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正气若充足旺盛,便能构筑起坚固的卫外防线,外邪难以突破,内邪亦无从滋生,疾病自然远离。
反之,若正气不足,处于 “虚” 的状态,在初级阶段,便会引发诸如疲乏无力、精力不济、情绪低落、头目不清、食欲不振、便秘泄泻、失眠多梦、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等一系列不适。
一旦 “虚” 发展至高阶,各类疾病便会纷至沓来。更为棘手的是,虚证虽不会即刻危及生命,却如影随形,缠绵反复,终成 “顽症”。
那么,该如何判断自己属于哪种 “虚”,又该如何有效 “补养” 呢?本期,特邀九州上医馆针药并用妇科专家王述菊医生,为我们讲述冬季如何养好气血,补虚疗疾。
总是犯懒没力气?→气虚
《医宗金鉴》指出:“气虚者,百病生焉。”中医所说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来源。
当出现气虚时,这种推动力便会大打折扣,故而气虚之人最为显著的特征便是 “懒”。他们懒得言语交流,对任何活动都缺乏兴致,提不起丝毫干劲。气虚不仅让人懒散,还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疾病风险。
气虚之人的主要表现:
疲倦乏力:稍微活动就累,甚至懒得说话;
气短懒言:声音低微,常感到胸闷气喘;
易出虚汗:稍微活动或紧张就满头大汗;
舌边有齿痕:舌体胖大,边缘留有齿印。
掉发且皮肤差?→血虚!
血虚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因为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气虚时间过长,也会影响血液运行,引发血虚甚至血瘀。
血虚之人的主要表现:
掉发严重:头发干枯易断,脱发明显;
面色萎黄:皮肤干燥、暗沉无光;
眼干涩:常感双眼干涩或疲劳;
月经不调:女性月经量少、色淡或闭经。
饮食为基:顺应四季调虚症
中医讲究“虚则补之”。气虚者可多食黄芪党参;血虚者以红枣、桂圆为主;而阴虚者可加入沙参、百合滋润阴津;阳虚者适合多吃羊肉、韭菜等温热食材。
调理作息:早睡早起养正气
膏方调补:冬令进补正当时
膏方是中医调补虚证的好选择。《本草纲目》中记载:“诸虚百损,俱可疗。”膏方结合多种药材,药力缓和且深入体内,适合长期疲劳、免疫力低下、失眠乏力、面色萎黄等问题的调理。
提醒:本文仅为医学科普,供读者参考学习,中医看病需辨证论治,如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本文图片来源于九州上医馆千图网会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