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美青年国际交流项目:
中美教育比较
Comparative Studies on Chinese and American Education
浙江外国语学院×美国密苏里南方州立大学
该项目为浙江外国语学院与美国密苏里南方州立大学的中美青年交流计划的一部分,旨在通过比较中美两国的教育制度、实践与改革,为中美大学本科生提供一个理解教育的多元与跨文化视角,提升其教育的国际视野。
01主讲教师
陈玉玲,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史、乡村教育以及教师教育研究。她主持并完成省部级课题2项,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课题3项。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2部,在《高等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现代大学教育》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代表性成果有《国民政府初期对高等教育的整顿》《乡村教师激励的创新设计:社会流动支持的视角》《历程、特征与优化:我国中小学生学业负担治理研究》等。
02课程内容
线上第六课
《当代中国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与实践》
Thoughts and Practice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Educators
北京时间2024年10月15日8:15,美国时间2024年10月14日19:15,2024年《中美教育比较》第六课开课。陈玉玲副教授以“当代中国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与实践”为主题,主要介绍了于漪和叶澜两位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高度赞扬了她们对中国教育事业的杰出贡献,加深了浙江外国语学院卓越师范班、未来教育家班对本国教育杰出代表的认识。
讲座第一部分
1929年2月7日,于漪生于中国江苏省。她凭借不懈努力与才华,在复旦大学教育系毕业后踏入教育领域。1978年,她被评为“特级教师”。同时,于漪还是中国国家语言学会会员,曾任国家高级中学汉语教学研究协会副会长,为推广汉语和规范使用做出了贡献。她的成就得到了广泛认可,荣获“国家杰出个人”、“国家教学与教育模范”等称号。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主席授予她“人民教师”国家荣誉称号,以表彰她卓越的教育生涯。这是对她卓越教育生涯的最高赞誉。
于漪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中文教育和教学以及教师职业上。她提出了“教授中文,教育人们”的核心理念,并强调“团结、工具性与人文主义的统一”。在中文教育与教学方面,她致力于“教中文,育人”,坚信教育是一项需要用一生去拥抱的伟大事业,与学生的当下和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她的教育理念强调通过中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思维能力,认为中文教育不仅广泛应用于语言教学和写作,更在意识形态和道德教育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她倡导将人文精神融入中文教学之中,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认为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传承和个人表达的重要载体。这一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被纳入国家课程标准,成为指导中文教育的重要原则。
于漪的教育经历很丰富,她于1959年至1962年间在高中担任语文教师,并于1963年至1984年成为了一位著名教师。而自1985年起,她成长为一名教育家,继续在教育领域发光发热。于漪给中国教育界带来巨大的影响,她坚持“教中文,育人”的思想,以人为本,重视人类理性,并呼吁树立中国的教育自信。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教育思想写入中国的国家课程标准。她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以及未来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讲座第二部分
叶澜,中国著名教育家,1941年12月生于上海,196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本科,留校任教50余年,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终身教授,首创并主持“新基础教育”研究与“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建设30余年。先后被评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等。
叶澜认为一切教育教学改革的起点都是价值观的转变,而教育的转变应该从价值观的转变开始,她批评中国教育过分注重明确的结果(如考试、评估、奖励等),而忽视了教育的本质是改善师生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
除此之外,叶澜还强调新基础教育论的重要性,其中包含四个“还给”:
(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2)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班级氛围。
(3)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鼓励教师发挥创造力,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提升教育质量。
(4)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强调师生在精神发展上的自主权,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成长机会,激发师生的内在动力和活力。
属于“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叶澜创建了“生活实践”教育学校,同时强调教育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改革需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通过中国特色教育改革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她的研究和实践涵盖了基础教育、社会科学和高等教育等多个领域,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理论体系。
除了理论研究,叶澜还做了许多教育实践,如参与新基础教育改革,创办“生命”实践教育学校。该学院立足于基础教育理论研究、学校转型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建设,立足于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建设以及当代语文教育建设。
小结
于漪、 叶澜这两位杰出的教育家,以卓越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中国的教育面貌。她们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对中国乃至世界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03学生感悟
图文 丨 王晓雨、王逸然、蒋高勤、张利未
排版 | 林贝琪
审核 | 杨凯良、吴亭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