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太行一驴友跟团徒步时坠崖身亡!

旅行   2024-11-27 08:07   中国  
据辉县市上八里镇人民政府消息,2024年11月17日,一女性驴友随驴友团徒步自辉县市黄水乡龙水梯村出发,途径十字岭前往山西。该驴友在十字岭下山途中脚下不慎打滑致使坠崖身亡;接警后,镇政府和有关部门、组织及时开展了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

南太行
经核实,事故发生位置处于未开发、未开放区域,该区域上山路口处设置有明显的禁止通行警示标志。在此,特提醒广大登山爱好者,山区气候多变、地形复杂,存在诸多不可预知的风险,特别是未开发区域,请不要擅自进入,珍爱生命,远离危险。 


南太行
2024年11月1日,福建漳州1名驴友在平和县大溪镇灵通山风景区登山时跌下悬崖,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登山搜寻救援人员在悬崖边的灌木丛里发现被困男子所幸其意识清醒但腿部受伤骨折。被困男子是从外地来漳州旅游,爬至擎天峰山顶时,因迷路不慎失足跌落50米悬崖,导致双腿受伤,无法动弹。


@网

@网
2024年10月23日有网友称,一教授前往河南登封爬山,走野山路线坠下150米悬崖,已不幸身亡。据救援人员称,男子此前已失联2天,系退休大学教授,他的背包滑到悬崖边,退休教授疑拿包时坠落。

失联男子被发现的地方 @网络
2024年10月12日,广西南宁一名22岁的年轻男子,在“网红”爬山点南宁大圣山徒步时发生意外,不慎坠崖身亡。“他到达那个地方的时候体能消耗可能已经超负荷了,他在那里煮了一份自热米饭,那个饭才吃一口,就出事了。他煮饭的地方离悬崖太近了,大概就是一米(的距离)。”南宁市红十字搜救救援队归发南建议,大家选择户外徒步时,要结伴而行,必要时请向导,并对自己的户外经验、体力进行评估,选择适合的路线。

搜救现场 @网
2024年6月20日,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办事处东西涌穿越鬼仔角1号庇护所有1人摔下山崖,大鹏消防救援人员接警后立即赶赴现场展开救援。据了解,该男子因爬山时踩到石头,石头松落未扶住护栏摔下约8米高山崖,意识清醒,全身多处有血迹,左眼上方因撞击出血,左眼部位出现明显淤青无法睁开,手脚无明显伤痕或骨折情况,其余伤势不明。

《2023年度中国户外探险事故报告》中显示:登山项目占事故数量最多、涉及人员最多,高达545人,占总事故涉及人数的40.3%。从事故发生的类型来看,落水、被困、滑坠3个原因造成了2023全年过半的事故。滑坠则几乎全部发生在登山项目中。
带队时经常遇到长下坡,看到有些队员完全背过身下,低头弯腰,就从两腿之间看脚下的路。问原因,说这样膝盖好受一点。这等于是仅仅为了膝盖的舒适,就把除了膝盖之外的全部身体都置于危险中,但凡踩滑就是后脑勺着地。



为什么下坡难受?
都知道下坡危险,下坡伤膝盖,下坡久了膝盖难受,那到底要怎么下坡才合适?

首先要了解为什么下坡危险?

首先是重力与作用力方向不同 

因为上山的重力重心是向下,而自身的作用力是向上,两力方向相反,成平衡状,除了费点力气外,危险性较小。但是下山就不同了,重力重心是向下,自身作用力也是向下,这样平衡就不好掌握了,弄不好前冲力过大,会发生危险。并且下山时速度如果太快,腿脚会发酸并且发抖。

其次是下山的着地冲击力是上山的两倍 

平地步行时,只有几乎与体重同样的力道缓缓反弹,但慢跑时却有两倍体重的力量在着地的瞬间一举反弹。上楼梯、下楼梯时受到的冲击力,若以平地运动来举例,上楼相当于步行、下楼则为慢跑。登山时的下山,即使看起来是在步行,但实际上却是如慢跑般、受到巨大压力的运动。尤其是徒步登山时会遇到比较高的台阶,这时候如果一脚下去,你都能直接感觉到膝盖承受的巨大压力。

连摔跤都是膝盖先摔

那到底要怎么下坡:
外部着装
先从外部着装或者装备上来讲。

专业装备+使用护具

最好是中高帮的徒步鞋,可以增加脚踝的稳定性,防止崴脚。专业的徒步鞋在防水防滑这方面都有一定的标准。还有要使用护膝和登山杖。登山杖要选好的,最好是两根,出发前扣好锁紧。这些都能够增加我们在下坡时的稳定性。


尽可能减少负重

出发之前一定量力而行,即使是去爬座小山,直立行走的时间超过4个小时也是很正常的。一般情况下负重超过体重的1/4重量,下山就要从保护膝盖的角度控制节奏了,即使是特殊情况,负重也尽量不要超过体重的1/3。


背好背包

背包稳定可以增强身体重心的稳定性,还能避免摔倒等危险。扣上并收紧腰带,拉紧腰带外侧收紧带,将肩带拉至贴和肩部,扣上并收紧胸带。

系紧鞋带

无论是下降在只允许一人通过的羊肠小径,还是柔软湿滑、坑坑洼洼泥泞不堪、乱石嶙峋的崎岖山路上,你的脚步都要确保在被登山鞋贴合包裹的状态。



那到底要怎么下坡:
要怎么走路
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部分,具体在下坡的时候要怎么做?

不要跑跳

首先也是最需要注意的地方是下山一定不要跑,不要跳,速度要慢,要小心。下山猛冲对膝盖是最致命的。正确的下山方法是:重心偏后并稍降低,前脚站好才把重心移过去(不是重心放在前脚上往下砸),永远要有一只脚支撑在地面上。

可能有朋友会说越野跑的人都是跑下坡的,他们膝盖怎么没事?

首先能够跑越野跑的人,都是有长期运动/跑步习惯,很了解自己的身体,并且有一套科学的上下坡方法和运动恢复的意识。所以他们的问题不大。
还有遇到陡坡陡坎时一定不要跳。

徒步路上,时而可见同膝盖高或比膝盖略高的台阶地,或是斜坡上露出很大的高度落差坡度等。下行这种落差很高的台阶地形时,严禁突然往下弹跳,不仅容易会滑倒、扭伤脚踝,还会有挫伤或骨折的危险性。正确的下行步法是利用边上树根类的植物紧紧抓住,稳住身体重心把脚顺利往下掂着地,或者坐在地上慢慢滑下去着地。当然,这个时候有一根登山杖会方便很多。遇到陡坡陡坎的时候,为了让脚与地面接触面积增大,同时保持身体的稳定,通常要采用侧身的姿态,让坡下脚先迈下去,重心放在后面的支撑腿上,如有必要,还要用双手来辅助身体的平衡。


挺胸屈膝

当你在下山时,你要尽可能保持挺胸屈膝的姿势,腿部略弯曲,膝盖要记得放松的下山。下山的基本姿势是相对于斜面垂直站立,后侧的腿略微呈弯曲状态。前腿的膝盖要放松,这样可以更好地缓冲地面的反作用力。

这样的姿势能够更好地缓冲膝盖的压力并降低重心,从而增强身体的稳定性。

切记不要弯腰下山,失去平衡——在下山时,一个错误的姿势就是弯腰。弯腰只会在下山途中,导致你的整个上身向前倾斜,容易失去身体平衡。

@晨风

小碎步行走,步伐要慢

下山的时候因为坡度变陡,所以我们行走的步伐不宜过大,建议用小碎步的方式来往下走。坡度越陡,步伐就要变得越碎。每一步,以不要超过一脚的长度为宜。如果大跨步行走,身体就会跟着晃动,不容易保持平衡,也会增加受伤和摔倒的概率。

根据不同的路面实时调整下坡方式

走比较矮的阶梯时,绝对不能把重量移到前脚,这样子不仅脚会痛而且很危险,应该把重量留在后脚,着地后弯曲脚踝及膝盖。落差较大的路面在走落差较大的路面时,最好横着走,在前脚碰到地面时要将重心移到前脚才能使重心平稳。较滑的路段遇到陡坡或砂石路的时候会比较容易滑倒。不了解正确方法的人,会因过于战战竞竞而拉扯腰部,使得容易跌倒。正确的方法是要用小碎步行走,而且步伐要根据路面倾斜程度作调整。

当面对陡峭的下坡时,如果采用面对下坡方向的姿势下行,一但失足跌落时,会造成整个颜面及头部向下翻滚,也会受到较重大的伤害。正确的方法,是依照坡面的角度采取不同的姿势,坡面平缓时,可以采正面的下降方式;坡面较为陡峭时,则必须采取侧面或面对坡面的下降方式。


@阿拉汉

迂回下坡

下山尽量避免直走下山,采取“Z”字形或“S”形来迂回下山。“Z”字形或“S”形来迂回下山的方式减缓了坡度的影响,可以有效地缓冲身体和负重带来的向下冲击力,从而保护膝盖。

如果一直采取同一个方向下坡,因为方向不变,对脚趾的压迫点也会保持不变,很容易就会产生脚趾不舒服的问题,如果我们能时时改变脚尖及下降的方向,就代表对脚趾及身体各部位的下坡冲击点,也能随时变化转换,如此自然能避免冲击力道集中于一处而受伤的问题。

@卡西

前脚掌着地,重心坐后脚

前脚掌足遮的部位,因为有着柔软厚实的肉球组织,比起脚跟部位,几乎没有任何肌肉软垫,所以在人体功能上就更适合,用来当作第一时间接触地面,减缓身体重力下降冲击力道的部位,如果仔细观察动物中的猫,由墙上跃下的那一瞬间,利用前脚掌部位着地,配合曲膝来减缓冲击的力道的状况,就能深刻体认到动物自我保护的本能。

下坡时避免运动伤害的最重要诀窍,就是重心必须先稳稳坐于后脚,直到前脚脚掌足遮部位着地时,才可以将重心转换到前脚;如果前脚还未着地,就急着将重心转换,必然形成跳跃式的前进方式,前脚膝盖将承受巨大的压力,而且重心也不容易保持稳定。

@领队194


放低身体重心

不倒翁的「不倒」原理,就是将重心放于身体的下半部,所以在下坡时,如果要保持身体平衡,就必须保持低重心的姿势,身体重心稳定的最重要关键,就是人体重心的骨盆部位,要保持时时保持下降放松的感觉。

将身体放松

下坡时如果不能将身体放松,除了身体各部位的肌肉,会造成不当用力外,也容易造成疲劳,而且,僵硬的身体、紧绷的肌肉也会造成重心也会上浮,走起路来自然东倒西歪。


脚步轻巧

曾在登山团体中,长期仔细观察队员的下坡方式,发现只要下坡时脚步沉重,会发出「碰、碰、碰」声音的,大部份人都有膝关节不适或疼痛的问题;相反地,对于脚步轻巧的队员,则很少听说有膝关节不适的现象。就物理上而言,碰撞的力道愈大,本身承受的冲击力也愈高,也愈容易受到运动伤害。

身体前倾

一般人在面对下坡时,身体会因为对下降坡度的恐惧,以及平衡感的不易掌握,而导致身体向后仰,如此会导致身体重心后移,离开前后脚所形成的重心底盘,而使得更容易跌倒摔跤。优良的下坡技巧,必须在身体放松的状态下,保持身体略向前倾,让身体重心的铅锤线,落于前后脚形成的底盘中央,如此重心自然易于稳定,可以有效减少在湿滑山径摔倒的状况发生。


@卡西

不要“锁关节”,膝盖微屈

当大腿过度劳累的时候,走路时就会不自觉的锁关节,就是把腿部伸的笔直,这样可以减轻大腿肌肉的负担,暂时放松肌肉,但是却很容易造成膝劳损,膝冲击伤,脚踝劳损和脚踝扭伤。当大腿力量不足时,采用膝盖微屈、臀部稍往下“坐”的动作有效保护膝盖和大腿过度用力情况。


长穿毕翻垭口 @长穿毕队员

充分热身

开始爬山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包括拉伸,让关节、肌肉、韧带等得到良好的预热。也可以用双手手指揉搓膝盖下边缘,促进关节润滑夜的分泌。

不要比谁快谁慢

最后是不要有比赛的心理,比谁快谁慢,这是很没有必要也非常不成熟的,一条徒步线路,大家最终都会到达。流水不争先,争的是万古长江。爬山也是一样的道理,不求快,求安全。

2024即将走近尾声,这一年看到的或者听到的户外事故案件远多于过去几年加起来的总和。山野是美,但山野也危险,大自然可以是波澜壮阔的,也可以是冷酷无情的。
希望这篇下坡指南能帮到大家,进出山野之际,多多留意,万分小心。

三峡日落@星源

以上图片未标注来源者,均归属于小海

徒步中国
全球深度户外旅行一站式服务平台,传播户外知识,分享户外精彩,带你徒步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