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世荣主任案例】运动神经元,全身乏力,频繁肌跳,中医健脾益气、补肾填精,全身力量恢复,肌跳消失,精神状态极大好转

文摘   2025-01-15 14:56   北京  


病症简述

运动神经元病的病因仍在研究中,其可能与遗传、基因缺陷、环境因素、重金属中毒等有关。面对这一疾病,除了积极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特别注意,避免一些可能加重病情的行为。今天来谈谈避免运动神经元病加重,最不应该干的几件事。

1.过度劳累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本身肌肉力量已经受损,过度劳累无疑会加速这一进程。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者从事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活动,都可能让患者感到力不从心。因此,患者应学会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时间,避免过度劳累,确保身体有足够的恢复时间。

2.情绪波动:情绪的稳定对于任何疾病的治疗都至关重要。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如果情绪波动过大,如经常生气、焦虑、沮丧等,都可能加重神经系统的负担,影响病情的稳定。因此,患者应积极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必要时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3.忽视保暖:寒冷的环境可能刺激神经系统,导致病情恶化。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应特别注意保暖,避免在寒冷或潮湿的环境中长时间停留。同时,冬季外出时也要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围巾等,防止冷空气直接刺激呼吸道。


患者案例

殷主任与运动神经元患者家属对话

01

患者信息

江某某,男,47岁

02

确诊病症

运动神经元

03

中医诊断

患者表现为全身乏力,频繁肌肉跳动,这是运动神经元病的典型症状。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影响上、下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无力、萎缩、跳动和肌张力增高等。

04

中医辨证

根据中医理论,该病症可归属为“脾胃虚损”范畴,中医认为,脾主肌肉,脾胃虚弱则肌肉失养,出现萎缩、无力等症状;肾虚则精髓不足,不能濡养筋骨,导致肢体无力、肌束震颤。

05

中医治法

中医治疗以健脾益气、补肾填精、活血通络为原则,通过调整脏腑功能,恢复气血生化之源,从而改善肌肉萎缩、肢体无力等症状。

06

五行肌康宁疗法

黄芪:补气升阳,生津养血,有助于恢复脾胃功能,增强气血生化之源。

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运化无力症状。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有助于化浊祛湿,改善湿浊内蕴的病机。

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补肾填精,恢复髓海功能。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活血通络,改善肌肉萎缩和肢体无力症状。

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改善肌肉凉意和疼痛感。

07

治疗效果

一诊恢复效果:

患者经过初次诊疗,全身症状得到初步缓解,肌肉跳动次数减少,乏力感有所减轻。

二诊恢复效果:
继续治疗,患者肌肉无力症状进一步改善,能够完成一些简单的日常活动,肌肉跳动情况明显好转。
三诊恢复效果:

经过连续治疗,患者全身症状显著改善,肌肉跳动基本消失,力量逐步恢复,整体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均有所提升。


本文指导专家







【专家简介】

国医大师周超凡教授传承弟子

北京德胜康联痿症研究院特聘专家

中医世家传承工作委员会委员

法制晚报《健康大讲堂》特约专家


【擅长疗法】

      殷世荣主任,对痿症及疑难杂症拥有三十多年中医诊断与治疗经验,尤其对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脊髓空洞症、脊髓炎、脱髓鞘病变、胸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脑卒中、脑梗、脑外伤后遗症、偏瘫等疑难杂症,擅长运用传统中医、中药,以“辩证诊治、对症施治”为原则,进行对因、对症、循根治疗。行医数十年来,凭借高超的医学造诣、精湛的诊治医术、良好的医德医风、严谨的施治方案,深受广大来诊患者的一致欢迎,备受国内外业界专家的广泛关注。


      殷世荣主任,多次应邀参加全国中西医疑难杂病诊疗学术会议,先后做客法制晚报健康《健康大讲堂》、BTV《健康中国》等栏目,为广大受众讲解疾病专业知识、传播健康科普常识。

长按识别二维码

直接“在线留言”

预约热线:18833006241(同微信)






提问方式一


扫描二维码,提交疾病问题



提问方式二


扫描二维码,免费向专家提问




提问方式三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限时免费向专家提问




专家团队


预约热线:18833006241(同微信)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阅读原文

北京神经肌肉联合研究中心
预约热线:010-84134130、18833006241 长期致力于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肌营养不良、脊髓空洞症、肌肉萎缩、脊髓炎、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脑卒中、脑梗、脑外伤后遗症、偏瘫等顽固性疾病及疑难杂症的临床研究与诊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