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世荣主任案例】脊髓炎,四肢麻木发凉,触感减弱,伴有头晕,中医祛风散寒、除湿通络,麻木消失,四肢回暖,触感恢复,不再头晕

文摘   2025-01-18 14:49   北京  


病症简述

急性脊髓炎作为脊髓疾病中的常见类型,以其发病迅速、症状严重而著称。患者可能在短时间内遭遇双下肢无力、感觉功能异常,甚至伴随呼吸困难、尿失禁或尿潴留等严重症状。若未能及时获得有效治疗,可能面临长期的后遗症,甚至威胁生命。常见的症状包括:

1.背部疼痛:此为急性脊髓炎的标志性症状之一,以胸椎(T3-5节段)受累最为常见,疼痛性质多为剧烈且活动时加剧,具有针扎样痛感。

2.肢体无力:脊髓受损后,患者可出现肢体无力,导致行走、抓握等动作困难,甚至完全丧失运动能力,进展迅速。

3.感觉异常:急性脊髓炎患者脊髓病变部位以下所有感觉消失,最终呈现肢体麻木、刺痛、触觉减退等症状。而随着恢复,感觉缺失平面逐渐下移。

4.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脊髓受损还可能影响患者的膀胱和肠道功能等,导致无法控制排尿和排便。急性期多有尿潴留或便秘,脊髓休克期过后逐渐出现尿失禁。此外,急性脊髓炎还可能伴随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


患者案例

殷世荣主任看诊脊髓炎患者

01

患者信息

李某某,女,56岁

02

确诊病症

脊髓炎

03

中医诊断

患者表现为脊髓炎引发的四肢麻木、发凉,并伴有头晕症状。四肢麻木感明显,触感减弱,同时四肢末端感觉寒冷,即使在温暖环境中也难以缓解。头晕则表现为阵发性眩晕,严重时可能影响站立和行走。

04

中医辨证

根据中医理论,患者症状可辨证为痹证范畴,具体为风寒湿痹。脊髓炎导致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风寒湿邪趁虚而入,痹阻经络,气血不通,故出现四肢麻木、发凉。同时,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导致头晕目眩。

05

中医治法

治法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益气养血为主。通过中药调理,旨在恢复经络畅通,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痹痛,改善四肢麻木、发凉及头晕症状。

06

五行肌康宁疗法

桂枝:温经通脉,散寒止痛,有助于恢复经络畅通。

羌活:祛风胜湿,止痛通痹,能驱散风寒湿邪。

当归:补血活血,调气止痛,有助于改善气血运行不畅。

黄芪:益气固表,升阳举陷,能增强机体正气,提升清阳。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有助于缓解痹痛和头晕。

细辛:散寒止痛,通窍开闭,能增强祛风散寒效果。

07

治疗效果

一诊恢复效果:
经过首次诊疗,患者四肢麻木感有所减轻,触感逐渐恢复。头晕症状也有所缓解,阵发性眩晕发作次数减少。
二诊恢复效果:
在第二次诊疗后,患者四肢麻木感明显好转,发凉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头晕症状基本消失,站立和行走时感觉稳定。
三诊恢复效果:

经过连续三次诊疗,患者四肢麻木、发凉及头晕症状均得到完全缓解。经络畅通,气血运行正常,风寒湿邪得到驱散。患者整体状态良好,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本文指导专家







【专家简介】

国医大师周超凡教授传承弟子

北京德胜康联痿症研究院特聘专家

中医世家传承工作委员会委员

法制晚报《健康大讲堂》特约专家


【擅长疗法】

      殷世荣主任,对痿症及疑难杂症拥有三十多年中医诊断与治疗经验,尤其对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脊髓空洞症、脊髓炎、脱髓鞘病变、胸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脑卒中、脑梗、脑外伤后遗症、偏瘫等疑难杂症,擅长运用传统中医、中药,以“辩证诊治、对症施治”为原则,进行对因、对症、循根治疗。行医数十年来,凭借高超的医学造诣、精湛的诊治医术、良好的医德医风、严谨的施治方案,深受广大来诊患者的一致欢迎,备受国内外业界专家的广泛关注。


      殷世荣主任,多次应邀参加全国中西医疑难杂病诊疗学术会议,先后做客法制晚报健康《健康大讲堂》、BTV《健康中国》等栏目,为广大受众讲解疾病专业知识、传播健康科普常识。

长按识别二维码

直接“在线留言”

预约热线:18833006241(同微信)






提问方式一


扫描二维码,提交疾病问题



提问方式二


扫描二维码,免费向专家提问




提问方式三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限时免费向专家提问




专家团队


预约热线:18833006241(同微信)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阅读原文

北京神经肌肉联合研究中心
预约热线:010-84134130、18833006241 长期致力于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肌营养不良、脊髓空洞症、肌肉萎缩、脊髓炎、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脑卒中、脑梗、脑外伤后遗症、偏瘫等顽固性疾病及疑难杂症的临床研究与诊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