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长期在仕途上饱受磋磨,籍籍无名的贺铸,将半生沉浮融入纸笔,一气呵成,留下千古佳作: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本是出生显贵意气风发的少年郎,胸有壮志,为人豪迈,可惜家道中落,多年辗转,耗尽心力,始终是个无足轻重的卑微小吏。而随着年岁增长,在现实的重重打击下再无狂傲,唯余一笔怅然,满纸喟叹。
词中,他偶遇佳人,一面惊鸿,转瞬佳人却一去不返,他愁思顿起,便如烟雨中的无尽春草、随风翻飞的漫天柳絮、梅子黄时的连绵落雨,无边无际,捉摸不定。
而所谓佳人,不过是自身的写照,他如那清冷孤傲的女子一般,品行高洁,却独居乡野无人问津,他既是怀才不遇的文士,报国无名的豪侠,亦是漂泊天涯的浮萍与野草,无枝可依,无路可行。
一曲作罢,可谓说尽了无数文人志士多年沉浮的诸般思绪,因而传诵一时,交相赞誉。
当时,与贺铸交好的黄庭坚,就曾赋诗赞曰:“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
后来,黄庭坚遭人构陷被贬,他的兄长深知他酷爱这首贺词,送别时便依韵写下一首《青玉案》,等到黄庭坚第二年来到贬地,又依贺韵作词回赠其兄。
随后,另一位与黄庭坚兄弟二人交好的名僧,亦作词唱和,说尽知己深情。
《青玉案·绿槐烟柳长亭路》
宋·惠洪
绿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分离去。
日永如年愁难度。
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人何处?
解鞍旅舍天将暮,暗忆叮咛千万句。
一寸柔肠情几许?
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
惠洪,是当时的名僧,幼年时父母双亡,迫于生计出家为僧,青年时为了谋生,在县衙做小吏,遇到了黄庭坚。因聪慧好学,得到黄庭坚的赏识与喜爱,开始教他读书习字,后来成长为一代名僧。
这份知遇之恩,惠洪一直没有忘记,因此在听说黄庭坚被贬后,不远千里入舟陪送,时达一月,在此期间,作词唱和,成就佳话。
“绿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分离去。日永如年愁难度。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人何处?”
上片写别时情景,长亭边上,槐树碧绿,柳色如烟,只恨相聚匆匆,再度别离,细密的愁思无穷无尽,年复一年,不知如何消解,回首时,城楼高立,暮云连绵,遮断了彼此相望恋恋不舍的眉眼。
此时的黄庭坚戴罪被贬,奉诏即行,岂敢滞留,因而匆匆相见又草草相别。
当惠洪看着面前这位曾对自己多有帮扶的知己好友,如今两鬓斑白身形佝偻,却仍要远赴他地,一路颠簸,自然生出无尽的悲戚与哀怜,甚至开始遥想好友此行路上的情景与愁思:
“解鞍旅舍天将暮,暗忆叮咛千万句。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
待到天色将暮,好友大抵已解下马鞍,投宿旅舍,夜深人静时,思绪百转,会思及亲朋,念及过往,就连那离别时的叮咛与安慰亦仍在耳畔萦绕。
可叹,温情不再,如今唯有薄被孤枕与之相伴,午夜梦回,风雨潇潇,满心孑然。
字句之间,落满了对好友遭难的哀婉与愁思,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所幸,黄庭坚亦如他的老师苏轼一般,豁达乐观,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恣意坚韧的生长。
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里,他会与宰牛的案板相对焚香读书,也会用三文钱买的鸡毛笔为朋友写跋,还把在城墙上淋雨当成平生快事。
不论生活的风暴如何侵袭,他始终活得昂扬又挺拔。
人生苦短,若在低谷时有好友相伴,又能宠辱偕忘淡然无畏,自能拨云见日,寻得桃源繁花。
感谢你每一个“点赞”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