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张家界大”,就要说其大名之来了。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有这么一句名言,叫做“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因之而名声大噪。黄山要感谢徐霞客。
张家界也要感谢一个人,一个愿意甚至必须去荒郊野岭采风的人。
千百年来,张家界就是名副其实的荒郊野岭。
听到一个说法,说“张家界在恩施的山那边,当年划分行政区时,恩施不要张家界,这才被划去湖南,不知真假。”
把地图看了,张家界还真的是在“在恩施的山那边”呢。可见,张家界本来有可能会划入湖北,并非空穴来风。张家界之“养在深闺无人知”的悲催处境,可见一斑。
但1979年10月的一天,一个人“……到湘西写生,旅途匆匆,人们给我介绍张家界林场,我先是姑妄听之,后来不少当地同志再三推荐,我才下决心去看看。因为我有过别人介绍风景如何好到头来大失所望的经验。这次看到张家界林场,却意外地使我非常兴奋,如获失落在深山的明珠……”
经由这个人的发现,也就是把他的见闻和赞许形诸笔端,张家界终于一朝成名天下闻了。
这个人是吴冠中(1919—2010),中国现当代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在张家界森林公园南门,立有一尊吴冠中塑像。张家界没有忘记发现并扬名自己的人,把对他的感谢,雕塑在了自己的景观中。
值得注意的是,吴冠中为他的发现还写到,“为了探求绘画之美,我辛辛苦苦踏过不少名山。觉得雁荡、武夷、青城、石林……都比不上这无名的张家界美。就以哦嵋来较量,峨嵋位高势大,仗势吓人,其实并没有张家界这么突出的特色,至少大多数美术工作者将会同意我的看法的。”
这样的比较,意思很明白,就是以他所见,张家界之大美,当之无愧天下第一。
有意思的是,吴冠中在拿张家界和其他名山比较时,用了一个删节号,表明他还省略了自己到过的其他一些名山。
那么,他到过人道是天下第一名山的黄山没有?
查资料获知,吴冠中不但到过黄山,并且黄山的自然风光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吴冠中在1973年应邀创作《长江万里图》时与黄永玉、袁运甫、祝大年等人一同到黄山写生,此后他又多次登临黄山,并在那里创作了多幅作品。
在赞美张家界时,吴冠中怎么偏偏把黄山给忘了?
不可能!
我坚信吴冠中是有意避拿张家界和黄山比较,不想由自己来评断两者的高下。毕竟,黄山的名声太大太大,扬名也太久太久。真的有谁出来说张家界比黄山更美……我估计也没谁有这个胆儿。
当然,我也没这个胆儿。
但我完全可以这样说:以后再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就不妥了。因为世间已经发现了张家界。实在还要说,请务必在前面加上“没有发现张家界以前,人道是”的说明。这样说,既不至于冒犯黄山,更不至于忽略张家界,才是客观公正的说法。
写到这里,回看前文,注意到吴冠中写他发现张家界经过时,有这么一句“人们向我介绍张家界林场”,“后来不少当地同志再三推荐”。原来,吴冠中其实并不是发现张家界的第一人。先他之前,已经有“人们”、“当地不少同志”先于他发现了。
这些“人们”、“当地不少同志”都是谁?无从得知了。但很显然,这些“人们”、“当地不少同志”,也是后来的人们应该感谢的对象。当然,说到底,还是要感谢吴冠中。不是他,先于他发现张家界的“人们”、“不少同志”,确实无力让张家界大名天下闻。名人效应嘛,不信不行,不服更不行。恰如黄山之扬名,不信不服徐霞客一样。正所谓:
名山天下闻
扬声靠名人
山水本自在
知者为销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