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亲们,我想问问,到底是抽动症严重些,还是多动症严重些,还是多动症混合抽动症更严重?
童爸回复:不能简单说多动症更严重,还是抽动症更严重。因为这两种疾病,都是有轻有重的。严重的多动症比轻微的抽动症更严重;但是严重的抽动症比轻微的多动症则更严重。而且相当高比例的抽动症患儿是合并多动症的,但多动症的症状可能相对较轻。要注意出现发育障碍的儿童,病情往往轻重不一。
抽动症儿童经常合并其他问题。一个纳入3500例TS患者的大型国际登记数据库中,共病包括多动症(60%)、强迫症(27%)、强迫性行为(32%)、学习障碍(23%)以及品行障碍/对立违抗障碍(15%)。我个人感觉是抽动症儿童几乎都会合并有一些多动表现,只不过大多数可能达不到多动症的诊断标准。一种疾病它是有一个诊断标准的,低于这个标准,我们就不会诊断为这种疾病。大家再想想多动症是怎么诊断的?实际上是一个结果导向的诊断,也就是说最后导致了社交损害和学业损害(六岁内),就可以诊断多动症。对于发育障碍类疾病,可能从正常孩子到这个疾病的诊断标准之间,会有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例如有100个孩子,都存在着某些抽动行为,但是轻重不同,按照严重程度打分从1到100分。那么可能高于40分的孩子,就会被诊断为抽动症(TS)。而低于20分的,就不会被诊断为抽动症(TS)。实际上,你在抽动症的儿童身上多多少少能看到一些多动的情况,但是多动的严重程度不一。有一部分抽动症儿童,可以同时诊断多动症。但还有很多抽动症儿童诊断不了多动症,实际上也有着多动的一些表现。
最近几年,国内儿童抽动症的发病率可能有所提高。根据一些资料,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汇总患病率为7.2%,而抽动症(TS)患病率0.52%。估算一下,一个45人的班里平均有3.2个多动症儿童,而4-5个班级里才有一个抽动症儿童!
因为发育障碍类疾病从轻到重、再到非常严重,它往往是一个连续谱分布。不是你见过一个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孩子,你就完全知道了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是怎么回事。相对来说,我觉得抽动症孩子的表现似乎一致性更强一些,但是个体差异也很大。你要多理解这三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也可以在评论区谈谈你的看法。
“如果你见过一个多动症儿童,你就只见过一个多动症儿童。”
“如果你见过一个抽动症儿童,你就只见过一个抽动症儿童。”
“如果你见过一个自闭症儿童,你就只见过一个自闭症儿童。”
下面是抽动症的典型症状,但是某个具体的抽动症儿童只会出现其中一部分症状,而不同的抽动症儿童的表现可能差异性极大。只有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才是抽动症的核心症状,而其他的症状不是核心症状。抽动症儿童共病情况比较多(高达88%),例如有的孩子啃手指很严重,我觉得可能是合并了一点强迫行为。抽动症一般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有些孩子可能会达到学习障碍(一种疾病)的程度,有些孩子不会达到。儿童抽动症发病年龄通常为2-15岁,平均发病年龄是6岁。在抽动症早期,抽动症儿童更多表现为频繁眨眼睛,往往会持续数周(例如3-4周),然后好转,但再过几个月又会反复出现。如果孩子仅仅是数周眨眼睛,一般无法直接诊断抽动症,或者只能诊断一个暂时性的抽动症。一般情况下,孩子有压力或看电视/打电子游戏时症状就会变得更频繁/严重。根据我的经验,对于低龄儿童,一般放假了症状就会逐渐消失(甚至是立即消失),开学后症状又会逐渐出现,随着学习压力和考试的到来症状会进一步加重。但是9岁以上儿童,可能不符合这个特点。网友:抽动症你们到底给孩子吃的啥药啊怎么做才能好?童爸回复:抽动症唯一的药物是时间——家长要有耐心陪伴孩子成长和发育。这个真相虽然很残酷,但是家长要有勇气面对真相。这是童爸健康里的热心朋友分享的内容:《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行为处方系列:给抽动症患儿家长的温馨提示》
目前有研究发现,过敏性鼻炎儿童中的抽动症发病率更高一些,提示这两种疾病之间有一定联系,也提示抽动症很可能也是一种文明病——很可能欧美的发病率高于亚非,我国城市的发病率高于农村,现在的发病率高于二三十年前。我建了两个抽动症群,两个群合计已经有500多人了。如果你要加群可以在这篇文章下面留言,留言格式为:我家孩子(男孩/女孩)X岁,确诊/疑似抽动症,我要加抽动症群,我推崇循证医学+不信中医中药。如果你需要获取抽动症、多动症、孤独症(自闭症)的全面医学资料,你可以来群里索取,你也可以给我的新浪微博@罗百竹 发私信索取。
最近几年,国内儿童抽动症的发病率可能有所提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汇总患病率为7.2%,而抽动症患病率0.52%。如果估算一下,一个45人的班里平均有3.2个多动症儿童,而4-5个班级里才有一个抽动症儿童!但是要注意出现发育障碍的儿童,病情往往轻重不一。#童爸一句话科普# 多动症和抽动症这类发育障碍都是家长需要长期面对的一个问题,在疾病诊断后95%还是要靠家长的学习,而不是靠医生。
网友:现在真的好多娃都有抽动症,我带娃来玩蹦床,5分钟就看到2个娃有抽动症。童爸点评:前不久,在甘肃青海旅游的路上,我和童童在候车时遇到了一个来自北京的高一孩子,童童还和那个男孩聊了几分钟,那个男孩一看就是有典型的抽动症。之前我在微博上看到这个视频,里面这个北大高材生也明显有抽动症。这个视频提醒我们,抽动症也可能不影响孩子考北大的博士。@学霸师兄:探索兴趣之道,北大高材生建议:“不妨深入阅读相关领域的两本书!”经常遇到家长咨询3-6岁孩子出现频眨眼!这里我要提醒一下——抽动症在最早期有可能仅仅表现为频眨眼,这种情况往往会持续一两个月之后自然消退,但在一两年内可反复出现。如果孩子到了6岁后出现越来越复杂的一些躯体症状,则要高度怀疑抽动症。当然孩子频眨眼,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不一定都是抽动症。一般来说,不管哪种原因引起单纯频眨眼,在6岁内多有自限性,一般也不需要药物干预,都是以观察为主,自然会逐渐消退。仅仅单纯的频眨眼一般无法诊断抽动症,往往只能给出一个——短暂性抽动的诊断。短暂性抽动发生于多达10%其他方面正常的儿童,并可能在数周或数月内自发缓解。大多数有简单运动抽动的儿童不需要治疗。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抽动一旦开始,往往会持续下去。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短暂性抽动和持续性运动及发声抽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不是独立的疾病。每年开学后,就会有很多家长咨询——小学1-3年级孩子开学后频繁眨眼、清嗓子(嗯嗯嗯)、嗝嗝叫、做鬼脸......这是怎么回事?这要警惕儿童抽动症!抽动症平均发病年龄约为6岁,男孩是女孩的3-4倍。大多数抽动症儿童在六岁发病(少数会更早),小学2-4年级病情会逐渐加重,并且放假后症状很快减轻,开学后症状明显会加重(更大的孩子可能并不如此)。在孩子压力过大的时候,症状往往也会加重。如果高度怀疑孩子得了抽动症,应该去当地三甲儿童医院的儿童神经内科就诊。有的医院也可能设有抽动症科室。有经验的儿科医生、儿保医生、儿童神经内科医生,一般可以根据孩子的典型症状和病史准确诊断抽动症。抽动症是根据孩子的症状和病史来诊断的,医生做的所有实验室检查实际上都是排他性检查,可以理解为了鉴别诊断。医生一般会在面诊和询问病史后,要求孩子做一些实验室检测,例如抽血、脑电波等,这些往往是排他性的检查。注意抽动症患儿经常合并缺陷多动障碍(ADHD)、强迫行为/强迫障碍、睡眠障碍以及其他相关疾病。很多人以为抽动症儿童的问题就仅仅是“抽动”,实际上你只要加一个抽动症患儿群,你就会发现抽动症儿童的特点绝对不是仅仅抽动而已,往往还伴有其他种种表现。虽然这些表现,正常儿童可能也有,但是抽动症儿童的发生率往往更高。我现在认为抽动症也可能属于谱系障碍,也就是从正常儿童到轻微的抽动症儿童,再到严重的抽动症儿童,这中间有个连续的谱系变化。你找不出一条界限可以严格区分正常儿童和抽动症儿童。抽动症是有基因和神经学基础的,抽动症状就像是海面上的浮冰,最早/最容易被观察到而已,实际上水下还有90%不容易看不到的的问题。例如很多抽动症儿童,在更小的时候(例如2-5岁)都话很多、好动、难入睡、睡觉要牵手要大人陪、晚上特别怕黑,后来才出现抽动症状,例如频眨眼、发声抽动(发出嗯嗯嗯的声音)等。等上了小学一年级,你会发现他学习也会出现困难——简单的知识学了忘,忘了再学,学了再忘!上课老师讲了,回来似乎啥都没记住;家长讲了好几遍,似乎会做了;但过了几天考试,又错了;家长再讲,似乎又会了;但是再考试时又错了!那简直就像个无底洞,很多家长最痛苦的记忆就是这个……@罗百竹:之前我看过这个视频,再次推荐——“我被人投以奇怪的目光,但错不在我。” 年仅12岁的英国少女露茜·玛丽便是其中之一,她以自己的经历写了一本书。童爸点评:抽动症状一般都是不由自主,孩子难以控制的。抽动症对孩子的伤害,更多是因为“奇怪的声音和动作”而遭受的误解(误以为是孩子故意捣乱)等这类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所以,抽动症基础治疗的第一步,并不是吃药,而是对患儿、家长、老师及其他所有与之接触的人的教育,让他们了解这种疾病,避免误解,减少孩子因抽动症产生心理和社会功能障碍的可能。当然,如果孩子的症状过于严重,也要考虑使用一些药物控制症状,从而缓解孩子的症状。但请不要使用任何中成药和中药。
目前有研究发现,过敏性鼻炎儿童中的抽动症发病率更高一些,提示这两种疾病之间有一定联系。如果你需要获取抽动症、多动症、孤独症(自闭症)的全面医学资料,你可以在评论区留言索取,也可以给我的新浪微博@罗百竹 发私信索取。
一、嗝嗝老师让很多人了解抽动症
二、抽动症平均发病年龄约为6岁
2.1 抽动障碍和抽动症
2.2 抽动症的表现
2.3 关于抽动症的治疗
2.4 大多数抽动症会自行缓解或消失
2.5 抽动症和过敏性鼻炎的关系
2.6 抽动症和孟鲁司特钠的关系
三、给抽动症患儿家长的温馨提示
3.1 儿童抽动症95%靠家长
3.2 专业医生开出的抽动症处方
3.3 宝妈分享抽动症案例
四、抽动症更多资料
4.1 抽动症相关网站
4.2 精神卫生686:抽动症科普视频
4.3 关于抽动症的电影
4.4 关于抽动症的书籍
五、大多数抽动症患者存在共病
5.1 抽动症常存在共病
5.2 抽动症常合并多动症
5.3 抽动症可合并强迫症或强迫行为
5.4 睡眠障碍
5.5 关于退褪黑素
5.6 其他行为和心理社会问题
笔记:童爸汇总的关于抽动症(妥瑞氏症)科普文章
分类:科普文章汇总——抽动症
关键词:抽动、妥瑞、妥氏、tic、Tourette、清嗓、秽语、嗝嗝。
- END -
在【童爸育儿】公众号的对话框发送/回复关键词【抽动症】就可以获取此文的最新版本。
发送关键词 儿保、发育、语言、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脑瘫、癫痫、康复、肌张力、幼儿园、就医、付费咨询、健康群 等就可以获取对应的科普文章,发送【关键词】三个字就可以获取所有的关键词列表。
本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科普信息汇总,不能替代个人的任何医疗诊治,个人医疗问题请咨询靠谱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