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要求上报春节值班人员名单,问有没有自愿报名的,结果大家都不吭声,领导气得在群里发飙:春节值班的不用扣工资,没值班的工资扣一半

文摘   2025-01-26 11:00   河南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


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公司群里突然发了个通知,说要征集春节值班的“自愿者”。

注意,这里用的是“自愿”两个字,听上去是很美好对吧?

结果你会发现,所谓的“自愿”,往往只是个幌子,背后藏着的是“不选你也得选你”的套路。

这不,昨天我一个朋友的公司群里就炸锅了。


群聊里的“大型尴尬现场”

下午三点,领导在群里发了一条信息:“春节值班安排,请大家自愿报名,名单今天下班前上报。”

然后呢?大家就集体装死了。你知道的,那种办公室的无声对抗,通常最默契。“自愿”这种事,谁先开口,谁就先倒霉。于是,群里一片死寂,连个“收到”都没有,仿佛这条消息从未存在过。

等了两个小时,领导估计是憋不住了,直接在群里发飙:“没人报名是吧?行!春节值班的不用扣工资,没值班的工资扣一半!”这句话一发出来,整个群都炸了。

有人试探性问了一句:“领导,这样是不是不太合理?”结果领导直接甩了一句:“不合理可以辞职啊,没人拦着。”

你说气人不气人?这哪是征集“自愿”,分明是看谁倒霉先跳坑啊。


谁也不傻,但谁也不敢说

其实职场里,像这种“自愿”式任务,谁都见多了。表面上是给你选择权,实际上呢,不选就等于默认吃亏

你说,大过年的,谁想在公司里守着?但问题是,如果真让领导点名,那又会显得你不够“识大体”。尤其是那些已经被贴上“升职潜力股”标签的人,更不敢轻易拒绝,生怕领导心里记上一笔,年后绩效打个折扣。

可换个角度想想,那些本来就没什么升职希望的同事,凭什么要自愿?他们本来就已经是“工具人”了,还要牺牲掉春节假期?这不就是变相压榨吗?

于是,这种局面就变成了一个职场版的囚徒困境:谁先自愿,谁就得牺牲;谁都不自愿,领导就会强制出手,最后大家都不痛快。


“自愿”的背后,是一场职场权力博弈

讲真,领导选在春节这种敏感时间点搞值班安排,背后其实是有逻辑的。因为春节假期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刚需”。你忙了一年,终于熬到可以回家躺平,谁愿意在公司里耗着?

而领导抓的,就是这种心理

他知道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值班,所以就用“威胁性条款”来逼迫大家妥协。

比如“值班不扣工资,没值班扣一半”,其实就是个赤裸裸的阳谋。你选也得选,不选也得选,最终只是看谁先妥协。

更重要的是,这种所谓的“自愿”安排,往往是一场权力的试探——谁愿意牺牲小我?

谁更有集体意识?

谁更听话好使?

都能通过这次“自愿”测试看出来。说白了,春节值班表,不只是个名单,更是一张职场潜规则的“成绩单”。


职场里,如何应对“被自愿”?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这种“自愿”,你该怎么办?说实话,这种情况还真不好办,但有几条原则可以帮你稍微缓解点压力:

1.别第一个跳出来,也别最后一个被点名。
职场里的“中庸之道”有时候很重要。

第一个站出来的人,容易被领导当成“可牺牲型选手”,最后一个站出来的人,又容易被记上“不配合”的标签。

最好的策略,是等领导发飙之前,找个合适的理由,主动提出一些“附加条件”再同意,比如适当的补贴或调休。

2.用集体的力量对抗不合理条款。
  如果领导的规则真的太离谱,比如“没值班扣工资”这种,完全可以联合同事一起申诉。毕竟,蚂蚁多了能咬死大象,领导再强,也得顾及公司的规章制度和舆论风险。


3.不要被情绪绑架,理性看待得失。
  大家都不愿意牺牲假期,但有时候适当的妥协,未必是坏事。


比如你主动承担一次春节值班,说不定还能在领导那刷点好感。职场有时候就是这样,凡事都得算计得失,别太情绪化。


其实,职场里的很多“自愿”,我们都明白是怎么回事。它从来不是关于选择,而是关于考验。你可以拒绝,但要做好承担后果的准备;你可以接受,也要明白牺牲的意义。

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你以为自己在做选择,其实是被选择。但别忘了,选择的背后,依然可以有智慧的博弈。

春节值班这件事,或许只是个不起眼的插曲,但它提醒我们:在职场里,聪明地活着,永远比情绪化地反抗更重要。

还记得那句话吗?“打工人”可以平凡,但绝不能平庸。春节值班又怎样?值班的不是“工具人”,而是有韧性、有智慧的“生活玩家”。

推 荐 阅 读




1、过年放假跟亲戚聊到工资,我说自己光公积金就要交5000!公积金余额50多万! 亲戚都夸我有本事!我说:跟工资比,公积金就是蚊子肉
2、昨天同学聚会,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年过40岁的女同学,1/3没工作,1/3做着低薪没前途的工作

点赞分享

让钱和爱流向你

职场精英进阶
提供如何应对职场压力、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克服职业瓶颈等方面的指导,帮助职场人士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状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