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时间一晃马上就要到了期待已久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了。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它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的晚上,大街小巷人群拥挤,大家会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也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一、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梁武帝笃信佛教,其宫中正月十五大张灯火。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于是佛家灯火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二、元宵节的习俗:
习俗一:祭祀神明、祖先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在汉武帝时,正月十五上元节需祭祀“太一神”,《资治通鉴》中有记载:上元燃灯,或云以汉祠太一自昏至昼故事。民间还认为上元节是天官赐福的日子,所以正月十五需要燃灯供奉天官祈盼福运。另外按照民俗,初一、十五都是祭拜的日子,需要“焚香摆供”祭奠祖先,例如元宵煮好后先敬祖先,焚香磕头,祈福保佑,然后阖家团聚,共享天伦。
习俗二: 吃元宵/汤圆:
元宵是元宵节的传统食物,“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由于南北有异,大家吃的东西也有所差别。南方人爱吃汤圆,北方人喜欢吃元宵。无论是吃汤圆还是吃元宵,它都寓意着阖家团圆、幸福、圆满,也成为正月十五必备的美食。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煮汤圆或者元宵时,记得要等水烧开了再放进去。煮漂浮后再加入冷水继续煮,反复几次,等汤圆颜色呈透明状时才可以吃。
习俗三:赏花灯猜灯谜:
正月十五在民间也被称为“花灯节”意思就是指这一天是青年男女“赏花灯”约会的日子了。
在古代江南才子才女们,会在这一天不约而同的聚集在街市上,互相以文会友,吟诗作赋,猜灯谜,赏花灯,品美食,看表演。在娱乐的氛围中为自己寻找到“好姻缘”。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文化活动,其特色在于巧妙的利用汉字的意义和结构来设计谜语。灯谜通常由一句话或一句诗句构成,答案通常与汉字或词语有关。
习俗四:舞狮子: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舞狮子通常是一种大型的街头演出,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在民间又有北狮和南狮之分,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习俗五:“放天灯”
这天,人们以放天灯的仪式来庆祝,所以又称天灯为“祈福灯”或“平安灯”。其后逐渐演变为向上天祈福许愿的民俗活动。天灯上写满了心里的各种祈愿,希望天灯能上达天庭,带给人无限的希望和光明。
习俗六:走桥摸钉:
我国有几千年的文化历史,虽然不如外国人那样开放,但也是一个有属于自己浪漫的国家。元宵节在古代就是“情人节”。这一天朝廷会解除宵禁时间,女子也可出门观灯游玩。闺中女孩子打扮得美美的,三五成群手提花灯,漫步于河桥之上,一不小心就偶遇了意中人。
已经结婚的女子也会出门“走桥”,她们的目的“求子”。走桥时要“摸钉”,“钉”通“丁”,相传摸到钉便能生男孩,有人丁兴旺的寓意。
习俗七: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习俗八:走百病:
元宵节“走百病”这个习俗不知道大家家乡有没有。它也叫游百病、散百病、走桥等,是一种带有信仰的消灾祈健康的活动。
参加这个活动的大多数都是妇女,她们一般会选择结伴而行,一大帮人一起走,只要看到桥就必定要走过去,这也就是逢桥必过的说法,认为这样可以祛病延年。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增强,饭后或者是晚上都会出去走一走,稍微锻炼一下身体,比呆家中看电视强多了。
三、元宵节的禁忌:
正月十五除了我们熟知的闹花灯、吃元宵、走百病这些其乐融融的活动之外,其实正月十五这一天也是有几项需要注意的忌讳。
第1个:忌丢失物件、借钱给他人
从进入腊月开始,老传统就不要借钱给他人,一直持续到正月结束。因为在老一辈人眼中照看不好自己的钱包,让钱财外漏是不吉利的。它既会造成经济损失,也会影响自己的运势。同样丢失了家中的物件也是财产损失的一部分,是不吉利的征兆。
第2个:忌拌嘴吵架
正月十五是天官赐福的日子,这一天说脏话、不吉利的话被天官听到会不高兴的。他们有可能不会赐福,还会带走一年的运气,让家中走霉运。
因此据说这一天吵架拌嘴会带来不好的预兆,尤其在民间正月十五也被称为“过年”的最后一天,过完年就要该忙起来了,所以在元宵节的时候,不要生气吵架,也是给“年后”的第一天带个好头,预示着今年会顺顺利利的度过。
第3个:摘下的灯笼需要“碰灯”
一般汉族在正月十五之后就会把自己家里挂的灯笼摘下来,但是摘下来的灯笼是留着第二年接着用还是直接扔掉?
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老民俗上找答案,在旧时候,正月十五摘下来的灯笼需要“碰灯”,就是把两个灯笼相互撞一下,然后扔掉。撞一下是为了让蜡烛把灯笼引燃,从而销毁灯笼,绝对不会第二年接着使用的。
第4个:忌洗头洗澡
因为头发和发财有同音字,元宵佳节这天切记不要沐浴和洗头发。过去的时候,老人认为正月十五这天洗头和洗澡会把一年的财运洗走,古代人觉得洗完后不吉利,不仅来年财运不佳,还会把福气带走。所以古人都是过年前洗澡,十五这天不会沐浴和洗头发。
第5个:忌米缸见底
旧时人们都是用米缸装米的,因为米缸有“聚财”的寓意。元宵节这天米缸满满的都是大米,寓意新的一年财源广进、好运连连。现在很多人家都不用米缸了,我们也要记得盛米的袋子、桶等都要装满。
元宵节由来已久,在这个隆重的传统佳节中,各地都会举办一些庆祝活动,有些民俗传统虽没有科学依据,但对于这些传统文化,人们更多的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节日的庆贺和美好祝愿,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元宵节到了,愿大家团团圆圆、幸福平安。
岁岁年年皆平安。
🏮ʚ元⌇宵⌇节⌇快⌇乐⌇ɞ🏮
💮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
✨花好月圆元宵夜
🍾月圆人圆事事圆
「乐」 🥂身体健康 合家欢喜🥂
🏮 ʜᴀᴘᴘʏ̆̈ 元宵节
🍾以灯祈福, 喜乐安宁🏮
🔸愿愿成真,圆圆如意🎆
千里江山寄平安。
诸事圆满,上元安康!
🏮 ʜᴀᴘᴘʏ̆̈ 元宵节
💮温一壶月光,融化岁月风霜🚀
🧧点一盏花灯,祈愿上元安康🧨
🏮ʚ元⌇宵⌇节⌇快⌇乐⌇ɞ🏮
💮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
✨花好月圆元宵夜
🍾月圆人圆事事圆
愿:吉星高照,喜上眉梢,快乐逍遥!🎈
🏮 ʜᴀᴘᴘʏ̆̈ 元宵节
🧧•̀ᴗ•́🧧愿此生,总有一人
🌟•̀ᴗ•́🌟在等你,归去团圆
2025年02月12日
乙巳年 正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