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下方“职场精英进阶”→ 点击“关注公众号 ”
你好呀,我是小英姐姐。
开篇引言
你们有没有遇到这种事儿?
领导一本正经地跟你说:“你很优秀,你的年终奖是全公司最高的,可别跟别人说啊。”
当时你心里是不是还有点得意?觉得自己被认可了,升职加薪指日可待?
你猜怎么着?所谓的‘全公司最高’,最后被证明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
领导的“最高”,到底有多高?
事情就发生在前几天。
我们公司,平时不声不响,但每到年底,年终奖就是大家最大的谈资。
前几天,领导把我叫进办公室,开场白特别温暖:“小英啊,今年你的表现有目共睹,年终奖1.5万,是全公司最高的。记住,别和别人说,不然容易引起误会。”
听完这话,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最高?那说明我能力被认可了呀!我甚至还小小地嘲笑了一下隔壁部门的老李,心想他天天加班到半夜,估计也就1万出头吧,还不如我呢。
为了不泄露“天机”,我甚至在茶水间听到别人讨论年终奖的时候,还装作漫不经心地说:“奖金多少不重要,开心就好。”
你看,那会儿的我,连优越感都藏不住了。
结果呢?昨天发工资,我算了一下到账金额,顿时人都傻了。公司其他人年终奖普遍三万起步!甚至有些同事直接拿了三倍于我的奖金!这还不算,那位天天熬夜的老李,居然拿了四万五!
我瞬间明白了什么叫“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领导的“最高”,是专门说给我一个人听的,高不高无所谓,重要的是让我闭嘴。
职场里的“糖衣炮弹”,别太当真
你说,我当时气得头皮发麻,朋友圈都不敢刷,生怕看见同事发年终奖晒图。
可冷静下来一想,这事儿是不是也挺魔幻的?职场里最让人恶心的,不是你拿得少,而是你被“忽悠”得还挺开心。
其实,领导这种套路,说白了就是个心理战术,目的就是安抚你,让你先别闹。他们知道你要是提前知道别人拿得比你多,可能直接撂挑子不干了。于是,先给你画个“最高”的大饼,堵住你的嘴。等到结果揭晓,领导早就料到你已经没心气儿闹腾了。
这招像不像小时候的泡泡糖广告?吹得大大的,但戳破了里面啥都没有。你被打了一针鸡血,觉得自己被重视了、被认可了,结果真相一出来,发现自己不过是个被安抚的“工具人”。
你以为自己是“全公司最高”,实际上只是“全公司最能忍”。
你觉得是“认可”,其实是“割韭菜”
回头想想,职场上这种“糖衣炮弹”还少吗?
工资谈判的时候,领导说:“今年公司效益不好,给不了太多,但你这个岗位很重要,我们会补偿你的。”结果就是,效益不好只针对你,隔壁部门照样发满奖金;升职的时候,领导说:“今年先委屈一下,明年一定轮到你。”结果明年来了个空降兵,压根没有你的戏份。
这些话听起来有情有义,但每一句都藏着一把刀。刀子不快,但够钝,割得你一点点流血,等你发现的时候,已经没有力气反抗了。
说白了,职场里讲的是利益,而不是感情。领导的认可,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用钱、用资源、用机会堆出来的。嘴上说你是最优秀的,但实际分配上却把你当最廉价的劳动力,这种“认可”,根本就是个笑话。
别被“虚假关怀”绑架,值不值得,自己说了算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那你后来辞职了吗?”
没有。不是我不气,而是我明白了一件事:职场上,别被情绪绑架,尤其是领导的那些‘虚假关怀’。你要学会冷静地算账,值不值得,自己心里得有数。
像我这次的情况,虽然年终奖被“忽悠”了,但平时的项目奖金和资源倾斜其实还不错。我气归气,但至少知道,这份工作对我来说还有利用价值。如果哪天连利用价值都没有了,那就不用说,不辞职等啥呢?
所以,面对职场的不公平,你一定要记住两点:一是别被情绪支配,二是别被虚假的“认可”绑架。
年终奖可以少拿,面子可以不要,但人心的秤一定要准。
往期回顾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