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之后,我发现身边的人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扰:
感觉自己已经过了打工的黄金时间,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小——
想去大厂,不太招35+的人,就算进去了,可能也卷不动年轻人。
去小公司,如果项目不稳定,一不小心就整个部门被裁员了。
当然身边也出现过一些创业的机会,可是一深究发现都不合适。
相比之下,停滞不前好像是一种稳妥的解法,却也是最危险的一种方式。
人生走到中年,命运无数次向自己发出提问:
你是选择继续「打工」还是「创业」?
如果你此时此刻也处于这个阶段,我想说:
千万不要被这个提问,迷惑了。
观察职场这么多年,采访过各个行业的大佬,我发现「打工」和「创业」只是职业生涯选择的一种表象,这些都不是我们解决中年危机的关键。
在不适合的岗位为别人打工,或者做一个跟自己能力不匹配的创业项目,只会让你离中年危机越来越近。
如果你想平稳度过中年危机,我的建议就一个:尽早去做个人事业!
为什么找到个人事业能平稳度过中年危机?
我先用一张图给大家解释一下「个人事业」,这张图也许大家都知道,却很少有人真正研究透。
如果你能真正看懂,能节约你10年的试错。
在职业规划中,三圈模型具象化得展现了一个人为之奋斗终身的个人事业,需要聚焦一个人的喜欢、擅长、以及符合商业需求。
喜欢:你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收获快乐。
擅长:你总能把事情真正做成,在正反馈里长期坚持,越做越深。
符合商业需求:当你能持续做成一件事,而这件事刚好符合市场需求,你不想赚大钱都难。
我们之所以会进入中年危机,除了老生常谈的现实压力,更多的是我们对自己的三圈交集的认知还很模糊。
找到三者的交集,你就找到了一个人冲破「中年危机」的动力点,而这个动力点,能让你通过喜欢且擅长的事情让自己源源不断赚到钱。
其次我想说,35-45岁,是我们找到交集点,逆风翻盘最好的时候。
美国国家科学院报分享了一项研究显示:我们的认知能力,会在35岁左右达到顶峰。而40-50岁这个阶段,我们对他人的情绪判断最为准确,情商最高、最会察言观色、也更擅长交流沟通。
35岁,我们在职场摸爬滚打了近10年,我们至少经历了很多事情,相比于20岁的模糊,我们其实对自己能做成什么事情,做不成什么事情是有一定觉醒。
只是还没有那么清楚。
那怎么更清楚的画出自己的三圈交集,找到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个人事业呢?
这个答案不在别处,在我们自己身上。
夜深人静的时候,你不妨试着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想要什么,擅长什么,能做什么。
回答了这些问题,你就能找到独属于你的个人事业。
当然这些问题的答案同时也指向一个特质:优势。
优势,就是在同样环境下,你比其他人花费更少的努力,却做得更好的那件事。
《小王子》里曾经提到一句话,“看不见的才是最重要的。”优势就是我们每个人身上看不见但很厉害的地方。
全世界都知道有个导演叫李安,年轻时他去美国学电影,结果英语很差,学的也不好,毕业后还在家里当了好多年“软饭男”,弱的不能再弱,也根本看不到成功的希望。
因为上课听不懂,他就会很仔细观察老师的身体语言、动作、表情,通过这些语言之外的东西来帮助自己理解。
这也让他拥有了别人少有的敏锐度:他不用听对方说什么,就能知道对方心里在想什么。
所以在后来的导演生涯里,他既可以通过这种能力去选出最合适角色的演员,也可以调动大牌演员为自己所用,而且常常用的超出演员过去的水准。
如果一个人可以看到自己和别人不同且比别人厉害的能力,这就是一个人的优势,这也是你未来能做成个人事业的基础。
比如:你对于看到的资料、文章、结论,总是能很快看到它的逻辑和「漏洞」,并且提出自己的质疑。这就是一种优势力,它的名字叫「分析」。 比如:你能敏锐感知到他人与自己的情绪和感情变化。可能生活里有人总是说你:太敏感,想太多。但其实,这也是一种天生的优势力,它的名字叫「共情」。
如果你也想快速找到并且明确自己的「个人事业方向」,诚挚的邀请你来参加我们《找到你的人生主线》线下大课。
它会帮你,用2天的时间找到你一年的确定感。
在这2天里你会在一个真实真实场域里,跟着优势星球品牌创始人崔璀老师,打开所有感观,收获一个完整且深刻的人生体验。
如果你也想找到自己的人生主线
扫码添加教练进一步了解
1、线下课的主讲师是谁?
每组还会设定一个专业的伴学教练
2、线下课的流程是怎么样的?
线下课总共分为2天:
第一天:启蒙-找到主线的起点+启程-主线的设计;
第二天:荆棘-主线的挑战+归来-主线的启航。
3、找到人生主线后的人都是怎么样的?
有的人成功加薪,有的人转型成功,有的人业绩翻倍。
4、「找人生主线」的线下课适合谁?
扫码添加教练进一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