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如何想象非洲?
最初是小时候看《狮子王》,影片虽然是讲非洲大草原里动物王国的生活,但主题却超越了任何文化与国界,它讲生命的轮回,万物的盛衰,教小朋友如何理解爱与成长,生命与自我实现。
那时候对非洲的想象就是那句台词——太阳所能照到的地方,都是我们的国土——金子一般的非洲。
等到了上中学,对非洲的想象是“无国界医生”的援非行动,大量搜集他们的资料和纪录片,贫穷、混乱、急需帮助。
又过了几年,对非洲的印象从新闻里的“非洲兄弟”到《走出非洲》、《夜航西飞》、《乞力马扎罗的雪》,未知本身构成一份奇异的诱惑。但终究觉得非洲实在是离自己太远,印象飘在半空没有落到实地。
直到今年7月,我真的去了一趟非洲。去爬了乞力马扎罗去看了动物大迁徙,跟当地人实打实接触了半个月,所有的经历全部在叫嚣着告诉我同一件事:它确实是我想象中——那个由《狮子王》展现出来的——一样的非洲。人类关于勇气、同情、无畏与真心的理解,本质上无异。
乞力马扎罗登山体感:
穷人乍富
很多人觉得非洲遥远,出发前我也这么觉得。登机前做足心理建设,从成都出发,经迪拜转机落地坦桑,在路上的时间足足花了18个小时。
这么看来它确实遥远,也是我的人生到目前为止,去过最远的地方。以至于落地后坐车去酒店的路上,看着司机坐在右舵,车窗外黑人兄弟用头顶着东西走来走去,还有停在路上等红灯的时候,小贩趁机走到车窗跟前跟你叽里呱啦说一大堆听不懂的话让你买东西……
这一切都让我有种感觉:新世界在眼前徐徐展开。远方带来的陌生、未知和惊喜,都让我觉得新奇。以至于从非洲回来之后的许多个时刻,一想到这段经历,都会让人确信:我知道我可以立刻离开去过任何一种生活。
到达坦桑的第二天就进山,开始乞力马扎罗的攀登。之前只是听说服务人员很多,但当真的看到10名队员配备了40名服务人员的时候还是会觉得惊讶。
全是咱的人
以前只是从地理层面认识乞力马扎罗,它位于南半球的赤道附近,非洲的最高山峰,由火山持续喷发形成,海拔为5895米。
队员在飞机上拍的乞力马扎罗 @王磊
乞力马扎罗对于地处热带地区的非洲大陆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就会下降约6℃,乞力马扎罗山顶足够高,能够保持常年的低温,从而存在冰川,这在赤道附近热带的非洲是极为罕见的。
此外,由于乞力马扎罗山地处赤道附近,海拔又足够高,是世界上垂直自然带分布最为丰富的山地之一。
从乞力马扎罗的山麓一直到山顶,几乎可以看到完整的从赤道往两极的自然带变化,具体来说包括热带雨林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山草原带、高山荒漠带、积雪冰川带。
真的走进这座山时,你又能实打实地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变化。
每一天的景观,都能完美对应上面列出的自然景观带。这让你每天入睡前都会对第二天有期待,“明天又会看到什么呢”,每一天都是bonus。
印象最深的是我们从进山第三天开始,就走进了高山草原带。天气好得人咬牙切齿,每天从出发到结束,都走在云海之上,云海自始至终都没有散。
之前在国内,去川西,露营想看云海,出发前比对天气预报,路上又观天象,晚上还会跪在帐篷里祈求老天开眼不要下雨。
但在乞力马扎罗的这几天,完全不会有这种担忧。那种感觉很像,穷人乍富?就是明明云海这个东西在你的认知里是很少见的,但现在你遇到了看不完的云海,恨不得每分每秒都拍照,出发一小时拍了10个G,结果走了几个小时还有云海,还想拍。好不容易忍住了,每走一步又在扼腕痛惜。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会让你眼前风景很干净,唯一冒出来的就是恩贡火山,几乎全程相伴。湛蓝的天,纯白的云,天与云的分界线之间,挺立着一座被云雾遮绕变得淡蓝的火山。
回国后回想整趟乞力马扎罗,首要印象就是这些对一个生活在阴雨长绵的四川盆地的人来说足够富裕的蓝天和云海。
好像人站在视野开阔的地方,尤其是天为盖云为海一眼望不到头的地方,就容易变得平和。而且进山那几天基本没信号,走路吃饭睡觉看风景,外部世界就基本不会对你构成侵扰。如果只是观看,只是接受万物的存在,人可以像土地一样沉静。
真的是很认同《走出非洲》那句话“现在,当我回忆起非洲的岁月时,我可以这样形容它:一个人,从嘈杂喧嚣的世界走进一座安静的村落,然后就成为一个安静的存在。”
第二个印象就是我们的非洲向导团队的所有工作人员。
坦白说这几年走了这么多路,第一次体验会把洗脸水给你端进帐篷的服务。
背夫每天早上都会来送咖啡,图/Śõpнïę在山里相处的几天,感受到他们带着比欲望更深的爱意,比重逢更远的耐心去对待每一个人。每天到营地就会准备好洗手的水;每天早上叫你起床,会把吃的喝的端到帐篷里;沿途遇到的每一个人都会跟你问好;会给队员主动修鞋......修鞋
闭着眼睛都能上:
PASSION!!!尤其是冲顶那天,基本上每个队员身旁都跟着一个向导,帮忙背包全程紧跟,而且眼疾手快,只是身影稍微晃动一下,身后就会有双手帮你稳定。半夜十一点半起床,十二点半出发,上山路上困得要命,几乎是闭着眼睛走。但我们的主领队,上山路上一直在给咱呐喊,搁那加油打气,现在已经忘了他具体喊的啥了。
登顶的日出总得来说,在这样的条件下,攀登乞力马扎罗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不要被它“非洲最高峰”,5895米的海拔吓到。向导为你掌握了完美的节奏,每天行进速度较慢,能够让你完美适应海拔,身体反应让你完全不会产生一种身处海拔接近6000米的感觉。
@becky 龙重点提一下我们的向导团队,乞力马扎罗的登山体系极为成熟,入行的人需要走过相当长的成长路径:先干 2-3 年背夫,再去学校学习理论和实践知识获取通过率仅 15% 的向导资格。从背夫到主领队,这是一条至少要用上十年时间、看似明确实则又苦又难熬,完全称得上是“千锤百炼”的成长路径,但也使得山上的每一位领队尤其是能担任主领队的人经历过数百次实践的考验与磨练,他们有足够的能力来做出判断。这种程度的培养与付出,扎扎实实地让每一座山都能成为靠山。我们的主领队,已经在乞力马扎罗带了二十多年的队,他和他的团队在整个登山旺季,基本全呆在山上。印象最深的是下山后我们回到酒店,问他第二天干嘛,顺嘴还说了句“休息吗?”他摇头说不是,晚上他就要回到乞力马扎罗,带另一支队伍上山,7天的行程。7天之后,我们下一期队伍到达乞力马扎罗,又是他带。
主领队
副领队(左)所以成功,或者说专业,哪有什么捷径可言,全靠苦行僧一样的努力。还有我们的女领队,整趟行程都走在前面控制节奏。她说她当了三年背夫才成为了一个领队,今年28岁,从25岁就开始当背夫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亲眼见过背夫,他们基本都扛着体积比自身身体宽两倍的重物上上下下,路过的时候我能听清楚他们每一次沉重的呼吸,肉眼可见的辛苦。登上乞力马扎罗,可以在乌呼鲁峰顶上看到一块金属板,上面刻着一段话:“我们将在乞力马扎罗山顶点起一支蜡烛,它会照耀到我们的国界之外,在绝望的地方给予希望,在仇恨的地方给予爱,在屈辱的地方给予尊严。”再往前走到乞力马扎罗峰顶,会看到一块木牌,上面写着:“祝贺!你现在位于坦桑尼亚的自由之峰,海拔5895米。非洲最高点,世界最高孤峰。队员全员登顶冲完顶那天下山,遇到的每一个当地人都在跟你讲“恭喜”,听的次数多了,会让人觉得“我好像真的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整个登山过程,我没有在乞力马扎罗看到一片垃圾,而且全程都体验到了对于“登雪山”这件事来说,过于豪华过于干净的厕所。咱以前老说一句话,厕所的干净程度决定了地区的文明程度。所有的当地人都在保护这座山,爱这座山,他们做着既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也尊重自然的工作。回来后看了很多相关资料,才理解到乞力马扎罗的意义远不止“非洲最高峰”,已成为坦桑尼亚乃至非洲的精神符号。在坦桑尼亚的国家博物馆有一张照片:一名黑人穿着厚重的登山装备,踩着皑皑白雪,在夜晚的山顶艰难地升起一面旗帜。那是1961年12月9日零时,在坦桑尼亚的前身坦噶尼喀即将独立之际,一名陆军军官爬上乞力马扎罗经年积雪的山顶,升起国旗、点亮火炬,庆祝国家的独立时刻。这一场景被相机永远定格,留在所有坦桑尼亚人的集体记忆中。出山当天,向导跟我们说,只有一小部分人跟我们一起下山,其他的后勤团队需要继续留在山上迎接下一支队伍。早上出发前,所有人聚在一起给我们唱歌,歌的名字就是那句著名的“Hakuna Matata”,“阿库拉麻塔塔”,大致意思是: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从此以后无忧无虑,梦想成真。
大合照
塞伦盖蒂游猎:
确实是想象中的非洲下山后第二天,就开始游猎行程,前往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对此的反应,仍然是穷人乍富。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动物世界》和去动物园看被圈养的动物,现在直接来到了《动物世界》的老家。随便一个回头,就能看到长颈鹿从你身旁走过,狮子在你面前打瞌睡,大象带着一家老小在你跟前“借过一下”,猎豹趴在离你不远的树上睡午觉,谁懂?图/Śõpнïę而且非洲大草原,可能是过于空旷平坦,日光一晒,就感觉空气在颤动,出现很多隐约可见的幽影和海市蜃楼,草原层次分明,上面生长着荆棘树,又高耸着山峰,动物慢悠悠地走着。尤其到了正午时分,空气变得像琴弦,震荡颤抖,以前到从没发现“热浪”这个东西也能如此颇具美感。游猎看到的第一个动物就是狮子,一大家子趴在那睡午觉,车开到脸前它们眼皮都不抬一下。第二个动物是火烈鸟,再后来就是成群的大象、长颈鹿、河马、角马、斑马和独行的猎豹。图/Śõpнïę关于动物名称的英文单词毕业即忘记,出发前也没有想起要做点功课,以至于游猎的每一天都在学习英文单词,有些动物中文叫不上名字,英文更是感觉从来没听过。在向导怀着无限耐心的讲解下,记住了看到的每一种动物的英文名字——在以往的认知里,我会觉得这是一些无用的知识。但真的处在大草原,听向导讲每一种动物的习性、特点,又听得特别快乐,那是靠隔着电视屏幕看《动物世界》无法提供的满足。这些动物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远道而来跟它们四目相对,从任何角度来说,都算得上是疲惫人生里难得的际遇。图/Śõpнïę有天在路上看到一头被狮子捕猎后的角马,尸身完整,感觉这头狮子只对杀戮有兴趣。但咱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激发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基因,忍不住跟向导说这头狮子未免太浪费粮食,杀都杀了还不吃,还说到中国人都是很珍惜粮食的,从小就被教育不能浪费。向导问如果浪费了会怎么样呢?我脱口而出“punishment”,向导大惊失色,“在中国不把饭吃完要坐牢?”连忙解释了半天,终于把他理解的严重程度从坐牢降低到了要被罚款和去警察局接受批评教育。
图/Śõpнïę后来又接连看到了很多具动物尸体,大型动物,皮开肉绽的躺在你面前。惊人的真实,惨烈的真实,是那种任何以人为主角的电影中,都看不到的真实,在动物的故事里,没有编剧,没有演技,它们就是真实本身,就是世界原原本本的样貌。游猎最大的惊喜是看到犀牛,之前没觉得犀牛有多特别。直到有天向导突然在路边停车,叫我们上了一辆皮卡,脱离主路往草原深处开去,说是犀牛保护组织的人,带我们去追犀牛。
犀牛 图/Śõpнïę路上还解释说犀牛是非常胆小的生物,视力不好,反应也没那么机敏,这样的特点让它们在漫长的历史中一直承受着悲惨的命运,跟象牙一样,犀牛角千百年来都是能够彰显身份的玩物,这让犀牛遭遇了几近毁灭式的猎杀。我们的车停在离犀牛很远的地方,肉眼看只能看到一个小黑点,用望远镜看才看的稍微真切一点。犀牛一直在观望我们,原地周旋了半个小时,我们对它的试探报以足够的耐心。但最终,它还是头也不回跑远了,这是千年屠杀积攒下来的信任裂痕,虽然遗憾,但完全接受。2025年元旦跨年:
乞力马扎罗见!
最后一天,我们去追角马过河,但等赶到河边时,角马已经完成了过河。河面上只剩下漂浮的角马尸体和几头仍在暗中观察的鳄鱼。这条河就是马拉河,曾经在纪录片里听过无数次的“马拉河”,想象中它是一条最能彰显生命意义的壮阔之河。
马拉河它横亘在肯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和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之间,是角马进行大迁徙的必经之地。每年的六七月份,塞伦盖蒂国家公园的青草就被瞪羚、角马、斑马们啃食殆尽。而此时,马拉河对岸的马赛马拉大草原上,正散发着青草的清香。为了生存下去,数以百万计的食草动物们,结伴而行,踏上了长达3000公里的大迁徙征程。而马拉河,就是它们到达马赛马拉大草原的必经之地。但此刻的马拉河里,是同样饥肠辘辘等待着猎物的鳄鱼们。在这个区域里大约有3000只鳄鱼,然而就是这相比200万角马数量少得可怜的3000只鳄鱼,却是这些角马渡河时,最大的威胁。
图/Śõpнïę当真的从纪录片里走到岸边,看到很多淤积在河口的角马尸体和停在上面的秃鹫,又得它是一条很残酷的河。除了动物,在游猎过程中我们每晚都会住当地土著人修建的酒店,每天都能看见不同的非洲土著老人。他们有着黑色皮肤和清澈眼神,与同样拥有黑色皮肤和清澈眼神的大象非常相似。他们站在非洲大地上,一副庄严沉稳的模样,世界在他们周围慢慢地聚集、堆积。好像大地的化身。在塞伦盖蒂的每一个清晨与傍晚,你都能很具体地目睹太阳的升起与落下,临近赤道,非洲的昼夜交替比低纬度地区要迅疾得多,日光壮美但稍纵即逝,灿烂的金色光线从迸发到消逝都透着决绝。坦桑尼亚攀登乞力马扎罗+塞伦盖蒂游猎结束已经三个月了,至今仍然能从中吸取到养分,或许这就是旅行带来的意义,所经历的一切都能成为夯实自我的地基。想走同款行程的朋友
2025年元旦跨年
第三届乞力马扎罗登山节正式开幕!
莱莫绍(lemosho)线
官方认证风景最佳,登顶率最高!
无缝衔接safari游猎行程
元旦是动物的产仔季
见证生命的诞生
也见证大迁徙最初的模样!
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说,这趟旅行都是体验一种全新文化的机会。点击观看2024年元旦莱莫绍(lemosho)线带队实拍!由于全球变暖的加剧,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的冰川规模越来越小,冰川融化量越来越大,有可能在10年之内,山顶的冰川将会消失,如果想去的话要抓紧时间!24年7月顶峰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