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曾为拍摄凤凰风光的视频配诗《古风新韵凤凰》曰:
一水清流走沱江
八方慕客来凤凰
吊脚木楼古风永
从文永玉新韵长
还写到,我以为,湘西凤凰古城之为名胜,其核心要素构件就是沱江、吊脚楼、沈从文和黄永玉表叔侄俩。
文化的古风新韵,确实是凤凰城的鲜明特色。且其古其新,都浓烈馥郁着文化的乡土神采。
可以这么说,把凤凰古城沱江两岸的吊脚楼看过,再走过驻足过相关址、地,有所了解沈从文和黄永玉表叔侄两人于凤凰的文化过往和既在,就不虚凤凰古城此行了。
“吊脚木楼古风永”,说的是吊脚楼为凤凰古城铺展的一带古色。沱江与吊脚楼,特别是凤凰古城沱江两岸的吊脚楼,美在连排成阵临江投影而古风民俗盎然。楼之临江,江之影楼,之于凤凰古城,不但是自然与人文融合的特色景观,也是徜徉游客对凤凰古往今来民风民俗的神往所在。
不知是当谓可喜还是当谓可惜,现在所看到的沱江两岸的吊脚楼,似乎都已不再是原生态的民居,而是改造为客栈、民宿的所在了。
若谓可喜,当系畔江而眠的游客或入梦沱江之凤凰古城佳境而得;若谓可惜,或在于欲实感古城原生态民风民俗而不得。
而在于我,本来就是观光而至,则既未入住吊脚楼民宿、客栈,眼观之得景,神往之得趣,并不觉得古城辜负了我。
另外多说一句:若真想沉浸一回原生态的吊脚木楼,让自己的脚步走出旅游目的地凤凰古城而深入更偏远的湘西民族地区,相信一定不会失望。
总之,吊脚楼就是一种文化的凤凰古城存在。
“从文永玉新韵长”,说的是沈从文和黄永玉这两位表叔侄俩文化大家为凤凰古城注入的浑厚生动的文化新元素,爽亮了现如今的凤凰古城。
真的到凤凰走一遭,确实会切身体会到,沈从文和黄永玉的文化新印记,在凤凰古城是如此的深刻,如此的隽永。
其实,若论社会地位,也许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辟在边远湘西的凤凰古城,还出过比沈从文黄永玉更为在历史上有头有脸的人物。
比如熊希龄,就是凤凰人,祖籍江西丰城石滩。北洋政府第四任总理,近代中国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他从政的历程虽然短暂,但是经历和参与了近代中国维新运动、立宪变法、辛亥革命、走向共和、武夫当国、抗日救亡的全过程。晚年他退出官场,毕后半生之力从事慈善教育事业,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慈善家。著有《熊希龄集》等。”
这样一个国字号的人物,地位该算足够高吧?但在凤凰古城,除了他的故居还保留着(正在闭户维修中,不对游客开放),似乎再没有哪里会让人感觉到他的存在过。
看过资深媒体人李未熟(他了解沈从文之多之深已是专家级甚至更专家级的水平)的记叙获知,熊希龄与沈从文是沾亲带故的。沈从文“北漂”艰难时也未找过熊希龄。熊希龄还怪他“怎么不来找我”?李未熟的记叙未详沈从文当时如何作答。我想,性情决定,沈从文当会仍用他惯常的沉默或无语微笑来应对。他是一个宁静淡泊而不外露不张扬的人。而熊希龄则完全想不到,到了后世,到凤凰来找他的人要比来找沈从文的,可是少之又少的。我是到了凤凰,才知道熊希龄也是此地人的。
可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此言不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