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里,请记得好好做饭、好好吃饭、认真生活。

文摘   2025-01-15 18:29   天津  


爱做饭的人,不怕麻烦


做饭一点也不简单。食材要花时间认真挑选,之后清洗、切配。每一片菜叶、每一块肉丁,都需要经过精心处理,才能成为盘中佳肴的一部分。

烹饪时,也不轻松。大火爆炒,需迅速而精准,稍有不慎便可能烧焦食材;小火慢炖,则需耐心等待,有时一道菜,就要1-2个小时。旁人看着都心焦,做饭的人却不嫌麻烦,因为在他们眼中,这些看似繁琐的步骤,是创造美味佳肴的必经之路,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仪式感。

做饭时,他们如同艺术家一般,手起刀落,精准而轻柔,油锅微沸,香气瞬间弥漫,食材跃入其中,铲子翻飞间,色香味逐渐交织。饭菜一上桌,掌勺的人却往往每样只尝两筷,他们总说“最大的乐趣还是看家人或客人,吃得高兴,盘盘见底”。

一个爱做饭的人,不自私,不怕麻烦,总能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寒冬已至,好好吃饭就是国人最大的仪式感。


余生,请珍惜你身边那个爱做饭的人。



爱做饭的人,乐观豁达


有人说,如果觉得不开心,就给自己做顿饭。

买菜时,听着叫卖声,看着五彩的蔬果,心情豁然开朗。专注于食材清洗、整理、烹饪,再大的烦恼都会忘掉,而不同食材的搭配,会让人有重新掌控了生活的踏实。有啥不顺心的事,就给自己做顿饭,胃舒服了,心也舒服了。

爱做饭的人,总是用心经营自己的生活。不管多忙,都愿意花时间在一日三餐上;不管多累,都不会随便敷衍自己的胃。他们懂得照顾自己的身体和心情,懂得如何爱自己。

所以爱做饭的人,总是朋友圈里那个笑口常开的人。他们不是没有烦恼,而是用一双巧手把生活的酸甜苦辣烹饪成美味菜肴,再细细品味。


爱做饭的人,大都热爱生活。


他们愿意踏入厨房,埋头做饭,用一双巧手将别人眼里的麻烦事变成一道道美食,用浓浓人间烟火味给暗淡的生活增添乐趣。


一位朋友说过这样一件事。


他说自己儿时家里很穷困,但幸运的是,妈妈会变魔法。


她能把几颗普通又便宜的土豆,每天都做出不同的花样,土豆丝、土豆泥薯条、薯片、土豆煎饼等等。


那时候,家里的经济是灰暗的,但餐桌永远是明亮的。日子虽然苦,但每个人都对生活充满信心。


难怪人们会感慨,爱做饭的人和自家的炉灶,远胜过金银财宝。


一个爱做饭的人,拥有把苦日子过得诗情画意的能力。



爱做饭的人,会一丝不苟地对待手中的每个食材,认真务实地做好一件小事。

这样的人,往往不心浮气躁,更脚踏实地,值得信赖。

吃一碗两块钱的粉条豆腐饭,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面,面上放满炖得软乎乎香喷喷的肉块,他会由衷地感到满足。



爱做饭的人,会好好做饭,更会好好经营生活,日子不会过得太差。


爱做饭的人,热爱生活


厨房的温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家的温度。每一道菜肴背后,都藏着对家人的深情厚意。


他们用爱烹饪,用心生活,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得有滋有味。在锅碗瓢盆的交响乐中,他们不仅编织着味蕾的盛宴,更在每一次翻炒与炖煮间,倾注了对生活的热爱。


在他们眼里,泡一杯燕麦片,煎一只荷包蛋,都值得被郑重其事地对待。鸡蛋上的笑脸,米饭里的芝麻,都是平淡生活里的点缀。


亲爱的朋友,愿你好好吃饭,好好做饭,好好珍惜身边爱做饭的人。


汪曾祺说:“愿意做菜给别人吃的人,是比较不自私的。”


一个爱做饭的人,自己吃不了多少,却愿意钻进烟熏火燎的厨房,这就是一种独特的表达。


身边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一位农村大姐,50多岁,以种地为生。她家里不富裕,平日要做农活,还要照顾公公和妈妈两个高龄老人。


虽然日子过得清贫又忙碌,但每一顿饭她都不敷衍,为做饭花尽心思。


她烙油饼、蒸鸡蛋羹、做布袋馍,乡野村味在她手下都变得香气扑鼻。


因为懂得丈夫修车的辛苦,她每天都会准时把饭送到修车铺。



为了让家里老人吃得开心,她还特意按照老人的喜好去做饭。


腌了好吃的小菜也邀请亲友来拿。


得知弟弟家有难,她炖了鸡肉都会端一碗过去。


虽然没有大富大贵,虽然不善言辞,但她做的每顿饭里都藏着对丈夫的爱意、对老人的孝心和对亲友的关心。


正如一句话说的那样:“喂饱家人的胃,家就安稳了。”


或许,做饭烹调,本身就是一种爱的创造和表达。


著名红学家蒋勋说:“最好的关心有时候不一定是语言,而是一种味觉上的照顾。”


爱做饭的人,或许不会说太多甜言蜜语,但深情厚爱都藏在一粥一饭、一汤一菜里。


爱做饭的人,往往热心肠、人缘好,虽不在江湖之中,为人却极具侠气。



“生活艰难,谁都不容易。如果遇到困难,进店点一份‘肥仔套餐’,吃完就走,不用付钱”。


爱做饭的人,身在柴米油盐里穿梭,心却装得下洪荒宇宙。


有人说:好好做饭,不仅关乎生存,更是一种微笑面对生活的态度。


一个爱做饭的人,处事更旷达,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总能积极应对。


他们懂得照顾自己,从一餐一饭里找快乐。


胃开心了,整个人都会好起来。


即使身处逆境,他们也拥有爱自己的能力。



北宋时期,犯罪的官员会被流放到偏远的苦寒之地,被称为窜逐。流放的官员大都一脸惊惶、一身狼狈。


但,苏轼是个例外。


宋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陷狱四个多月,后被贬黄州(现在的湖北黄冈),在他身上却看不出窜逐的狼狈。


在黄州的日子最为困顿,吃不饱穿不暖,他却没抱怨,而是将诸多不如意化作食欲,研究各种新花样,磨炼着自己的心性。


生活越清寒,苏轼的味蕾就越灵敏。


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他带领家人开垦东坡荒地数十亩。平日里,大多以蔬食果腹,但他总能把家常土味做成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即便是做一碗菜羹,苏轼也细致、认真到了极点,他自创的“东坡羹”味道清淡鲜美,吃过的朋友都赞不绝口。


甚至,一位道士临别时还求他写下东坡羹的烹制方法,苏轼专门为此写了一篇《东坡羹颂》,详细记录下菜谱。


身处人生低谷,苏轼依旧能够苦中作乐。那些穿肠而过的好吃好喝,能给他温暖的力量,让他活得酣畅淋漓。


也正因如此,对宦海沉浮已经看淡的苏轼,才会挥笔写下“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词句。


无论世事如何翻覆,苏轼总能保持洒脱淡定;“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即使全世界都是凉的,一碗热乎乎的食物捧在手里,足以温暖人心。

爱做饭的人,处世更大气。

眼前的低谷绝境,也不过是一盘开胃小菜。



老人们常说:“好穿不过粗布衣,好饭不过家常便饭。”


这个世上,能陪你下馆子的人很多,但是愿意为你做饭的人,屈指可数。


最牵挂你的人,不惦记你赚钱多少,不惦记你名气多大,而是惦记你一日三餐能不能吃好。


愿意给你做饭的人,最把你看重。


幸福无非就是眼中景、碗中餐、身边人。


新的一年里,请记得好好做饭、好好吃饭、认真生活。



天津之眼8090
我是天津之眼,关注民生,关注真相,弘扬正能量!推荐给您的都是有益的,望大家推荐,关注并转发,记得点赞,祝大家安康吉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