去重庆谈判,中途返延安。是时抗战紧急,内战又起,国人皆忧。
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
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
1940年5月,朱德受命离开八路军总部,从太行山返回延安,中途又去洛阳同国民党将领会谈团结抗战问题,并在前往重庆谈判的途中,经过太行山时,想起了曾经在这里率领战士们与敌人血战的过往,心中思绪万千,遂提笔感慨。
“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
前两句描绘山川风貌。太行山巍峨险峻,如今登上高峰,举目远望,又可见黄河奔腾,已将两岸风光尽收眼底。
黄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天险”,彼时日寇侵华,无数中华儿女正在黄河之滨浴血奋战,保家卫国。
此一段,既有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豪迈,更表现出危急关头时,军民万众一心,誓死抗争,驱逐敌寇的坚定信念与刚强意志!
“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
此两句抒写革命形势。黄河两岸的广大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正积极开展着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武装斗争。此次前去重庆谈判,定要成功,令全国上下一致对外,同仇敌忾,以此告慰所有抗日军民。
朱德在经洛阳、抵西安时,有两万余日寇正在围攻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并进迫中国陕甘宁边区。彼时,既有对侵华日军的“抗战”,亦有对进犯解放区的国民党予以自卫还击的“内战”。
时值抵御外侵之际,更不该“内战又起”,因而在看到黄河两岸的燎原烽火,可谓喜忧参半,既为如火如荼的抗日烽烟而高兴,又为内战而痛心,因此,更对即将到来的重庆谈判寄予良好期望,并将为此竭尽全力。
全篇气壮山河,志气昂扬,抒发了不畏强敌、敢于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读来热血澎湃。
百年峥嵘,无数先辈流血牺牲,殊死搏斗,方才迎来如今的华夏兴盛,吾辈理当铭记,奋发自强!
感谢你每一个“点赞”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