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前面我做了一期节目,回答一个粉丝向我提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为什么没有自杀?我的的确确经历了很多苦难,很多常人难以理解难以承受的苦难,但是我没有选择自杀,至少还活得比较好,还有一股旺盛的生命力让我的生命继续延续。
感受美好
第一个理由:这不是我的选择,这是我作为一个动物的本能,在动物层面,我跟狗,我跟猪,我跟驴,我跟牛没有区别。我生命当中有一种创造,我生命的那个至高的存在赋予我的求生本能,就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没有原因,就是为活着而活着。猪从来不会思考我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
第二个理由:这个世界非常奇妙,有很多奥秘需要我去探索,有很多美需要我去感受和表达,我觉得它很好玩,我要继续玩下去,我还没玩够,那个奥秘我还要继续去探索它。
第三个理由:我觉得我还是有价值的,我的价值还没有实现,正在实现的过程中,这个实现价值的过程也非常有趣有意思,它能给我带来兴奋感、充实感、奇妙感,给我带来活力。
今天我和大家再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选择了自杀,原因又是什么?全世界每天至少有5,000人到15,000人因自杀而放弃了生命,这一个人数占死亡人数的1.4%,也就是在火葬场里烧的尸体当中,100人有1.4人是因为自杀,自杀的人数在工业发达的国家和极端贫穷的国家和地区都比较高,自杀者往往是19岁到25岁的青年人,当然也有中年人和少年自杀的,只是比例没有那么高。
我们今天再思考:这些自杀者,他最终选择自杀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我觉得应该从关系层面思考这个问题。
第一:他和自己的关系出了什么问题。
第二:他跟世界的关系出了什么问题。
他一定是出了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出在关系上,我觉得他跟世界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他对世界的美对世界的奇妙已经没有感受力了,世界的美和世界的奇妙是你感受来的,你如果感受不到了,世界对你来说就不存在了,世界在你看来就是个死亡的系统。
第一,感受它,接纳它,去爱它,我们跟世界的关系就理顺了,我们跟世界的关系就是良好的关系。我先去感受它,认识它,然后我接纳它,然后我再给它投入感情,这就对了。
但是自杀者已经没有这个能力了,他看到的一切都是灰暗的,没有感觉的、甚至是讨厌的,尤其是他感觉不到这个世界的存在,因为他的意识范围缩小了,缩小到极其具体的一两件事情上。
比如说,为什么我的钱被骗了?为什么他背叛了我?为什么他这样整我?为什么他这样否定我?为什么大家排斥我?他就把自己的思想观念局限在一个非常狭隘的范畴里了,这个大的世界、大的系统对他来说消失了,至少在他意识里消失了。
不接受自己
第二,他不接受自己了。他看到的自己是千疮百孔的自己,一个糟糕透顶的自己,他既看不到自己的未来,也感受不到他现在存在的意义,这样一来自杀可能就变成他唯一的选项了。
人要活得美好。首先要看到自己活着的意义,不仅每天活得很有意思而且有意义。有意义和有意思是不一样的,意义是个更高的境界,意思就是你的感觉器官所感受到的一种让你愉悦的舒服的奇妙的感觉,在现实中没有这种奇妙的感觉了,这种丰富的感觉了,也看不到自己和这个现实之间的关系的意义是什么,这就把现实给否定了,没有现实的意义感,也看不到未来,对这个世界的感觉也麻木了,那么自杀就不可避免了。
所以我觉得:人活着或者说远离自杀需要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应该有一定的热情,有热情我们的感受力才会变得正常,不能变得冷漠,对任何东西都冷漠是可怕的。
第三:要寻求意义和价值。当人在不断寻求的过程中把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确定下来,接下来他就是为实现这个意义和价值去奋斗,这样的人轻易不会自杀,因为他不是为现在活着,而是为未来活着,他看到的未来是好的,未来就像亮光一样召唤着他,照亮着他,哪怕现在处在黑暗中,那个亮光也会把黑暗驱走。
所以,自杀实际上是一种关系的错乱,是一种关系错误的建立。我们现在的教育就是片面地强调学习成绩、考试成绩,对这些与生命相关的重大问题基本上没有什么很好地培养,以至于我们的孩子只不过是个学习工具,你不要看他现在学习很努力,但实际上他是非常脆弱的,学习成绩好代表不了什么。
对生活有美好的盼头,对世界上美好的东西有感受的能力,愿意去探索它的奥秘,愿意表达它,表现它,这个可能比知识更重要。
而自杀者高情商的人不多,高智商的人很多,自杀者大多数都是高智商低情商的人,很迟钝的人不会选择自杀。
END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王国荣,心理学家,独立学者,作家,中国整体心理疗法的创立者、中国循证心理疗法第一人。曾任心理医生杂志社首席学术顾问,上海博爱医院高级心理治疗师,是中国国内最有实力与天赋的心理学家之一。
出版了十余部有影响力的心理学专著,其中《学生心理问题突破性治疗》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数百所大学列为馆藏图书,《50 种心理治疗与调适方法》获中国高等院校出版社联盟最受读者欢迎图书奖,《人生最重要的 10 种关系》被中国文化出版社列为心理学大师系列丛书,《与抑郁症握手言和》荣获最受读者欢迎专业图书奖。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