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超《四库全书》!我国正编纂一套字数超10亿的书

文化   2024-10-13 00:02   广东  
儒学,作为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色,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结晶与传统底蕴。然而,长久以来,始终缺少一部全面系统的著述合集。2003年,《儒藏》编纂项目正式启动,宛如一颗文化的种子,在岁月的润泽下,逐步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历经二十载岁月洗礼,《儒藏》“精华编”中国部分已圆满完成整理与出版。这一成果得来殊为不易,涵盖了510种书籍,装订成282册,文字量近达2亿。每一本书、每一个字,皆凝聚着众多学者的心血与智慧。他们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精湛的专业技能,对儒学文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与深入研究。
当前,全本《儒藏》的编纂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展开。预计收录书籍将达3000余种,字数约在10亿至12亿之间,其规模将超越清代编纂的《四库全书》。这着实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数字,即便个人穷其一生也难以通读。那么,为何仍要不遗余力地推进这项浩大工程呢?北京大学副校长、《儒藏》项目首席专家王博给出了答案:“儒家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核心地位,鉴于其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我们这个时代迫切需要大型文化工程来展现其独特风貌。”
《儒藏》工程乃是我国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系统整理海内外儒学典籍的基础性文化建设工程。它依托北京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优秀的学术传统,联合国内以及韩国、日本、越南三国近百所高校和学术机构的近500名学者共同参与。这些学者虽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却怀揣着共同的目标——传承中华文化遗产,推动儒学的发展与传播。
该工程分两步实施。先期成果“精华编”将中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儒学文献,以及韩、日、越三国历史上用汉文著述的儒学文献汇聚一编,编成339册。第二步,《儒藏》全本的收书规模将大幅增加,初步估计收书在3500余种,基本囊括中、韩、日、越四国历史上颇具价值的儒学著作。
从先秦至清末,2000多年的儒家典籍文献如浩瀚烟海。要编纂出系统完整、文本可靠、阅读方便、检索快捷的大型丛书,工程极为浩大,需要各方齐心协力、通力合作。为此,北大邀集了海内外近百家学术研究机构、500余位学者开展联合攻关研究。特别是韩、日、越近百名学者的参与,使得这项工程成为中国人文学界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国际学术合作项目。
《儒藏》编纂工程意义重大非凡。它不仅标志着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传统首次得以全面整理,中国由此进入一个返本开新、重新理解传统的全新时代,同时也意味着东亚儒家文化圈各国对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本民族文化传统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以《儒藏》编纂为契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共同整理和思索儒学传统,借此增进相互间的理解与尊重。
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这是中华民族延续数千年的优良传统。“盛世修文,在我们这个时代,国家繁荣昌盛、社会平安稳定,既有传承民族文化的强烈意愿,又有传承民族文化的强大能力,必须把这件大事办好。”《儒藏》工程正是“盛世修文”的生动写照。它不仅仅是要保存好中华文明历经沧桑流传下来的这些宝贵典籍,赓续中华文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更是要弘扬它们所承载的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和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推动中华文明历久弥新。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儒藏》的编纂,为世界了解儒学、了解中华文化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它将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座坚实桥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我们热切期待着全本《儒藏》早日完成,相信它必将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我们不断传承与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力拼搏。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这份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让儒学的智慧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夺目的光彩。

古籍
始于2014年,古籍及艺术品收藏拍卖行业第一大号,数十万古董收藏家爱好者都在关注的掌中文史副刊,从古旧书趣味考古中解读新鲜历史观点,古玩、古董、书画、收藏、拍卖、国学、文化、历史、读书、苏富比、佳士得、嘉德、保利最新资讯等及时送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