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翻看影像片,一边耐心听患者讲述病情,这是冯毅教授在九州上医馆汉阳旗舰馆坐诊时的日常。“最近哪里不舒服?持续多久了?”“今天咳嗽怎么样?痰多吗?呼吸憋闷有没有缓解?”温和、从容、专注的冯毅教授,有一种抚平患者焦虑内心的神奇能力。人物:呼吸膏方调理大师——冯毅教授
每逢周一下午(冯毅教授每周一坐诊汉阳旗舰馆),总有患者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走进冯毅教授的诊室,听他娓娓道来治疗方案。一旁的医助忍不住感叹:“冯教授是真用心,他不仅讲病理,还会根据患者情况手写方子,耐心讲解注意事项。”从医多年,冯毅不仅是呼吸疾病领域的权威,更以他的医德和医术,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健康的曙光。本期名医访谈栏目,上医君有幸与冯毅教授面对面沟通,让我们一起了解他的故事。(点击查看视频版采访)
“小时候我喜欢练武,有一次冬天穿得少,在河边练功受凉,得了重感冒,后来引发长期头痛,治了很久也不好。”谈起自己的从医生涯,冯教授打开了记忆的闸门。为了治愈头痛,他尝试过西医和中医,最终遇到了一位地方名医,并接触到《黄帝内经》。书中的理论让他大为震撼,“中医实在太神奇了,治病的方法竟然如此精妙!”怀着对中医的好奇与热爱,冯教授毅然考入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很难学,但也正因为难,才有它的魅力。”从一名对医学充满好奇的少年,到今日的中医呼吸科名医,他走过了30余年的从医生涯。
“1985年,我还在湖北中医学院读书时,恩师曾问我:‘你知道中医的不传之秘是什么吗?’”提起这段往事,冯毅教授笑着回忆,“我当时紧张又期待,以为老师要传我绝招。结果,老师告诉我,‘中医治病,药方重要,剂量更重要。’”这句话点醒了他。从那时起,冯毅教授便意识到,中医的精妙之处不在于方子的华丽,而在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让药效恰到好处。“三十多年行医路上,我始终牢记恩师的教诲,不断积累经验。每一味药、每一剂量,都是为患者量身定制。“
54岁的柳女士因慢性阻塞性肺病前来求诊。她已尝试了中西医治疗,却收效见微。求医无门,又在网上查资料服用中药方剂及各类补品,反而症状加剧。初诊时,柳女士症状明显:咳嗽痰多,胸闷气喘,全身怕冷,双腿发凉,腰酸乏力,舌苔白黄,脉沉细。冯教授仔细辨证后,认为其病机为“风寒袭肺、寒湿阻滞肺络,脾肾亏损”,于是制定了分阶段治疗方案:- 第一阶段:祛外邪、祛寒化燥。此方中的制附片为60g,远超常规剂量。医助询问是否有误,冯教授答:“无误。但若患者元气不足时,则不能增大剂量,这是必须要注意的。”
- 第二阶段:祛肺寒、疏通肺络,进一步改善呼吸困难与痰多症状。
- 第三阶段:增强肺功能,提升免疫力,巩固疗效。此阶段,建议患者服用玉屏风散和六味地黄丸,既补脾益气,又滋阴补肾。
经过三个月治疗,柳女士症状明显好转;半年后,诸症消失,恢复健康。“中医治病关键在于辨证论治”
“中医治病,从来不是单一的方子,而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冯教授感慨道,“我们治的不是病,而是人;不是一时之症,而是身体的整体调理。”他始终提醒患者,不要随意套用他人的方子,“中医的核心是‘辨证’,而不是‘复制’。”
“中医在呼吸疾病的治疗上,有独特的优势。”冯教授提到,慢阻肺、哮喘、支气管扩张等疾病,常因西药耐药或反复感染难以控制,而中医通过辨证施治,调理体质,往往能收到很好的疗效。他说:“治疗肺系疾病,不能只关注肺,关键还要顾及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只有调养好胃气,药效才能更好地发挥。”比如,他曾接诊过一位24岁的年轻患者,长期支气管扩张导致咳嗽不停,呼吸困难,体重只有80斤,身体虚弱,经常靠打针缓解不适。冯教授先用健脾开胃的药物改善她的消化功能,再通过补肺气、清热解毒的方子调理肺部感染。经过一年多的调养,患者的体重增加了10斤,咳嗽减少,气色也明显好转。“中医治疗讲究先调体质,再治根本。急于求成,往往适得其反。”他说。冯毅教授不仅救治患者,还培养了众多学生。他强调,“中医不是速成的,需要沉下心来,静得下性子,多看书,多总结。”在冯教授看来,培养合格的中医人才,不仅是传承,更是发展中医的重要环节。冯教授在治疗之余,还将自己多年练习太极拳的经验与呼吸病患者的康复结合,开发了一套系统化的肺部养护锻炼方法。“呼吸之间,调和脏腑;气血畅通,增强肺功能。”这套方法简单易学,对慢性肺部疾病的恢复效果显著。他正计划将这些经验整理成书,造福更多患者。从小小的一方诊室,到三十多年如一日的行医生涯,冯教授以仁心妙术,让无数患者走出疾病阴霾。冯毅教授每周一下午在九州上医馆汉阳旗舰馆坐诊,如有需要,请提前预约挂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