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背景
在沙池区,从小心翼翼地挖沙,到创造出形态各异的沙雕,再到加入清水,随着沙雕形态的不断变化,孩子们的乐趣也在不断升级。当清澈的流水被引入沙池,形成一个个小水洼时,孩子们的脸上更是洋溢着兴奋和喜悦。
最让孩子们着迷的,莫过于用小船在水洼间运输沙子的游戏。他们拿起海星贝壳模具作为小船,在水面上划动,仿佛自己成为了小小的航海家。
渐渐地,更多的小伙伴被吸引过来,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挖掘水洼和水渠,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充分地将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继续进行探索,决定再次深入展开挖水渠和小船运输的活动....
材料提供:
1.物质准备:挖沙铲子、小桶子、自然材料(树枝、石头、沙)、A4纸、透明胶、双面胶、绳子
2.环境准备:沙池、水池
3.经验准备:见过湘江流域,有乘船经验或见到过,了解水路运输的发展
活动过程
(一)挖水渠河流计划
孩子们在阅读区看到《京杭大运河》的绘本,当故事中出现“河流”、“船”等关键元素时,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的欲望,仿佛已经置身于那遥远的河流旁,看着船只穿梭于波光粼粼的水面。
随后,孩子们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了户外。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一场挖水渠的探险。站在沙池旁,孩子们围绕着如何挖水渠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认真地思考着挖水渠需要哪些工具,讨论声此起彼伏,充满了对即将开始的活动的期待。
经过一番讨论,孩子们一致决定需要水、铲子、桶子等工具来完成挖水渠的任务。于是,他们纷纷行动起来,有的去取水,有的去寻找铲子,有的则忙着挑选合适的桶子。大家各司其职,忙得不亦乐乎。准备工作完成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挖渠道的工作。他们小心翼翼地挖掘着沙土,生怕破坏了心中的蓝图。沙土在他们的铲子和桶子间流转,水渠的雏形逐渐显现。
柳棣和颜译乔一组,他们配合默契,一人负责挖沙,一人负责用桶运输水。当老师好奇地问柳棣为什么要把水倒进还没挖好的水渠时,柳棣自信地解释:“因为泥土湿一点就会挖得很快。”果然,他们的合作非常顺利,很快就挖出了一条深而宽的河流。
河流的分支逐渐成形,小禾苗、小七和哲哲这一小组正专心致志地挖掘着河流的下游部分。他们配合默契,你一铲我一铲,沙土被移开,水渠的轮廓逐渐清晰。
在挖掘的过程中,小禾苗负责将水倒入刚挖好的水渠里。老师好奇地问道:“小禾苗,为什么水渠还没完全挖好,你就开始往里面倒水了呢?”小禾苗眨着明亮的眼睛,认真地说:“老师,只有加了水,我才能判断水渠是否挖好了。”老师进一步追问:“那你是怎么判断的呢?”小禾苗解释道:“如果水能够快速地流过,那就说明水渠挖得通顺,没有阻碍。”
原来他们发现:水流的走向,找到挡住水流的沙子,然后齐心协力将其清理开。随着沙子的移开,水流再次变得畅通无阻,欢快地向前流淌。
水渠的挖掘工作完成后,孩子们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运输水源任务。他们来回穿梭,用桶子小心翼翼地运输着清澈的水。小禾苗聪明地找来了竹筒管道,将水倒入其中,让水能够自然顺势流下,这样既省力又高效。
老师看着小禾苗的操作,好奇地问道:“禾苗,你为什么选择用竹筒来传输水呢?直接用桶子倒进去不是会更快吗?”小禾苗认真地解释说:“如果用桶子倒水,水可能会冲散我们刚挖好的水渠边缘,破坏水渠的结构。而用竹筒传输,水可以顺着管道流下来,既不会破坏水渠,又能保证水流的连续性。”
孩子们就这样不停地来回运水,同时还会细心地观察水渠的情况,及时清理挡住水流的沙子。他们的努力使得水渠中的水越积越多,逐渐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水流。
就在这时,小七突然发现了一个快速运水的好办法。他注意到水池旁有一个连接水管的水龙头,只需要打开它,水就能直接流入挖好的水渠里。这个发现让大家都兴奋不已,他们纷纷围过来观看小七的操作。随着水龙头的打开,清澈的水流顺着水管涌入了水渠,迅速填满了整个水渠。
修缮水渠以形成完整的河流,孩子们面临着新的挑战。当水快速涌入水渠时,柳棣敏锐地发现部分已挖好的水渠被堵塞,导致水流无法顺畅通过。他迅速拿起小铲子,认真清理堵塞物。柳棣思考后说:“我觉得是因为我们挖的河流太窄了,水流通过的空间不够,所以我现在要把它挖宽一些,这样水流就能过来了。”
果然,经过一番努力,水渠被挖得更宽,水流也变得更加顺畅。这时,小七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快来看,这边的水越来越少了,我们得赶紧冲冲。” 孩子们仔细观察后发现,挖得较宽的水渠注入的水量明显更多,而挖得较窄的水渠水流则相对较小。
小懿见状急忙找来禾苗,希望将水注入那些还没有水的渠道中。禾苗拿着水管,信心满满地说:“水会自己流下去的。”老师好奇地问:“你怎么知道水会流下去呢?”禾苗解释道:“因为水越积越多,就会产生压力,然后它就会自己流动起来。”
在孩子们的探究思考和实践操作中,他们再次检查河流的分支,进行扩宽和注水等工作。经过一番努力,水渠河流工程终于成功建造完成。
教师的思考:
这次挖水渠河流的活动中,孩子们充分展现出了他们的创造力、观察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最初的计划讨论到最后的成功建造,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孩子们的智慧和汗水。
通过实际操作,孩子们深刻理解了水路运输所需具备的条件,并学会了如何运用各种工具来挖建水渠。在挖水渠的过程中,孩子们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分组合作的过程中,他们相互支持、互相学习,共同完成了水渠的挖建工作。还通过观察水流情况和水渠的宽度来调整挖掘策略。
(二)船体材料选择进行沉浮实验
船的形态结构讨论。小七:“船上有三角形的旗杆,用风力前行”;哲哲:“用两个长方形和在一起就变了一个小船了;禾苗:“船的形状有椭圆形加长方形和栏杆”
造船材料选择,了解沉浮。现在我们需要制作“船”,小朋友们思考一下什么材料可以用来制作呢?颜译乔:“用A4纸可以制作一个船”;喆喆:“用树木棍做船”;小七:“用石头”;哲哲:“用沙子”。
第1个实验“石头”,小懿:我的石头放进去不动了, 喆喆:我的也是不动, 老师问:“石头为什么不动呢?喆喆:“它会沉下去,有重力”。小结:颜译乔:我的石头沉下去因为水的重力很大,小懿:石头重量大不会飘走。
第2个实验“树枝”,小伙伴拿着树枝放进去纷纷说:“可以漂浮”,太棒啦”。小结:树枝很轻可以漂浮在水面符合做船材料。
第3个实验“纸”,将折好的纸船放进水里观察。小朋友们把船放进水里1分钟没有出现下沉,便开始观察船怎么能让它前进;发现水的流动可以让船飘动起来。哲哲:“水越多就可以让船动起来”,小七:“要有波浪就可以前行了”。正当找来了水管加入水时问题再次出现“小船里面进水啦”有一个船已经沉下去了,我们开始思考讨论为什么纸船会进水,是因为材质不防水的原因。
第4个实验“沙子”做船。小朋友们用手拨动沙子掉入水中发现无沉下去了,用手捏好的造型放进水里也同样出现沉底分散开。最后小朋友们通过实验确定“树枝”可以用来制作船!
教师的思考:
在这次船体材料选择与船的形态结构讨论的实验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动手实践,观察与思考,深入了解了船的制作原理以及材料的选择对船的影响。喆喆提出用树枝做船,因为他在挖渠道注水时就发现了树枝会漂浮。然而,小七提出用石头做船的想法,在随后的实验中得到了验证,哲哲提出用沙子做船的想法,在实际操作中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孩子们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对沉浮原理有了直观的认识。
(三)树枝造船需要的材料
回到教室里,我们一起讨论用树枝如何做船?需要哪些材料?小禾苗:“将很多的树枝放在一起就可以做船了”;小七:“需要用双面胶”;柳棣:“用透明胶”,喆喆:还需要剪刀,小懿:“可以用绳子绑在一起”。
寻找树枝,自主创作。柳棣首选的材料是双面胶,在固定时发现容易散开。便重新选择使用透明胶;在努力的尝试下成功将树枝固定好后还制作起船帆。小七选的是透明胶但由于没掌握固定方法,发现透明不具备固定条件容易有很大的间隙。
禾苗将固定材料都使用过发现都不能固定,最后遇到困难“不会绑绳子。在观察其他小朋友的制作方法后重新选择了使用绳子材料进固定。颜译乔选择使用绳子缠绕的方式将树枝固定好了,发现由于忘记将绳系紧导致树枝脱落,便重新选择使用透明胶制作。哲哲小懿选择了用绳子缠绕固定。20多分钟后小船终于做好了。
教师的思考:
提供孩子们讨论时所需要的材料,让孩子们在制作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柳棣最初选择了双面胶,但发现它容易散开,于是改用了透明胶。这说明在选择固定材料时,需要考虑其粘性和耐用性。 禾苗在尝试了多种固定材料后,发现都不能很好地固定树枝,最后选择了绳子。但在实际操作中,他遇到了“不会绑绳子”的困难。 这提示我在教学中,除了提供材料外,还需要教授孩子们一些基本的操作技巧,如如何打结、如何缠绕等。 哲哲和小懿选择了用绳子缠绕的方式来固定树枝。通过他们的实践,掌握了正确的方法,绳子也可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固定材料。
(四)水路运输靠小船
船制作完成啦,一起去河流进行实验。小朋友们将船放进河流中成功漂浮起来了,哲哲开心的用手拨动着水让船飘动起来。小禾苗:“老师你快看,我用脚一拨动水它就会走”。老师提问:有什么办法可以不用脚去拨动水船也能动?小禾苗:开水就可以。几个小朋友们开心的都去找来水管,水流动起来小船也开始飘动了!老师:“你们的小船能否运输货物?用什么可以替代货物?小七:“可以用树叶” ,小懿:“我的也可以运输”,禾苗:我的还可以运输沙子呢。哲哲在一旁来回走动着,柳棣嘴里说着“大海浪,大海浪”。原来哲哲来回走动是为了制造波浪这样小船都会动起来了!
实验结束后,柳棣的船全都散落开。老师:“你的船为什么会散开呢?”,柳棣思考后回答:“因为透明胶湿了,游不起来了。小结:其他小朋友用绳子固定的船很牢固,用透明胶在水中长时间泡湿他就“没有黏性了”。
教师的思考:
孩子们通过用手和脚拨动水的方式,让小船在水中飘动起来。这让他们初步体验到了水的动力作用。随后,当老师提问如何不用脚去拨动水也能让船动时,孩子们表现出了创新思维,想到了利用水管制造水流来驱动小船。孩子们发挥想象力,用树叶、沙子等物品替代了真实的货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到了小船的运输功能,并理解了货物运输的基本概念。
哲哲通过来回走动制造波浪的方式,让其他小朋友的小船都动了起来。这一创意不仅让实验更加有趣,也让孩子们对水的波动性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然而,在实验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例如,柳棣的船因为使用透明胶固定,在水中长时间泡湿后失去了黏性,导致船体散架。这一现象引发了孩子们的思考和讨论,也让他们认识到了不同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适用性。
活动特点及价值
《“京杭大运河”——在沙池区上建立水陆运输》活动在沙水池中展开,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这一活动不仅满足了孩子们的游戏需求,更在探索、实践、创新等多个层面展现了其独特的价值特点。他们通过亲手挖掘沙土,塑造出河流和渠道的形态,然后利用小船进行模拟的水路运输。
1.以孩子的兴趣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活动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孩子们通过挖渠道、建河流,亲手挖掘沙土,塑造出河流和渠道的形态,并利用小船进行模拟的水路运输。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培养了观察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不断尝试和改进小船的制作材料,孩子们学会了坚持和毅力,也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丰富自主游戏的活动材料,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和想象能力
支持孩子自主游戏沙水池活动,并为其提供多元化的材料。满足孩子们在沙水池中挖沙、堆沙和不同材质工具的选择需求,让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3.实践是学习的根本
水路运输工程量比较大,孩子们不仅需要在挖沙过程中探究渠道如何变成河流,怎样才能快速运水等一系列问题所花费时间较多。教师应给与孩子持续性的观察与时间,从而满足到每位孩子的探究空间和游戏体验实践。可以增加一些难度和挑战,让孩子们在造船的过程中遇到更多的问题,从而激发他们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索。
支持策略: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通过相关优质的视频和图片让幼儿更好的了解有水路运输及船的基本结构运行原理,帮助幼儿获取更多的经验和创新能力。
2.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与技巧
活动中孩子们对于固定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并不熟悉,需要更多的引导和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提供材料,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们如何操作这些材料。例如,对于如何绑绳子、如何正确使用透明胶等技巧,我应该在日常教学进行演示和讲解,确保孩子们能够掌握并运用到实践中。
综上所述,《“京杭大运河”——在沙池区上建立水陆运输》活动以其独特的价值特点,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充满乐趣和挑战的学习平台。通过这一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够提升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在探索、实践、创新等方面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升。
长按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案例来源:中三班
撰稿:谭蓉蓉
编辑排版:周蝶
审核:杨望
审批:祝青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