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3岁失业女子躲进图书馆,历经3次裁员,被裁前工资2.5W,后来进国企,薪资不足5K。网友感叹:这薪资真是“砍到脚脖子”了!

文摘   2025-01-28 11:00   河南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

张姐是个北京33岁的普通职场人,曾经月薪2.5万,年入30万,结果几次裁员下来,现在在一家国企月薪5K。

她的故事,绝对能让无数打工人感同身受,甚至一边叹气一边骂娘。

裁员三连击:比失恋还让人崩溃

张姐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互联网大厂,别说,刚进去那几年真是风光无限,工资高、福利好,年终奖能顶小半年的工资。

她跟我说,那时候的她,走路都带风,觉得自己能干到退休。

可惜啊,人生这东西,总让你觉得自己是主角,结果一转眼,就被“领盒饭”了。

第一次裁员,是公司业务调整,张姐所在的部门被一刀切。

她当时心里那个慌啊,就像站在悬崖边上,后面是房贷车贷,前面是看不到底的深渊。好在她反应快,迅速找了下一份工作,虽然薪资缩水了点,但还能接受。

可谁能想到,这只是个开头。

第二家公司没撑过疫情,倒闭了。

这次她整整三个月没找到工作,靠刷卡和攒下的积蓄硬撑着。

第三次就更离谱了,刚入职不到半年,公司因经营不善直接破产清算。

她说:“我那天听到消息,直接傻了,感觉天都塌了。”你能想象吗?

一个33岁的女人,背着房贷,三次裁员,每次都把她打回原点。

图书馆里的自救:33岁还能拼什么?

张姐跟我说,第三次失业后,她整个人像泄了气的皮球,心里一团乱麻,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太“废”了。

她每天早上送孩子上学后,就窝进家附近的图书馆,一待就是一整天。

有人问她:“你都33了,怎么还这么拼?”她苦笑着说:“我不拼,我还能干啥?

总不能等着银行来收房吧。”

在图书馆的日子,张姐静下心来,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生涯。

她发现,自己这些年虽然一直在职场里打拼,但说到底,还是缺少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她的工作技能很多人能替代,加上年龄和经历的限制,真的很难再回到互联网行业。

于是,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尝试进国企。

你们可能会问,为什么是国企?

张姐说得很实在:“我学历高,有职称,也不想再赌了,国企虽然薪资低,但稳定,至少不用担心哪天又被裁员。”这句话说得我心里一酸。

曾经那个走路带风的张姐,现在居然只求稳定。

你说,这现实是不是挺扎心?

从2.5万到5千:选择背后是取舍

张姐进了国企后,薪资直接砍到脚脖子——每个月5K,还不如以前的零头。刚开始她也难受,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的选择。毕竟,每天看着银行卡余额一点点减少,谁心里能不堵得慌?

可没多久,她就调整了心态。

她说:“我以前总觉得工资越高越好,可经历了几次裁员后,我发现,钱再多也买不来安全感。

反而是现在,薪资虽然少,但工作清闲,压力也没那么大,我能花更多时间陪孩子,照顾家人。

日子虽然紧巴点,但至少过得踏实。”

张姐的这番话让我想起一句老话:“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是啊,职场人的选择永远是场权衡。

张姐放弃了高薪,换来了稳定;放弃了豪宅梦,换来了不再焦虑的生活。

你说她亏吗?

我觉得,这得看你怎么定义“值不值”

33岁后,你的筹码到底是什么?

张姐的经历,其实就是我们很多人的缩影。35岁后,职场就像一场“筛选游戏”,每个人都得面对年龄带来的压力。你可能会被淘汰,也可能会被迫转型,但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你的筹码到底是什么?

有人说,职场拼的是能力,可我觉得,33岁后拼的更多是心态和选择

张姐的选择,虽然看起来“退缩”了,但换个角度想,也是一种智慧。

她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愿意舍弃一些东西。

而那些始终追求“高薪”“高位”的人,也许迟早会发现,真正的幸福,不是赚多少钱,而是能不能在每个阶段活得安稳、自在。

没有标准答案的人生

张姐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件事:职场没有永远的赢家,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 每个人的选择,都是基于自己的处境和需求。

我们不能用外界的眼光去评判别人,也不能被“高薪”“成功”这些词绑架。

毕竟,人生不是一场比赛,而是一场马拉松。

最后,我想对所有在职场上挣扎的人说:“别怕,生活会有答案的。即使前路再难,也不要放弃自己。因为,每一次选择,都是在为自己的人生下注。”

你们觉得呢?张姐的选择对不对?欢迎聊聊你的看法。

推 荐 阅 读




1、我真服了!媳妇刚发了5万年终奖,就想凑够四十万提前还房贷,我觉得不应该提前还房贷呀!结果她却说不想再给银行付利息了,太亏了!
2、领导连续3年都把年终考核的C给了孕妇,结果今年部门没人怀孕,他竟然公开说:今后大家开始轮流背C!

点赞分享

让钱和爱流向你

职场精英进阶
提供如何应对职场压力、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克服职业瓶颈等方面的指导,帮助职场人士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状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