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北京儿童医院夜诊排了近600号,首儿所很多患儿走廊上输液!中国的儿童急诊室里,挤满了不需要急诊的孩子!

教育   2024-11-26 20:37   浙江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童爸育儿



童爸2023-2024年微信健康群开放

你来提问,童爸育儿智能体秒回你的问题!



有儿童健康问题,来问童爸育儿智能体:【童爸育儿】智能问答


@北京日报:【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北京儿童医院夜诊排了近600号##首儿所很多患儿走廊上输液# 】近来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尤其是患儿扎堆儿,令家长焦急万分。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记者对本市三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展开探访,发现患儿数量持续增长,多家三级医院高位甚至超负荷运转。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DadJerry2017:老调重弹——发烧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身体出现问题的一种迹象。疾病、运动、炎热的天气以及普通的儿童免疫接种都会使体温上升。除了体温升高外,还要注意其他体征,如:面部潮红、皮肤热、尿量少、食欲不振、头痛或其他感染或疾病的症状。一旦你确定病人发烧,你可以按照你的医疗保健提供者建议的剂量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来治疗。如果3个月以下的婴儿发烧,3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儿童/青少年/成人如果发烧伴有抽搐、嗜睡、呼吸不规则、颈部僵硬、意识错乱或其他严重疾病的迹象,请立即就医。

视频来自@DadJerry2017

童爸点评:中国的儿童急诊室里,挤满了不需要急诊的孩子。全社会也要加大对家长的教育——到底什么情况才需要急诊?!你再看报道里那么多静脉注射,真的都需要吗?没有完善的分级诊疗,累死三甲医院的医生也无法提高中国医疗的质量!医生一天甚至要看100个病人,那也就是3分钟看一个人,那质量得有多低?!这里提醒一些就医的常见误区——


不要随便拍头部CT,98%是错误的;

不要随便拍胸部CT,99%是错误的;
根据血常规判断细菌感染,90%是错误的;
根据大便常规判断细菌感染,99%是错误的;
诊断急性支气管炎就开抗生素,90%是错误的;
查到支原体血清IgM抗体阳性就开阿奇霉素,99%是错误的!


什么情况需要去急诊?

网友:排队半个小时,你跟我说是急诊?


网友点评:急诊都有护士进行预检分诊,这种呕吐分为3级,又不是2级病重或1级病危,当然得慢慢排队了。

网友点评:急诊应该改个名字,不然总有人以为他着急就该去急诊。好多人白天要上班没空看医生,就选择来看急诊,实际上急诊不是服务这些人的。

网友点评:急诊应该改个名字,不然总有人以为他着急就该去急诊。好多人白天要上班没空看医生,就选择下班后来看急诊,实际上急诊不是服务这些人的。

网友点评:我就不明白了,提高急诊挂号费就能解决大问题了,为什么就是没人提?很多来看急诊的人完全可以第二天白天来看,但是却在晚上占用急诊资源。真正的急诊病人不会在意这个挂号费的。

网友点评:直接叫救护车,到了立刻就有医生看,就是救护车费用你得自费,医保不能报销。真的急的人,不会在乎这点钱。

还有人在评论区回复——


深圳卫健委:莫让急诊变慢诊!告诉你哪些病患要挂急诊号——就以深圳市儿童医院为例,看看该院急诊科的挂号范围

1. 39.5℃以上,有中毒症状者。

2. 各种原因引起的惊厥、昏迷等。

3. 各种创伤意外,包括溺水、车祸、电击、烧伤、烫伤等。

4. 大出血及严重贫血病人,括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

5. 各种中毒,包括药物中毒、食物中毒、有毒气体吸入等。

6. 异物侵入体内,包括气道异物、食道异物等。

7. 各种类型的休克。

8. 心肺复苏病人。

9. 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肾衰竭病人。

10. 严重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11.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合并脑疝及呼吸肌麻痹。

12. 急性喉炎、哮喘及哮喘持续状态;呼吸困难、面色青紫或苍白等。

13. 严重疼痛病人,包括头痛、胸痛、腹痛等。

14. 新生儿疾病及早产儿。

15. 外院转来的急诊病人。


耳鼻喉科急诊范围:

1. 耳、鼻、咽喉部、气道、食道异物。

2. 耳、鼻、咽喉部外伤。

3. 急性疼痛的中耳炎。

4. 耳廓肿胀及疼痛。

5. 不明原因的鼻痛及鼻部肿胀。

6. 术后出血。

7. 活动性鼻腔出血。


口腔科急诊范围:

1. 口腔颌面部急性外伤者(当天发生,陈旧性外伤除外)。

2. 各种原因所引起的颌面部严重的肿胀者。

3. 因拔牙、手术等原因引起的口腔出血者。

4. 关节急性脱位。


眼科急诊范围:

1. 眼外伤(包括钝挫伤、化学伤、爆炸伤等)。

2. 眼内异物。

3. 眼睑明显红肿。


通义千问:在面对孩子的健康问题时,家长常常面临一个难题:孩子是否需要立即就医,尤其是看急诊。基于循证医学的原则,即结合当前最佳的研究证据、医生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以及患者的需求和偏好来做出医疗决策,以下是一些判断孩子是否需要看急诊的关键指标。

1. 发热

年龄小于3个月的婴儿:如果体温超过38°C,应立即就医,因为这可能是严重感染的早期迹象


年龄大于3个月的儿童:如果发热持续超过3天,或者体温达到39°C(102.2°F)以上,特别是伴有以下症状时,应考虑前往急诊:

● 呼吸困难或快速呼吸

● 持续呕吐

● 极度嗜睡或难以唤醒

● 明显的烦躁不安

● 拒绝饮水超过6小时

● 出现抽搐或惊厥

● 出现不明皮疹,尤其是在按压后仍然可见


2. 呼吸问题

● 呼吸困难:孩子呼吸急促、费力,或者呼吸时伴有喘息声。

● 发绀:皮肤、嘴唇或指甲床呈现蓝色,这表明缺氧


3. 脱水

● 小便量减少:婴儿6小时以上无尿。

● 眼窝凹陷:眼睛周围皮肤内陷。

● 皮肤弹性降低:轻轻捏起皮肤后,回弹缓慢。

● 口干舌燥:口腔干燥,唾液减少。

● 极度疲倦或易激惹:孩子显得非常疲倦或异常烦躁


4. 神经系统症状

● 意识水平改变:孩子难以唤醒、行为异常或混乱。

● 头痛伴呕吐:特别是伴有颈部僵硬或对光线敏感,这可能是脑膜炎的迹象


5. 创伤

● 严重头部撞击:尤其是伴有意识丧失、呕吐、行为改变或头痛等症状时。

● 开放性骨折或疑似脊柱损伤:明显的骨骼变形或无法移动某个肢体。

● 严重烧伤或化学灼伤:大面积烧伤或深度烧伤


6. 过敏反应

● 过敏反应迅速恶化:如出现呼吸困难、面部肿胀、喉咙肿胀或低血压,这可能是过敏性休克的迹象


7. 中毒

● 吞食有毒物质或药物过量:立即就医,提供可能摄入的物质信息


8. 持续性疼痛

● 腹痛持续不减:特别是伴有呕吐、血便或腹部膨胀时。

● 剧烈头痛:特别是新发的、剧烈的头痛,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9. 其他紧急情况

● 严重出血无法止住:立即就医。

● 深度割伤或穿刺伤:需要清洁和可能的缝合。

● 溺水后的复苏:即使孩子看起来已经恢复正常,也应就医评估


总结

在判断孩子是否需要看急诊时,家长应综合考虑孩子的年龄、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症状的持续时间。如果孩子出现上述任何一种紧急情况,应立即就医。此外,家长应保持冷静,及时记录孩子的症状和变化,以便向医生提供详细的信息。


@罗百竹:群里经常有人发来一段音频/视频,让我帮忙判断孩子呼吸是不是正常?是不是有喘息?但是我一般不看视频不听音频,也不帮别人判断喘息。特别是——我不听孩子睡觉时候的音频。仅凭一段视频或音频判断是很容易出错的,而有些问题是你需要面诊看医生的。孩子相对比较危险的情况是呼吸急促和哮吼,而喘息不是。也要注意孩子喘息时也容易出现呼吸急促。还有,判断喘息也好哮吼也好,一般都是要在孩子醒着的时候判断,而且一般不能只拍音频,视频才能提供更多的信息。睡觉的时候,孩子嘴巴往往是半闭着或者闭着的,孩子往往是用鼻子呼吸——如果孩子鼻腔里有堵塞,就会形成严重的干扰和可能的误判。


推荐阅读:

李长青:什么时候去医院,去了会怎么样



  正  文  

家长必须熟知——孩子生病后何时应该就医,而何时可以在家里观察。如果你没有任何学习,那么孩子生病了就需要马上就医,因为你没有能力判断就医条件。孩子生病后的就医条件其实并不死板,需要根据父母的医学知识经验积累判断能力护理能力来调整,但是必须牢记——任何时候你对孩子的病情如果有了担心,孩子的症状让你焦虑,那么你就应该及时就医!从科普角度来讲,当孩子的症状较严重,病程过长,精神状态非常不好,怀疑出现了严重并发症的时候是需要看医生的。出现下面的情况,我是建议父母要及时就医的,包括但不限于:


  • 发热且年龄不足3个月(90天)
  • 精神状态看起来非常不好
  • 意识模糊或无响应
  • 反复发烧超过3天(特别是发烧强度没有降低甚至反而提高)
  • 退烧后过了一两天后又出现发热且精神状态不好
  • 出现严重的咳嗽
  • 咳嗽持续超过2周且没有改善
  • 出现了呼吸急促/呼吸窘迫
  • 出现喘息
  • 出现哮吼(犬吠声)
  • 呼吸困难或呼吸费力(三凹征)
  • 长时间拒绝饮用任何东西
  • 过于频繁的呕吐或腹泻导致了可能的脱水
  • 大便出现脓血
  • 严重腹痛怀疑肠套叠/肠阻梗
  • 伴随发烧的不明皮疹
  • 皮疹面积过大/血管性荨麻疹/喉头水肿
  • 鼻塞/流鼻涕超过10天且没有好转趋势
  • 眼睛严重发红或持续分泌黄色黏稠物
  • 较严重的耳痛怀疑急性细菌性中耳炎
  • 严重的咽痛
  • 热性惊厥/抽搐
  • 发热且行为反常/颈部僵硬
  • 疖肿/皮肤脓肿
  • 烧烫伤/电击伤
  • 头部外伤/骨折
  • 牙外伤/根尖周脓肿

孩子发热了1-3天,家长带孩子去看医生,当孩子的症状是典型的病毒感染引起的鼻卡他体征——可能包括鼻涕、鼻塞、喷嚏、咳嗽,以及可能的声音嘶哑、结膜炎、喘息等,医生一般会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上感,这实际上就约等于普通感冒。而当孩子咳嗽严重一些,医生往往会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实际上就是严重一点的感冒,国外也叫做“胸部感冒”,实际上其护理和感冒是完全一样的。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绝大多数都属于自限性疾病。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绝大多数都属于自限性疾病,不推荐使用感冒药、止咳化痰药和抗生素!

对于儿童大多数轻微疾病,家长能做的主要就是对症护理。所谓对症护理,也叫支持疗法。例如,推荐将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用于治疗发热、咽痛和全身不适;鼻涕多可以用吸鼻器(小孩子)或者洗鼻器(大孩子);鼻塞可以使用加湿器、浴室湿暖水蒸汽、适当提高室内温度、将宝宝竖抱或者把头部垫高;咳嗽可以吃蜂蜜(一岁以上)或糖浆;痰多适当多喝温水;腹泻呕吐补充补液盐;给孩子提供充足的液体及营养;让孩子充分休息等。此外,家长多观察孩子疾病的进展,要评估孩子的精神状态、吃奶、大小便、睡眠、玩耍、眼神、互动、呼吸次数,对孩子做整体评估——如果孩子总体情况正常,那就不用担心。此外,家长还是要观察孩子是否出现了严重症状,是否达到了就医条件?

童爸提醒:世界上就没有“细菌感染”这种病!如果医生给孩子诊断为细菌感染就开抗生素,那么这个医生就是不合格的。医生必须继续诊断是哪种细菌感染?例如这些:链球菌性咽炎(细菌性咽炎)、猩红热、尿路感染、急性中耳炎(急性细菌性中耳炎)、鼻窦炎(急性细菌性鼻窦炎)、肺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皮肤脓肿(疖肿/疖肿)、迁延性支气管炎、细菌性胃肠炎(但是需要注意大多数细菌性胃肠炎不需要用抗生素)、脑炎/脑膜炎(病毒性/细菌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等。


能力更强的家长可以学习各种细菌感染的表现。在我的细菌感染笔记里有常见的各种细菌感染的判断方法。在【童爸育儿】微信公众号的对话框发送/回复关键词:细菌感染,就可以看到最新版本的科普文章——《医生诊断为“细菌性感染”?不存在这种疾病!医生总诊断为病毒感染混合细菌感染?水平不足!童爸汇总的关于细菌感染和抗生素的科普文章

最后推荐童爸汇总的关于孩子生病何时就医的科普文章。我的汇总文章都非常长,优点是全面,缺点是让人有压力。但是你不需要一次看这么多,你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部分先阅读,例如我推荐你先阅读【2.2 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心率的标准】和【4.3 如何读懂儿童病历里的术语】。


本篇目录

一、何时需要就医
  1.1 生病了盲目就医弊大于利
  1.2 家长应理性对待极端案例
  1.3 符合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1.4 你的孩子需要你来做决策
  1.5 家长要学会对症护理/支持疗法
  1.6 发热第5天是很多疾病的分水岭
  1.7 不同年龄儿童的就医条件
  1.8 科普文汇总:何时需要就医

二、患儿的危险症状

  2.1 患儿的危险症状体征
  2.2 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心率的标准
  2.3 这些情况提示大脑损伤
  2.4 警惕儿童肺炎等严重疾病

三、如何判断精神状态

  3.1 判断病情轻重从这四个方面观察
  3.2 家长可通过看眼神和动画片判断
  3.3 生病后“有点软、胃口差”是正常的
  3.4 区分嗜睡/昏睡/昏迷
  3.5 退烧药是为了缓解发热引起的不适
  3.6 学会判断精神状态

四、学会看医生

  4.1 家长的常见就医误区
  4.2 听懂医生的言外之意
  4.3 如何读懂儿童病历里的术语
  4.4 看完病一定要拿到病历
  4.5 儿童门诊疾病大多数是自限性疾病
  4.6 如何正确带孩子就诊
  4.7 综合性看病指南
五、更多科普文汇总

  5.1 裴医生关于就医的文章

  5.2 关于医患关系的文章
  5.3 家长学习科普的意义

笔记:童爸汇总的关于孩子生病何时就医的科普文章
分类:科普文章汇总——就医
关键词:就医、就诊、看医生、去医院、急诊、生病、观察、精神状态、嗜睡、精神状态。

童爸育儿对话框发送关键词
就医精神状态
就可获取本篇科普笔记

【最后修订:2024.11.26



何时需要就医

1.1 生病了盲目就医弊大于利

@罗百竹:生病了盲目就医弊大于利。儿童发热,什么时候应当去看医生?三个月以上的孩子如果精神状态比较好,没有明显的不舒服或严重并发症表现,可以暂时在家观察,不必着急马上就医。如果遇到孩子感冒发烧,家长不懂得观察就着急去医院,往往是弊大于利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疾病早期症状往往太少,医生难以诊断是哪种疾病导致白跑一趟。
2. 轻微疾病盲目跑医院增加孩子在医院交叉感染的风险,弊大于利。
3. 国内医院往往会给孩子滥用一些无效且有毒副作用的药品,例如欧美禁止儿童使用的复方感冒药等。
4. 国内医院往往会给发热的孩子验血,但在疾病早期即便是病毒感染,也经常引起白细胞和crp的升高,盲目验血经常会导致误判。
5. 孩子生病了,能不折腾孩子尽量让孩子充分休息,从而调动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付病菌。

卓正儿科高峥:家长们往往在孩子生病时心急如焚,期望有医生能有副“火眼金睛”,来个药到病除,所以有时甚至主动要求多做检查。每当我碰到这样的情况,也总是哭笑不得:因为这样的期望本身不太符合大多数儿科病情发展变化的自然过程,更忽略了观察和随访的重要性。有时候孩子在症状刚出现不久就来就诊时,因为病情还不典型,纵使再神通广大的儿科医生,恐怕也难做出绝对正确的诊断。但是在排除了最紧急和最危险的“危重症”之后,医生往往会建议进一步有针对性的观察和严密随访。此时虽然我们没法百分之百确定地告诉家长病因是什么,却并非是因为 “学艺不精”,也绝不是对孩子的症状“置之不理”,而是经过专业的评估后,根据可能性最大的几种鉴别诊断,在对症处理的同时,有目的地监测病情的变化和新症状,或者给予试探性治疗,而根据治疗后的反应来获得更多信息。换言之,医生在借助一种“法力无边”却看不见摸不着的儿科诊断神器——时间!全文:《儿科看诊,为何总是让你“观察”和“随诊”?

@罗百竹:宝妈私信——童爸,我太难了!每次孩子发烧生病,孩子爸爸跟孩子奶奶总怪我不带孩子去医院看病了,总怪我不带孩子去打针或者输液了。童爸点评:这个我也经历过。童童婴儿期半夜发烧,我们一家人就急忙带着孩子去妇儿医院急诊;童童反复发热不退,我们也会反复去看医生。后来一方面我有了很多学习懂得了如何观察,另一方面经历了孩子多次发热,我也慢慢练就了大心脏。童童1岁之后多次发热,我经过判断如果病情轻微,我就选择不去医院在家里对症护理,而童童的外公外婆则非让我们带去看医生!我大多数时候能顶住压力就是不去,偶尔顶不住压力则去看医生。后来在孩子一次次自愈的经历中,童童的外公外婆逐渐也发生了改变,进而相信了我可以做出准确判断。面对老一辈人的这种责怪,说实话没什么太好的办法,只能用一次次的事实来让他们信服你。最关键的是要让自己的配偶一起学习,二人同心则其利断金。当然大多数情况下,配偶能不给你拖后腿可能就算幸运了。但是一个人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你既然最早踏入了循证医学的大门,那么你就有责任去科普你的家人。这些人毕竟是自己的亲人,能叫醒一个是一个吧。无论如何,我们可以影响自己的孩子,从小在孩子心里种下科学的种子。

推荐阅读:

 卓正儿科高峥:儿科看诊,为何总是让你“观察”和“随诊”?
 卓正儿科高峥:妈妈最常问的儿科疾病十大问题,以后就不需要问啦

1.2 家长应理性对待极端案例

健康群宝妈:我看了这篇文章《我的女儿,由发烧开始,与死亡擦肩而过!》,我好怕,以后是不是发烧就要去看医生,发高烧最好去验下血?

童爸回复:这只是一个极端案例,不能轻易把自己代入。何时应该就医,何时应该验血,何时应该用药,这些都应该遵循权威医学组织和靠谱医生的意见,而不是看一个外行的感性文字。我想问你,你要是看到有人说她带孩子出门出了车祸,那你以后还敢带孩子出门吗?!“孩子发烧就一定要验血”?这个看法当然是非常错误的!这个宝妈的文章里错误很多,从她开始给孩子吃感冒药+说去打个吊针等地方就能看出来,她自己医学素养就很差。故事里的孩子确诊是脓毒症休克,引发了败血症(菌血症)等严重问题。儿童的严重疾病有偶然性的,她自己遇到了就方寸大乱,最后还自以为找到了可以避免疾病的法门,却不知道自己的医学素养很低,全然是错误的看法。

这种文章里的意见一般都是不对的,因为外行一般根本不考虑——如果所有孩子都这么过度验血+过度检查,那么造成的总伤害会远远超过总收益。而且很多疾病晚几天用药也是可以的,但是随着观察就能越来越准确诊断。这种文章不能让家长有什么真正的收益,反倒刻意在加重家长的焦虑,是一篇有毒的文章。

健康群宝妈:童爸你好。去年冬天我同事的孩子病毒感染,进了北京儿童医院ICU,孩子命大,再晚点儿命就没了。对于这个现象我是心存恐惧的。通常病毒性感染有自限性,烧个几天可以自愈,为何也会要人命?去年冬天儿童医院死了好几个孩子,都是病毒感染导致的。


童爸回复:任何疾病都可能导致死亡,哪怕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轻微的普通感冒(当然致死率极低)。什么时候去医院?我们应该听从权威医学组织的意见,因为这是建立在无数医生的经验总结以及科学的研究基础之上的。我们本来就是生活在一个具有风险的世界里,并不存在绝对的安全,也不能去追求绝对的安全。没有神能保佑每个人都长命百岁。只要出门就可能被车撞死,你一辈子都要呆在房子里吗?但是呆在家里如果遇到地震那么风险却更高。


孩子发烧感冒没有严重的症状就盲目去医院,这更容易遭遇交叉感染以及被过度治疗;孩子明明有了严重症状,而父母还不带孩子去医院看医生也是错误的。理性的人应该合理评估风险,权衡利弊后进行选择。什么时候去医院,我们应该听从权威医学组织的意见,因为这是建立在无数医生的经验总结以及科学的研究基础之上的。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做了一个【就医】笔记的原因——童爸汇总的关于孩子生病何时就医的科普文章。


1.3 符合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卓正儿科姚跃医生:如果符合以下情况,卓正儿科姚跃医生建议看医生——


1. 不满3个月的宝宝,出现发热应该立即就医。
2. 3-6个月龄的孩子发热且疾病显得比较重,建议看医生让医生评估。
3. 6月龄至2岁的孩子,持续发热超过24小时(使用退烧药能使温度降低1度则算是反复),建议面诊医生。
4. 2岁及以上的孩子,反复发热超过72小时,建议面诊医生。
5. 任何年龄段的孩子,假如伴有昏睡、反应迟钝、惊厥、不吃东西、反复呕吐、呼吸困难、耳朵疼痛等其他严重的症状时,建议立即就医。
6. 孩子伴有脱水(如口干、前囟凹陷或者尿量明显减少),建议立即就医。
7. 热退超过24小时后,再次出现的发热建议面诊医生。
8. 反复发热超过40度,建议面诊医生。
9. 孩子有慢性疾病、肝脏或肾脏疾病时,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
10. 除以上的情况外,您对孩子有任何担心,都可以尽快面诊医生。

@罗百竹:家长必须熟知——孩子生病后何时应该就医,而何时可以在家里观察。如果你没有任何学习,那么孩子生病了就需要马上就医,因为你没有能力判断就医条件。孩子生病后的就医条件其实并不死板,需要根据父母的医学知识经验积累判断能力护理能力来调整,但是必须牢记——任何时候你对孩子的病情如果有了担心,孩子的症状让你焦虑,那么你就应该及时就医!出现下面的情况,我是建议父母要及时就医的,包括但不限于:

  • 发热且年龄不足3个月(90天)
  • 精神状态看起来非常不好
  • 意识模糊或无响应
  • 反复发烧超过3天(特别是发烧强度没有降低甚至反而提高)
  • 退烧后过了一两天后又出现发热且精神状态不好
  • 出现严重的咳嗽
  • 咳嗽持续超过2周且没有改善
  • 出现了呼吸急促/呼吸窘迫
  • 出现喘息
  • 出现哮吼(犬吠声)
  • 呼吸困难或呼吸费力(三凹征)
  • 长时间拒绝饮用任何东西
  • 过于频繁的呕吐或腹泻导致了可能的脱水
  • 大便出现脓血
  • 严重腹痛怀疑肠套叠/肠阻梗
  • 伴随发烧的不明皮疹
  • 皮疹面积过大/血管性荨麻疹/喉头水肿
  • 鼻塞/流鼻涕超过10天且没有好转趋势
  • 眼睛严重发红或持续分泌黄色黏稠物
  • 较严重的耳痛怀疑急性细菌性中耳炎
  • 严重的咽痛
  • 热性惊厥/抽搐
  • 发热且行为反常/颈部僵硬
  • 疖肿/皮肤脓肿
  • 烧烫伤/电击伤
  • 头部外伤/骨折
  • 牙外伤/根尖周脓肿

@新华网:【#孩子发烧哪些情况可线上诊疗#?】#孩子发烧要不要去医院可以通过呼吸判断# 冬季以来,支原体肺炎、流感、细菌感染等呼吸道疾病已进入高发季节。孩子发烧咳嗽,哪些症状可以在家用药,哪些要及时前往医院治疗?新华访谈专访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一科主任医师秦强解答相关话题。


视频来自@新华网


童爸点评:这个医生讲得挺好,但是一分钟呼吸次数要在孩子退热后处于安静状态下统计才是准确的!因为发热会引起呼吸次数自然增加。如果孩子发热超过3-5天后体温未正常,或热退后精神状态很差,或咳嗽伴有呼吸急促,或者咳嗽伴有气喘,或病程中出现耳朵疼痛,或流鼻涕超过10天无改善,或退热后2-3天又出现了发热,还是建议面诊专业医生。


在宝宝相对安静的状态下,且没有发热或者退热后,数每分钟呼吸的次数。如果超过了下面标准,这时要考虑有肺炎的可能性,最好去医院排查一下。童爸提醒:这个标准可以用60-50-40-30的规律来记忆,60天内儿童标准是60次,1岁内是50次,1-5岁内40次,5岁以上30次。实际上当3岁以上孩子超过35次,4岁以上孩子超过30次,都要警惕的——因为已经超过正常呼吸次数的99%的百分位。


① 小于60天的宝宝,呼吸次数 ≥ 60次/分钟;
② 2月龄-1岁的宝宝呼吸次数 ≥ 50次/分钟;
③ 1-5岁的宝宝呼吸次数 ≥ 40次/分钟;
④ 5岁以上的宝宝呼吸次数 ≥ 30次/分钟;


1.4 你的孩子需要你来做决策

@罗百竹:科普提供的是一般的知识,而不是给具体的患儿做诊断(这也不可能)或者代替患儿父母做决策。例如群里经常有人会问孩子是否应该就医?我一般不会帮人判断这个,而是会积极提供需要就医的各种情况。你家孩子是否需要就医,这需要在孩子身边的父母自己判断的!我都没看到你家孩子,我怎么敢根据你的几句描述判断孩子一定需要或者不需要就医?!实际上,当父母无法判断孩子的病情严重程度而担心时,这就属于就医条件之一!从科普角度来讲,当孩子的症状较严重,病程过长,精神状态非常不好,怀疑出现了严重并发症的时候是需要看医生的。你可以来问一般情况下孩子需要就医的种种条件,但你不能来让我来帮你做决策是否就医,因为没人能代替你为你的孩子负这个责任。不过,如果你看了医生,你可以把病历、检查单和开药单发到群里,我可以对医生的诊治做一些点评。


怡禾医疗儿科陈建军医生:陈医生,孩子发热/呕吐/皮疹/拉稀了,要不要去医院?基本上,我会保持沉默,why?因为我也不知道你该不该去医院。去医院是解决问题的一条途径,是否选择去医院取决于:自己是否有能力搞定当前的局面?其实就医只需要一个理由,心里没普就可以行动。



1.5 家长要学会对症护理/支持疗法

@罗百竹:儿童病毒感染的重点都是 ① 对症护理 + ② 密切观察是否出现严重症状——绝大多数儿童疾病属于自限性疾病,经过对症护理都会自然好转;而很少数儿童疾病可能会出现较严重的情况(例如继发细菌感染/严重并发症),家长则需要懂得时候什么需要就医。

@罗百竹:对于儿童大多数轻微疾病,家长能做的主要就是对症护理。所谓对症护理,也叫支持疗法。例如,推荐将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用于治疗发热、咽痛和全身不适;鼻涕多可以用吸鼻器(小孩子)或者洗鼻器(大孩子);鼻塞可以使用加湿器、浴室湿暖水蒸汽、适当提高室内温度、将宝宝竖抱或者把头部垫高;咳嗽可以吃蜂蜜(一岁以上)或糖浆;痰多适当多喝温水;腹泻呕吐补充补液盐;给孩子提供充足的液体及营养;让孩子充分休息等。此外,家长多观察孩子疾病的进展,要评估孩子的精神状态、吃奶、大小便、睡眠、玩耍、眼神、互动、呼吸次数,对孩子做整体评估——如果孩子总体情况正常,那就不用担心。此外,家长还是要观察孩子是否出现了严重症状,是否达到了就医条件?能力更强的家长可以学习各种继发细菌感染的表现。在我的细菌感染笔记里有常见的各种细菌感染的判断方法。在【童爸育儿】微信公众号的对话框发送/回复关键词:细菌感染,就可以看到最新版本的科普文章。

1.6 发热第5天是很多疾病的分水岭

@坐等风来:发热第5天很关键,这是很多疾病的分水岭。超过5天无好转趋势的发热就需要做很多鉴别了,比如川崎,比如无呼吸道表现的大叶肺炎,比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如果伴随状态不好即使只有发热没有相关神经系统表现也需要排除中枢感染(后略)。

童爸点评:宝妈宝爸多看看靠谱医生的工作笔记,你就更加能够明白,做医疗决策非常难,有些风险需要家长和医生共同承担。如果家长不愿意承担任何一点点的风险,只是一味着急让医生用药,那么医生就会极其保守,极可能为了安慰和应对家长的焦虑,在不应该用药的时候也会开不必要的药品给孩子。

推荐阅读:

 怡禾循证:NICE——5岁以下婴幼儿发热的评估 (1)
 怡禾循证:NICE——5岁以下婴幼儿发热的评估 (2)

1.7 不同年龄儿童的就医条件

 安格努努:如何判断1-3岁的宝宝是否需要就医?
 安格努努:0-12个月的宝宝出现哪些情况需要就医?
 DrG科学育儿:2岁内宝宝的这些小毛病,需要就医吗?
 崔玉涛:哪些情况要带孩子看医生(0-3月/3月-1岁/1岁以上)
 儿科严医生:新冠疫情爆发,3月龄以下的婴儿发热了是否要立即就医?

1.8 科普文汇总:何时需要就医

 知贝健康:孩子发烧,什么情况下需要立刻就医?
 橙子:宝宝发烧流鼻涕咳嗽,急着跑医院你就错了
 儿科医生妈妈信箱:孩子发烧,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微微辣vera:叫醒孩子挤急诊前,请先找科普文章看一眼
 憨爸:宝宝生病,是否该送急诊?美国名医给出了4点判断标准!
 知贝健康黄菁:温和又凶险!儿童重症科医生眼中的喉炎(视频)
 儿科医生孔令凯:发烧时,哪些表现提示症状重,需要重视和就医呢?
 卓正儿科孔令凯:发现这个姿势,无论孩子还是成人,都要立即就医(急性会厌炎


患儿的危险症状

2.1 患儿的危险症状体征

患儿的危险症状,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呼吸增快、胸凹陷、哮吼(严重喉炎)、激惹、嗜睡、拒食、发绀(紫绀)、脱水。大多数有一般危险体征的患儿需要紧急转诊到医院。若有以下情况,说明患儿有危险体征:


1. 患儿不能喝水或吃母乳;
2. 患儿反复将吃进的东西都吐出来;
3. 患儿正在惊厥;
4. 患儿有嗜睡或昏迷。

在【童爸育儿】微信公众号的对话框发送关键词【呼吸增快】【胸凹陷】【哮吼】【脱水】,就可以看到最新版本的科普笔记。

2.2 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心率的标准

儿童肺炎一定需要拍片来诊断吗?如果你以为答案是“需要”,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一般不建议儿童盲目拍片,先通过孩子的精神状态、是否反复发热、是否伴有剧烈咳嗽和呼吸急促(通过一分钟呼吸次数)来做初步判断。如果孩子有这些症状里的大多数,包括:一般情况较差、反复发热、呼吸过速、伴有呼吸窘迫(呼吸功增加/三凹征),医生听诊有湿啰音,或者有一些符合肺实质实变的表现,那么医生也可以在不拍片的情况下直接诊断为肺炎。

UpToDate临床顾问:婴幼儿的呼吸频率因活动情况而异,对于这类患儿,评估时最好应完整计数60秒。应仅在患者睡着或休息时尝试准确测量其呼吸频率。可通过听诊、触诊或直接观察的方式测量。观察胸壁运动优于听诊,因为听诊可能会刺激儿童,从而导致呼吸频率不真实地增加。尽管呼吸频率可能随发热而增加,但体温与呼吸频率之间并非呈线性关系。因此,临床决策中不能采用简单规则。


呼吸困难的表现:
● 口唇发绀
● 鼻翼扇动
● 三凹征(胸鼓上、锁骨上、肋骨间隙和肋骨下出现凹陷)
● 点头样呼吸

@罗百竹:如果5岁内孩子仅仅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咳嗽、鼻涕、鼻塞和喷嚏等,那么绝大多数具有自限性,一般不需要用抗生素。当怀疑孩子出现肺炎的情况下,这时候要判断是哪种肺炎?如果怀疑支原体/细菌性肺炎,则要用抗生素。如何初步判断肺炎?在宝宝相对安静的状态下,且没有发热或者退热后,数每分钟呼吸的次数。如果超过了下面标准,这时要考虑有肺炎的可能性,最好去医院排查一下。这个标准可以用60-50-40-30的规律来记忆,60天内儿童标准是60次,1岁内是50次,1-5岁内40次,5岁以上30次。实际上当3岁以上孩子超过35次,4岁以上孩子超过30次,都要警惕的,因为已经超过正常呼吸次数的99%的百分位。


① 小于60天的宝宝,呼吸次数 ≥ 60次/分钟;
② 2月龄-1岁的宝宝呼吸次数 ≥ 50次/分钟;
③ 1-5岁的宝宝呼吸次数 ≥ 40次/分钟;
④ 5岁以上的宝宝呼吸次数 ≥ 30次/分钟。


2.3 这些情况提示大脑损伤

UpToDate临床顾问:如果宝宝表现出任何以下的症状,提示可能大脑受伤,要尽快去医院。


● 失去方向感,半睡半醒
● 睡觉时呼吸异常
● 出现斗鸡眼,瞳孔不一样大
● 持续呕吐
● 脸色一直苍白
● 耳道鼻子流血流水
● 惊厥
● 坐、爬、走无法保持平衡

2.4 警惕儿童肺炎等严重疾病

@罗百竹:很多父母在孩子发热咳嗽几天后,会害怕孩子出现肺炎。如果你怀疑孩子可能得了肺炎,那么只能建议你去看医生做体格检查。如果你的学习能力强,也可以参考这些科普内容,看看医生判断肺炎的思路——儿童肺炎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微博全文:
https://weibo.com/1990821721/N1buv3ypt


@罗百竹:孩子发热咳嗽两三天后,家长有一些担心,于是带孩子去看医生,医生让验血和拍片,之后根据拍片结果诊断为肺炎。如果家长并不太认同这个诊治,这时候健康群里就不好给意见了,一般只能建议家长去付费咨询专业医生。我写了一篇文章,欢迎朋友们阅读——《孩子发热咳嗽几天,去医院验血+拍片后医生说是肺炎,请你看看这篇文章


在【童爸育儿】微信公众号的对话框发送关键词【肺炎】,就可以看到最新版本的科普笔记。



如何判断精神状态

3.1 判断病情轻重从这四个方面观察

儿科严医生:孩子生病时,家长的主要职责应该是观察孩子。因为家长没有受过系统的医学培训,缺乏对疾病诊断的能力。不过,即使到医院,医生也不一定能够马上做出一个明确的诊断,因为有的时候病情时复杂的。但是,观察和判断病情是否严重是家长可以做的。那我们要观察孩子哪些方面呢?我们应观察生病孩子的意识状态有无脱水呼吸状态以及循环状态。这四个方面其实就是我们综合判断一个孩子病情严不严重的重要标准。


推荐阅读:

 开心爸孔令凯:医生说的孩子一般状况良好或者差,到底是什么意思?

3.2 家长可通过看眼神和动画片判断

@罗百竹:学习过一些儿童健康知识的宝妈宝爸都会知道,孩子生病后最重要的是孩子的“精神状态”。可是新宝妈没有经验不会观察怎么办?没有经验的宝妈可能最想知道的是,精神状态是否有简单的量化标准?如果知道了就可以根据量化标准迅速判断孩子的精神状态。我的个人经验是,对于大孩子来说的确是存在的简单的量化标准,答案就是:【动画片】


大孩子生病后,你可以让他看平时他最喜欢的动画片,如果他一看就是很久,看的时候还咯咯地笑个不停,那就说明孩子精神状态不错。如果孩子连自己平时最喜欢的动画片都不想看,那就说明精神状态很差了。你可以根据孩子看动画片的时间长短,来判断孩子精神状态的等级。当然对你家孩子来说,也可能是玩手机游戏,玩ipad等等。

而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就要根据其他更多因素来判断了。例如,拿出孩子平时最爱玩的/最喜欢吃的东西,来测试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对他平时最感兴趣的东西都毫无兴趣,而且表现出不笑、焦躁、难受、呻吟等等,那么就要高度怀疑孩子的精神状态较差,要结合孩子的各种症状来判断是否需要就医。

孩子的精神状态是宏观总指标,如果精神状态好或者还可以,那么就说明孩子病情轻微,大多只需要在家里继续观察,而不必着急去医院。那些认为孩子一生病就要去医院的人,其实都缺乏医学素养,因为他们根本不懂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和各种症状,所以没法权衡利弊,只能冒着重重风险(过度医疗+折腾孩子+交叉感染),可能就把孩子交到了那些【不爱学习】+【不懂循证医学】+【喜欢滥用无效的中西药】+【压力山大】+【极端保守】+【一点风险也不愿为你承担】的【庸医】手里。

@儿科医生王青梅:我们问诊中经常告知爸爸妈妈——宝宝精神不好要及时就医。这句话是个很笼而统之的概念,这个视频很多人看着乐,别只顾着乐,我们学点东西。我来教你,如果生病的宝宝眼神这么不灵光,那绝对有问题,精神状况之一看眼神。昨天有个发烧的宝宝,妈妈一直跟我说宝宝精神不好,视频中虽然宝没那么活力四射,稍微有点疲惫,但是看着手机视频的眼睛还是精神抖擞的,眼珠子滚来滚去,这时候人家精神是没问题的。

3.3 生病后“有点软、胃口差”是正常的

@罗百竹:孩子发烧、生病后精神状态会变得差点,有些父母也称作“有点软”,这个是正常的。不仅是孩子,成人生病后精神状态也会变差,会全身乏力,想睡觉,胃口差。这一方面是你的身体在提醒你正在和病菌作斗争所以需要保存更多体力而不是相反,胃口差往往是生病期间人的消化能力也变差了所以相应会降低食欲。有些家长会担心这是“精神萎靡”吗?如果孩子表现为爱睡觉,但是睡醒后能正常和家长互动,会主动玩玩具,愿意看有趣的书或者动画片,孩子爱笑,那么一般就不是精神萎靡。如果孩子很爱睡觉,叫醒后不能正常和家长互动,不要玩平时喜欢的玩具,不要看平时感兴趣的图书或动画片,一不留神他又睡着了。那么你要怀疑孩子的精神状态是有些萎靡的,要警惕孩子出现意识模糊、昏睡、昏迷等更严重的情况,要考虑带孩子去医院看医生的。


3.4 区分嗜睡/昏睡/昏迷

科普:你确定孩子是嗜睡吗?嗜睡:是指过多而深沉的睡眠,可以唤醒,但反应迟钝。回答问题不完善,常有错觉,而且不能维持清醒的状态。昏睡:是指深沉的睡眠,需要强烈的刺激才能唤醒,停止刺激后又立刻入睡。昏迷:分为浅昏迷和深昏迷。浅昏迷是指对强烈的疼痛刺激(比如用力按压眼眶上部)有反应,并且吞咽、咳嗽反射存在。深昏迷是对任何刺激均无反应,吞咽、咳嗽反射也消失。


健康群大壮妈分享:嗜睡是指孩子处于持续睡眠状态,但能被言语或轻度刺激唤醒,醒后能正确,简单而缓慢地回答问题,但反应迟钝,刺激去除后又很快入睡。如果确定是嗜睡,需要尽早去医院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如果不是嗜睡,如果孩子表示想睡觉,就让他睡会,只要孩子睡得很香,就尽量不要去打扰他睡觉,睡饱后再去评估孩子的精神状态。因为,保证孩子的休息很重要,充分的休息可利于疾病的康复。


推荐阅读:

 丁香园儿科时间 :患儿家长反映「孩子睡眠时间太长」,是不是「嗜睡」

3.5 退烧药是为了缓解发热引起的不适

使用退烧药的条件不是发热温度的高低,如果发热引起了孩子的不适,这时候才考虑使用退烧药,目的是为了缓解孩子的不适。美国儿科学会关于儿童发热和退热剂使用的临床报告表明,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联合治疗可能会增加给药不准确的可能性,并且可能会促发“发热恐惧症”。类似地,意大利儿科学会关于儿童发热的处理指南推荐不采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联合治疗。NICE劝诫不要同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并且建议,只有当下一次给药前儿童持续存在或再次发生痛苦不适时,才考虑交替使用这些药物。如果决定使用联合或交替治疗,必须详尽解释用药说明和用药时间间隔。


退热剂治疗的持续时间取决于儿童的反应,用药终点是儿童感到舒适。通常没有必要长时间使用退热剂,因为儿童的大多数发热疾病是自限性病毒感染。如果儿童的发热和不适持续超过2-3日,则需要再次评估是否存在继发性细菌感染。

退热剂治疗的目的在于改善发热儿童的舒适感。对照料者来说,监测儿童的一般状况(有无严重疾病的征象,例如嗜睡、颈僵硬、精神状态改变、点状出血性皮疹或紫癜性皮疹等)、活动水平和液体摄入量比监测温度曲线更加重要。

无论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还是布洛芬,60分钟内都应能观察到反应,3-4小时达到反应峰值。如果儿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3-4小时后,温度仍较高,且其不适感未得到改善,一些专家会建议将对乙酰氨基酚换成布洛芬,或反之。目前尚没有评估这种实践的安全性或有效性的研究发表;然而,理论上来说,一些发热可能对某一种退热剂的反应更好。如果患者持续发热超过4或5日、在病程中最高温度明显升高或者出现新的示位症状,应考虑其他诊断或细菌二重感染,应由医护人员进行评估(如果儿童在疾病发作时已经接受过评估,则应由医护人员重新评估)。


3.6 学会判断精神状态

✩ 欧茜医生:精神状态比发烧度数更重要
 儿科严医生:发热的孩子为什么爱睡觉?
 裴洪岗:如何判断孩子精神状态好不好?
 儿科严医生:由“复发发热”想到“病患教育”
 儿科严医生:孩子生病了,如何评估精神状态?
 怡禾健康:孩子生病,怎么判断精神状态好不好?(视频科普)
 知贝健康贺琳:娃生病不哭闹但没什么活力,算精神状态差吗?
 福州丁香诊所施翰:孩子生病,观察精神状态很重要!那么问题来了:精神状态好不好,应该怎么判断?


学会看医生

4.1 家长的常见就医误区

@罗百竹:家长就医最大的误区包括——

1. 不会描述和汇总孩子的病程和症状;
2. 看病不知道问清楚医生对疾病的诊断结论或者怀疑方向;
3. 如果医生开了抗生素,家长要多问几句——医生开抗生素的依据是什么?如果你可以驳倒医生的依据,自然可以怀疑使用抗生素的合理性。
4. 看病回来后没有病历;

当然前两个问题的出现往往也可能和医生有关系。大多数医生因为诊疗非常忙碌或者不信任普通家长的描述,所以没有耐心去听家长的描述。而在童爸健康群交流孩子的健康问题,我一直是要求必须以几月几日开头,且逐日分段描述孩子的症状+用药情况,如果有医生的诊断、检查单和药单都要拍照发出来的。很多医生也故意不说清楚自己对疾病的诊断,我甚至遇到过明确追问而医生依然不正面回答。我自然会怀疑医生可能对他自己的诊断没有信心,或者是疾病的确很难诊断医生又不想让我知道这点。例如医生会写出这样的诊断:鼻炎、皮炎、咳嗽——这其实都是不合格的。

推荐阅读:

 京虎子:看病等于开药?
 严虎:孩子生病了,难道能不管?
 一小时爸爸:儿童生病就医的6个误区
 自得欣然:就医时,这些错误你犯了吗?
 儿科医生妈妈:带宝宝看病的智慧(纠错篇)

4.2 听懂医生的言外之意

@罗百竹:患者要学会听懂医生的言外之意——

1. 医生如果说孩子“没啥大问题”,那就说明孩子很可能“一点问题都没有”;

2. 医生如果说孩子的病情“可以观察”,那就说明孩子“目前没有问题”,只需要警惕之后是否会出现可能的并发症(任何疾病都可能出现并发症)。


医学上的事情,谁也不太敢把话说得太满,医生在表达的时候往往会保守一些。此外,家长也要能理解医生的建议。例如,还有个宝妈问我:孩子被诊断为支气管肺炎,医生让我选择挂水还是吃药,你能给我一个意见吗?童爸想说,如果医生诊断准确,而且医生主动让你选择吃药还是静脉注射,那家长肯定要选择【吃药】啊!如果孩子病情真的严重到必须静脉注射(打吊瓶),医生就不会让你选择了啊。


@武汉儿童牙医无垠:#医生说的观察一下是什么意思# 1. 说明不是什么大问题,也不需要紧急处理;2. 疾病处于初始阶段或症状还不典型,治疗或用药证据还不充分;3. 虽然暂时不用处理,但也不是完全不用管,需要在一段时间内监测随访病情变化。总结起来就是:静观其变,重视但不焦虑。

4.3 如何读懂儿童病历里的术语

@罗百竹:儿童病历里经常看到这些词汇:一般情况良好、感染中毒症状、严重疾病,这些分别是指什么呢?这里来解释一下。病历里的纳差是指食量减少,气促是指呼吸急促,精神可就是指精神状态尚可。

1. 一般情况良好——有儿科临床经验的医生进行体格检查时,未发现包括呼吸、心率、血压、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和经皮外周血氧饱和度在内的生命体征异常。

2. 感染中毒症状——呼吸、心率、血压、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经皮外周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不稳定,面色异常(苍白或发绀),嗜睡,难以安抚的烦躁。

3. 严重疾病——如延误诊断或治疗可能造成死亡或残疾的发热性疾病,包括:脓毒症、菌血症、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脑炎、某些肺炎(各种病原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侵袭性腹泻、皮肤软组织感染、化脓性骨髓炎、某些关节炎、川崎病等。

4.4 看完病一定要拿到病历

@罗百竹:如果大家看了医生,在童爸健康群里艾特我,一定要同时发医生的病历、诊断、检查单和开药!如果看了医生但是没有病历,即便你艾特我,我一般不回复。而且,不要在群里说你没有病历,肯定是有病历的!有可能是电子病历,你可以问问医院的前台护士可以在哪里打印或者下载。因为医师法规定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医生必须要写病历的,没有病历是违法行为。执业医师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医师实施医疗、预防、保健措施,签署有关医学证明文件,必须亲自诊查、调查,并按照规定及时填写【病历】等医学文书,不得隐匿、伪造、篡改或者擅自销毁病历等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医院如果不提供病历给患者,就属于隐匿病历,属于违法行为。

@罗百竹:如果你每次看病,总是拿不到病历。首先,这说明你不会看病——因为看不到病历,你都不知道孩子的诊断结论是什么;如果没有病历,万一有医疗纠纷,你打官司都没有证据。其次,这说明你去的地方很可能非常不正规,建议你下次不要去这种地方看病了。当然,有些地方是医生手写的病历,那个往往龙飞凤舞,我一般看不懂,抱歉!但是患者有权力要求医生重新以楷体书写。

推荐阅读:

 周海媚因病医治无效去世,医院1人泄露周海媚病历被行拘!童爸提醒:看病最大的误区之一就是没有拿到病历!

4.5 儿童门诊疾病大多数是自限性疾病

@罗百竹:儿童门诊疾病大多数是自限性疾病,太多是不需要开药或者仅仅需要开退烧药/补液盐!但是如果医生严格按照权威医学组织的指南用药,仅仅每次赚几元或十几元诊疗费(挂号费),绝大多公办儿科门诊都将会倒闭!国内公办医院的医生,绝大多数会有冲动给孩子做一些可能无效的检查,或者开一些可能无效的药品/安慰剂。我们也很难单纯指责这些医生,因为目前的大环境就是如此。例如过去几十年以药养医的制度逼迫医生必须多开药,现在虽然西药几乎都是零差价,但是中成药/中药、院内制剂(也包括三伏贴、小儿推拿等)还不是零差价。医院购置的大量设备,也必须通过检查费回收成本吧。此外,国内的很多医院没有给医生提供良好的再教育途径,有时候医生要使用一些专业app,还要医生自己掏钱去买呢。


我们父母知道了这个底层逻辑,就能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面对很多判断的时候,就能更容易做出相对正确的选择。当然了,社会在慢慢进步,我支持不断提高儿科医生的诊金,作为变革的一个促进条件。但是也需要制度来促使医生不断学习做一个可以不断更新自己医学知识的合格医生,同时也需要制度保证医生在提高了诊金的前提下不能通过检查和开药再获取更多的收益。如果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你也应该会立即明白——农村那些不收诊疗费的诊所,几乎100%不靠谱。


4.6 如何正确带孩子就诊

@罗百竹:公办医院的医生往往一天要看很多患者,所以家长在描述问题的时候,一方面要言简意赅(这个要求是很高的),另一方面要尽量使用术语。例如你一开口就能说出非甾[zāi]体抗炎药、萘[nài]普生等。医生做决策时也会考虑家长的知识水平。如果是去循证医学机构,你可以提前把孩子的病程写出来或者打印出来,建议以日期(几月几日)开头,分段描述,逐日描述孩子的症状,例如发热温度、鼻涕情况、咳嗽情况、咽喉疱疹、皮疹情况、腹泻次数和性状、是否有呕吐、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疾病严重程度等。描述的内容应该量化(例如今天反复发热2次,最高温度38.5度和39.2度,每次持续4-5小时,吃退烧药后30分钟左右退烧),而不要出现模糊性描述。模糊性描述包括但不限于:每天、最近、近期、前段时间、一直、经常、总是、频繁、有时、很多、很大、有天、有一天。


推荐阅读:

 自得欣然:如何带宝宝理性就医
 育学园:做个会带宝宝正确就医的有心人
 儿科医师孔令凯:如何正确的带宝宝看病
 萌芽研究所BUD:带婴儿看病就医关键八问
 欧茜医生:带娃看病,如何快速、有效和医生沟通病情
 儿科医生孔令凯:2-3岁孩子,看病时怎么搞得定?(家长、医生篇)

4.7 综合性看病指南

@罗百竹:我推荐这些推崇循证医学的机构/诊所,详细内容见:《童爸推荐的循证医学机构/诊所名单(2021年9月)》。怡禾健康做了一个《怡禾线上医生汇总系列》。但是去我看了一下,里面还没有宁波的医生。童爸提醒:你也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怡禾健康】,然后在【问医生】里找到这个【按地区找医生】的最新版本。

@罗百竹:微博网友 @三井寿的门牙 整理了一份【循证平台医生整理(线下版)】,我看了下,非常详细,且还在不断更新!我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全文:《我的城市没有循证机构,怎么办?这份循证平台医生线下就职医院可以收藏起来!


推荐阅读:

 裴洪岗:看病要不要找熟人?
 菠萝因子:看病该找什么样的医生靠谱?
 罗百竹:循证平台医生线下就职医院汇总
 罗百竹:童爸推荐的循证医学机构/诊所名单(2021年)
 腾讯医典:看病不知道该挂哪科?3分钟教你如何挂号!
 果壳:医学博士整理的完全看病指南,值得所有人收藏!
 果壳:“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不要在星期一上午看病”,超实用看病指南
 人民日报:什么病挂什么科?不同症状对应不同科室,九图教你搞定挂号问题!
 宁波市门诊管理:什么病挂什么科,这份科学“挂号就诊”指南全替你安排明白了!
 2020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和专科声誉榜重磅发布!一文了解42个专科全国前五强!


更多科普文汇总

5.1 裴医生关于就医的文章

 裴洪岗:看病要不要找熟人?
 裴洪岗:父母病了,孩子吃药
 裴洪岗:如何找到靠谱的医院
 裴洪岗:如何找到靠谱的医生?
 裴洪岗:体温高就说明孩子病情重吗?
 裴洪岗:当医疗环境和理想有差距,如何应对孩子生病?
 裴洪岗:为什么医生科普的那种医疗,在医院里很难体验到?

5.2 关于医患关系的文章

 京虎子:有一个看病逻辑似乎不对
 裴洪岗:医生说法不一样,该听谁的?
 怡禾健康:孩子看病为什么那么难?(语音)
 罗百竹:如何理性且有效投诉乱开药的医生?
 叶月幽:医患沟通│如何安抚焦虑的患者及家属
 现代育儿百科:为什么连三甲医院的医生都不会治感冒?
 果壳:儿科的误诊率这么高,真的是因为医生不负责任吗?
 微微辣vera:这医生明明网上循证,为何门诊给我娃开中成药?
 罗百竹:震惊!看看有些基层医生是如何治疗儿童感冒?一堆错误用药!
 罗百竹:我被这个医院1.5元的挂号费惊到了!但这反倒引起了我的担忧!
 长沙湘雅二院某医生太令人震惊!患者如何避免被开无效的高价药物/产品?
 湘雅二院刘翔峰涉嫌严重违法移交纪检监察,如何避免遇到刘翔峰这类医生?

5.3 家长学习科普的意义

宝妈分享:我娃也是不到七个月,六个月的时候有过发烧,两天退了。这次一直在38度到38度6之间徘徊。反反复复烧了5天,今天脸上身上起了很多疹子。我才确定是幼儿急疹。基本应对方法是,发烧难受或者超过38度5,就吃泰诺林,0.8到0.9ml,平时让娃挂在身上吃奶。开空调,穿的很薄,散热,有时会多洗澡几次。小孩精神状态一直还可以,不过有时被烧的没点笑容,哼唧,之前一直没有就医,今天忍不住了网络问诊,医生让我检查血常规之类的。今天第五天,我坚信今天最晚明天就会好转,一直在观察,好在宝宝终于好了,真是煎熬。我的心得体会是,孩子生病,妈妈心里有数,知道正确处理方法,最大的阻力来自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每次孩子生病都要抵御各方轮番轰炸,还有猪队友,我心态几乎要崩了,没办法只有熬,年纪大了人思想认知真是无法改变,即使按照我的方法来处理问题,每次都处理的很好。爷爷奶奶趁着我出门学习还偷偷给吃药。科学育儿之路,漫长,好在和我同龄的人,认知提高了很多很多,真的欣慰。童爸提醒:也要同时注意就医条件。


推荐阅读:

 一个不学习的医生不如一个爱学习的妈妈!(2021年版)

 做循证妈妈太难了!我现在理解的妈妈,不亚于一个博士学位!

 宝妈咨询:学习循证医学的我,实践两次后却变成了全家人的嘲笑对象!

 罗百竹:科普知识不能代替医生给孩子看病,那我们学习科学育儿的意义在哪里?

 罗百竹:新宝妈花几分钟快速获取童爸多年汇总的1000个知识点,进入科学育儿的新世界!

 罗百竹:我几乎踩遍了育儿路上所有的坑,就如同无数的新父母踩过一样!但是我最终醒悟了!



- End -

【童爸育儿】公众号的对话框发送/回复关键词就医看医生就可以获取此文的最新版本。

发送关键词 新生儿、儿童用药、发烧、发热误区、退烧、热性惊厥、幼儿急疹、尿路感染、感冒、流感、鼻涕、咳嗽、化痰、支气管炎、肺炎、脑炎/脑膜炎、急救、头部、狂犬病、破伤风、验血、CRP、拍片、付费咨询、健康群 等就可以获取对应的科普文章,发送【关键词】三个字就可以获取所有的关键词列表。

8个月宝宝蛋蛋里竟然有颗螺丝钉,妇幼医生多看一眼救了一个家庭?童爸汇总的关于疝气、睾丸、阴茎、肛周脓肿的科普文章

2024-11-24

奶奶为除头虱用敌敌畏给孩子洗头,孩子因此中毒!网友:我以前也经历过!童爸汇总的关于儿童头发和成人头发的科普文章

2024-11-23

27岁女子祛斑手术10天后离世,家属疑麻药敷用过量。无论祛斑还是点痣,建议到正规的医院!童爸汇总的关于麻醉和镇静的科普文章

2024-11-21

月嫂把娃卡介苗脓包挤了还消毒,卡介苗就白打了吗?新生入学要做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到底应该怎么做?

2024-11-20

网友质疑父母让4岁女童独自坐地铁!父亲回应:这不是冒险,在她能力范围内。请问四岁孩子能独自乘坐扶手电梯吗?

2024-11-19

网友:我最近在小红书上刷到好多新生儿鲑鱼斑建议打激光的,是不是医院又开始创收?夏天成人身上的小红点又是什么?

2024-11-18



本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科普信息汇总,不能替代个人的任何医疗诊治,个人医疗问题请咨询靠谱医生。


童爸育儿
童爸育儿,童爸关注儿童健康、阅读、教育、靠谱买等话题,童爸新浪微博为罗百竹,感谢朋友们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