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最霸气的一首边塞诗,最后14字被无数人当成座右铭

文摘   2024-11-16 21:30   中国  


他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被誉为“七绝圣手”。

 

他的名气虽不如李白响亮,可留下的诗作,却让人一再吟咏,比如慷慨激昂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坚定不移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柔情百转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都出自于他之手。

 

读到这里,也许已经有人能对号入座了。

 

没错,他就是唐朝诗人王昌龄。

 

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是他最霸气的一首边塞诗,诗名为《从军行·其四》,诗的最后14个字,更是成了无数人的座右铭。

 


《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字少伯,自小就家境贫困,大约在二十岁时他便离开家乡,开始了一段学道的经历。曾西出过玉门关,被边塞的壮丽景观深深吸引,所以他的很多边塞诗篇都创作于此时,《从军行·其四》就是其中一首。

 


整首诗以雄浑苍健的笔力描绘了边关的壮阔景象,既歌颂了边关将士们的不畏艰苦,又表达了诗人对保家卫国、捍卫大唐盛世的雄心壮志。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诗的开篇先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天避日,遮得连绵的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在这两句诗中“暗”、“孤城”、“遥望”三个词语用得最为恰当,既点出了塞外的地理特征,又使人体会到了一股悲慨之气,读来不免让人肃然起敬。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接下来的两句由描写环境转为抒情。诗人先是概括了战斗之艰苦: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已经磨穿了守边将士们身上的铠甲。接着又言明:但这样的艰苦,并没有使将士们的斗志颓废,他们心中仍有豪壮的誓言,那就是“不破楼兰终不还”。


 

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在这里王昌龄是想借用汉武帝时楼兰出兵拦截汉使,汉武帝命赵破奴领700轻骑攻破楼兰,俘楼兰王的典故,来表明征战将士们誓平边患的决心。

 

整首诗意境雄浑苍健,一气呵成,毫无矫揉造作之感,尤其是最后两句,更是写出了无数边疆战士的心声: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近代,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中国大地满目疮痍,是无数的革命战士靠着抛头颅,洒热血,一个倒下了,另一个继续前进的决心,为我们夺回了家园。

 

而如今,他们又怀揣祖国的重托,人民的希望,远离温馨的故乡,亲爱的爹娘,守卫在最艰苦的边疆,一留就是数年!

 

如果没有他们,就不会有现在的中国,现在的家。

 

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致敬他们的不畏外敌,致敬他们的捐躯保大地,致敬他们的赤胆忠心为祖国。

 

也愿曾经在华夏大地上发生的苦难,不会再重演。




—- END -—


感谢你每一个“点赞”和“在看”

古诗词夜读
品诗词之美,悟人生之意,每晚9点半,我们一起体味诗意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