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贴牌化妆品再被推上风口浪尖。
作者@Momo
据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消息,由修正集团子公司杭州千岛湖修正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修正”)委托生产的近20000盒化妆品成品被指质量存在缺陷,而由于这批产品已销售完毕,无法实施召回,相关化妆品生产企业广州汉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妆生物”)被罚21.9万元。
近年来,以修正、仁和、北京同仁堂、白云山等为代表的医药品牌纷纷下场,并大多以贴牌的形式进入到化妆品领域。凭借着在医药领域的消费者基础,这些品牌在化妆品市场往往能够快速地获取消费者的信任,但这些授权贴牌的产品与实际的国民老字号关联并不大。
一般而言,药企进军化妆品市场是医药品牌实现多元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其初衷在于利用品牌优势拓宽业务边界。然而,化妆品行业的快速迭代与药企传统稳健的运营体系形成鲜明对比,授权贴牌模式成为药企规避市场风险、轻装上阵获取规模效应的优选路径。即使市场反应不佳或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药企的风险较低,相比直接参与市场竞争,损失会更有限。
而此案中的近20000盒残次品,就诞生于这样的背景下。去年6月,杭州修正授权汉妆生物使用注册商标“修正”,为其生产产品“汉妆美白靓肤精华液”(批号:XZF6851A)。根据杭州修正的生产订单,汉妆生物实际生产“汉妆美白靓肤精华液”产品20010盒,因检测、委托检测、抽检等原因使用11盒,实际向杭州修正交付产品19999盒。
直到去年12月,广东省药监局检查人员对汉妆生物进行化妆品飞行检查的《化妆品企业监督检查报告》(编号22023T18)显示,检查人员发现汉妆生物存在1项关键项目(61*)、2项其他重点项目(5*、68*)、3项一般项目(12、52、54)等共6项不符合规定情形,而依据《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要点及判定原则》的相关规定,判定其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缺陷,汉妆生物也因此构成未按照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组织生产的违法行为。
而上述飞行检查的报告结果明确指出,去年6月由杭州修正委托生产的产品“汉妆美白靓肤精华液”(批号:XZF6851A)存在缺陷。
根据双方签订的产品购销合同,生产上述产品包材、料体以及加工费用都由汉妆生物负责,汉妆生物销售产品的价格为3.8元/盒,最终共收取杭州修正货款75596.2元。事发后,汉妆生物即采取召回措施,但因产品已全部销售完毕,无法召回,产品召回数量为0。
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未按照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组织生产的行为,违反了《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一款“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受托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组织生产化妆品…”的规定,依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第六十条第三项的规定,建议对汉妆生物作出罚没款共计219329.27元的处罚。此外,若根据《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要点及判定原则》,被判为“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缺陷”的汉妆生物,应当被责令暂停生产、经营等紧急控制措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并向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提交整改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事件并非孤例。24年1月,国家药监局公开了一批不符合规定的化妆品,其中,同样由杭州修正委托广州汉妆生产的”汉妆防晒隔离乳“被检出含有产品标签及注册资料载明的技术要求未标示的防晒剂:胡莫柳酯。
除了本次曝光的化妆品成品存在直接质量问题外,此前有媒体广泛报道了多起贴牌化妆品涉及的“一证多用”及“过度宣传产品功效”等违法违规现象,这些问题进一步凸显了贴牌生产模式在监管上的挑战。授权贴牌,作为一种借力打力的市场策略,其初衷在于让医药品牌在不分散核心业务精力的同时,借助品牌影响力快速渗透至化妆品等新兴市场。然而,这一策略的长期成功并非易事,它高度依赖于贴牌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以及品牌形象与市场宣传的高度一致性。
遗憾的是,当前部分药企在推行贴牌授权模式时显得较为粗放,对合作方的筛选、生产过程的监督以及产品宣传的审核等环节把控不严,导致市场上出现了诸多质量问题与违规宣传,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侵蚀了品牌自身的信誉基石。
°扫码入群👆👆交流美妆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