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开始”
“阳和起蛰,品物皆春”
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立春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
【二候蛰虫始振】
【三候鱼陟负冰】
立春节气健康预测
初之气:寒始肃,杀气方至,民病寒于右之下。
主气厥阴风木,客气阳明燥金。主气风木初动,阳气升发,然客气燥金肃杀,气候温暖但偏干燥,百草提前萌动,温病有流行之虞,人体易出现发热、咽喉肿痛、咳嗽等症状,尤其要重视流感等传染病的防控。此外,风气引动阳气,因此一些阳气扰动的病症,诸如失眠、头痛、眩晕、皮肤病、高血压等,此时都有可能加重,小心留意。
此时,木气被金相克,木气不能舒展,万物被肃寒所袭,植物很大程度有所损伤,那么对应我们人体,金代表肺,木代表肝,所以肝会相对难受,那我们就应该重点在肝这一块要重视,适当的疏肝气。人的情绪这时候也比较容易出现波动,需要及时调控。
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立春是春天的开始。身体也犹如春回大地,也有一种力量,推着气血往外走。正是推陈出新的时候。借着这股子生生之机,最适合帮身体疏通,散掉郁结。
起居调养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夜卧早起,不要熬夜,做到23点之前睡觉,早上7点左右起床,有利于初生的阳气升发。且“人卧则血归于肝”,晚上23:00~03:00,是养肝血的时间,这段时间不睡就会肝血不足,肝血不足,水不能制火,肝火就乱窜,就会出现急躁易怒、烦躁不安、眼睛干红痒、头晕的情况。
饮食调养
春吃芽菜。生命初始时,由种子发出鲜嫩芽叶,天生带着充满生命力的生发之气。春天,我们应时而食,把这份生生之气带进身体里,可以帮身体升阳通阳,疏泄肝气,清热利湿、通便润肤,帮身体从冬藏转向春生。
阳虚、痰湿体质,身体怕凉:多吃葱、蒜、蓼、韭、蒿、芥五种辛嫩之菜,助发五脏之气,帮身体把深处寒、湿排出来。
气虚、总是劳累:益气健脾,和胃的香椿、黄豆芽,苜蓿芽,豌豆苗都可以,脾胃好,消化吸收好,气血就能快速养上来。
阴虚、气郁,情绪不稳,阴虚烦躁、月经量少:可以多吃菠菜,清肝火明目,养血滋阴,除心烦。
气郁、脾气急:可以喝些花茶,多吃荠菜、芦蒿清肝调脾,清热祛湿。尤其是胸闷腹胀、口苦、眼睛总是红肿热痛的朋友。
湿热、实火、咽喉肿痛:可以用荠菜、绿豆芽、马齿苋、鱼腥草、蒲公英、苋菜等偏凉的菜,清体内热毒垃圾。尤其是舌头红,苔厚腻黄,上火头疼、牙疼嗓子疼,出油爆痘,小便黄赤,便秘的朋友。
冬天吃的好运动少,身体容易积攒脏东西,各种芽菜都可以在春天吃一些,不用刻意拘泥种类和功效。
芽菜很多偏凉,脾胃虚寒的朋友也可以少量吃些。吃时可以放些姜丝,花椒,这样能温暖也能清一清湿热垃圾。
春季阳气初生,普通人群的饮食的调养除了注意升发阳气,还要投脏腑所好,应适当吃些辛甘之品,不宜太多食酸收之味。与冬季不同的是,立春后麻辣火锅要少吃,羊肉、狗肉也要少吃,因为这些食物都可能损耗阳气,导致上火。
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吃些白色谷物(食物),如大米、杏仁、薏米、莲子、白萝卜、白扁豆、白菜、银耳、百合、藕、茭白等,以助肺气抵御寒冷和病邪,同时清通、润燥、补虚。
膳食推荐
菠菜瘦肉粥
材料:新鲜菠菜100g、瘦肉50g、粳米30g、料酒、盐适量。
做法:菠菜洗干净切碎,粳米淘洗干净,瘦肉洗净切丝加少量料酒和盐腌制。粳米放入锅中加水熬煮一小时,再放入瘦肉煮10分钟,然后加入菠菜和盐煮10分钟即可。
菠菜在中医里有滋阴平肝、止咳润肠的作用,粳米可以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猪瘦肉能滋阴润燥。此粥味道鲜美,老少皆宜,还可以借一把春菜的力生发阳气哦~
一味本草:柴胡
柴胡,又名地熏、茈胡、山菜、茹草、柴草 ,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根,是最常用的中药材之一,在我国有着两千多年的药用历史,是疏散解表、疏肝、升阳之要药。
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谓其:“主心腹,去肠胃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滇南本草》记载柴胡:“除肝家邪热、痨热,行肝经逆结之气,止左胁肝气疼痛。”梁代《本草经集注》称:“柴胡疗伤寒第一用”。
柴胡,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的作用,是常用解表药,常用于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等症。《药性论》记载称:能治热劳,骨节烦疼,热气肩背疼痛,宣畅血气,劳乏羸瘦,主下气消食,主时疾内外热不解,单煮服良。柴胡长于疏达肝、胃、胆、三焦之气机,中医说:“肝气不舒畅者此能舒之”,又谓:“善达少阳之木气,则少阳之气能疏通胃气之郁,而其结气、饮食、积聚自消化也。”
南柴胡偏于疏肝解郁,北柴胡偏于清热解表。
一首方:柴胡疏肝散
出自《医学统旨》
【组成】陈皮醋炒、柴胡各二钱(各6g),川芎 、香附 、枳壳、麸炒、芍药各一钱半(各5g),甘草炙五分(3g)。
【用法】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
【功效】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易怒,脘腹胀满,脉弦。
本方所治为情志不遂,肝失疏泄,肝郁血滞,横逆犯胃所致。肝失疏泄,经气不利,则胁肋疼痛,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易怒,脉弦;肝气不疏,横逆犯胃,则脘腹胀满。根据“木郁达之”之旨,治宜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方以柴胡为君,调肝气,散郁结。臣以香附专人 肝经 ,既疏肝解郁,又理气止痛;川芎辛散,开郁行气,活血止痛,二药助柴胡疏肝理气止痛。佐以陈皮理气行滞和胃,醋炒以增入肝行气之功;枳壳理气宽中,行气消胀,与陈皮相伍以理气行滞调中;白芍 、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炙甘草 又调和诸药,兼作使药。诸药合用,能理肝气、养肝血,和胃气,诚为疏肝理气解郁之良方。本方是四逆散加陈皮、川芎、香附而成。而四逆散中四药等量,侧重调畅气机,疏理肝脾;本方重用柴胡,轻用甘草,将 枳实 改为枳壳,再加陈皮、川芎、香附重在行气疏肝,兼以和血止痛,为治肝郁血滞之良方。
一道茶饮:柴胡白芍茶
【材料】柴胡5克,白芍4克,枳壳3克,甘草、茉莉花各2克,蜂蜜适量。
【功效】行气解郁,益气除烦。适合气机淤滞,心情烦闷,手脚冰凉的人。
一式导引:双手托天理三焦
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
可多练习八段锦功法中的双手托天理三焦一式。本式动作通过双手上托,缓缓用力,可有效抻拉手臂、肩背,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同时,双臂反复地上举、下落,还可锻炼肘关节、肩关节和颈部,有效防治肩背病、颈椎病。此式还是舒胸,消食通便,固精补肾,强壮筋骨,解除疲劳等极佳方法。
经穴调养
【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原穴,是调节肝经气血的总开关。
可按揉天井穴、太冲来舒缓心情,能调理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等问题。
【中渚穴】属手少阳三焦经,也是三焦经的输穴。在手背,第4、5掌骨间,第4掌指关节近端凹陷中。掌心向下。在手背部第4、5指指缝间,掌指关节后可触及一凹陷,即为本穴。
具有疏通经络、缓解头痛、耳鸣、手臂麻木等作用。
食指和拇指捏住,上上下下找到最痛点,按压49次,最能疏通郁结。
【揉腹】立春时节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自行简易的推揉按摩法调理可以有效的助护阳气,除湿散寒,平衡阴阳。
“腹者,生之本,故为百病之根”。摩腹之法,可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
揉腹的方法:仰卧,全身放松,双手摩擦至生热,将两手手心按于肚脐周围,另。先按顺时针方向绕胳部揉腹50次(或5〜10分钟)。再按逆时针方向揉腹50次(或5〜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