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万物的发酵之母,却正被人类之子所抛弃

美食   美食   2024-02-29 20:04   四川  

不是人类发明的发酵,

而是发酵创造的人类。

文 / 汪柯宏 付永军

之前,我们在饭友群里推荐贵州红辣酸汤,一位饭友随即提起了酸汤的尘封往事——贵州自古缺盐,当地先民就想出以酸代盐的办法,于是酸汤、酸食才得以诞生。

还有一种说法是,做酸是为了更好地储存食物——“以前我们这里很穷,常常吃不饱饭,就要想办法把地里面能吃的都储存起来,我们这里的老人家都这样做。”贵州荔波者吕古寨的当地老人如是说。

先天的缺陷与艰难的环境却换来了勾魂的美味,劳动人民用智慧让贵州成为了世界顶级的发酵食品产地。

▲用酸汤制作的酸汤鱼 摄影/张琪


味觉的安慰
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地带过渡的群山里,层峦叠嶂,河流纵横,如果要问这里的空气是什么味道?答案是酸味
发酵的酸,是贵州饮食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饮食的本味之一。

《黄帝内经》记载:南方者,天地之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环境会让人本能地寻找满足身体所需的口味,所以贵州当地人才那么喜欢食酸。

布依族人聚集的者吕古寨,始建于明朝,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如今村子里近百户人家都会做酸,就像吃饭喝水一样稀松平常。村里莫家叔公的房里,就放置着很多酸坛,食物发酵后刺鼻的味道飘散在土坛周围,包括豆豉、糟辣椒的酸与酒香。

酸已融入于他们的血液中,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吃,喝酒的时候吃,过节的时候吃,下地劳作的时候也吃。

他们把酸食称为yìn)。关于䤃的记录最早见于田汝成的《炎徼纪闻》,制作方法是将荞灰和高粱粥酿成酸汁,再与鱼和禽肉一同入坛,然后密封储存。

这样的酿造方法发展到如今也有改变,比如我们的酸汤制作人秦华,是家族酸汤制作的第四代传人,有了四代人的经验,却还在不断地改良配方,才达到如今的口感。而且,选料必须生态。

这样做出的红亮鲜香的酸汤,醇厚又开胃,怎么也吃不腻,非常下饭。

像秦华一样坚持生态的还有陆小妹,她是第一个在荔波经营臭酸火锅店的人。在此之前,她的丈夫去广西柳州拉煤,经过甲良时不慎坠落,这里的坡又高又陡,去世的时候才31岁。

之后,她只能独当一面,带着两个孩子。做生意从摆地摊开始,最后快40岁了才开饭店。虽然半路出家,但她做的臭酸火锅声名远扬,被食客夸正宗,还登上了纪录片《沸腾吧火锅》。

除了用的臭酸正宗(现在她用的臭酸是从外婆给的一小坛发展来的,已经有100多年了)之外,她还透露了更多秘诀——第一点便是“生态”,她从山上挑担下来的当地农民那里买蔬菜,不打药也不施化肥,用到的五花肉也是乡下按老一辈人方式养的猪,吃的是粮食;秘诀之二是“新鲜”,材料都用应季蔬菜,冬天是牛皮菜和青菜,夏天有红米菜、蔊菜、红薯尖、荠菜、广菜,变化也成了优势。

这样做出的臭酸火锅吃起来真的很香!(虽然闻起来也真的很臭,陆小妹的女儿曾在南宁家里煮过一次,结果味道弄得整个楼道都是,还被人举报说有人家里马桶爆了……)

其实,“生态”、“新鲜”也是如今发酵的灵魂所在。《发酵完全指南》的作者桑德尔,就是一位十足的发酵狂热爱好者,他平时也会用上生态、新鲜的食材发酵自制,甚至有时恨不能同时进行几十种不同的发酵,也会孜孜不倦地对所有人讲述发酵食物的惊人疗效。

对他而言,发酵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系列的美食艺术,一次多元文化的冒险。他憎恶标准化、大规模的食品工业,这是发酵食物的对立面,充斥着化学防腐剂、工业副产品、基因改造等阴暗面。

食品工业,把食物改造成了进攻性的市场销售,改造成了大公司从地球和人类身上榨取利益的很多领域之一。

而发酵这条路,已经走了上千年,现在却因为食品工业的高速运转被遗忘在时间和空间之外……发酵,源于自然的犒赏,还原被人类遗忘的美味宝藏,让食物重新回归食物。

▲贵州本地小番茄“毛辣果”,

我们生态酸汤的原料也有它

摄影/蒋世良



团体的标志
仅仅因为回归食物本味,才让全世界那么多人疯狂迷恋发酵吗?

No!”,来自美国底特律的发酵爱好者诺珊说,“这让我感到能在这虚浮的世界中扎根,也让我重温昔日先民时时感知四时递嬗(shàn)的旧时生活。在全然现代的世界中,能有机会培养这种感知,我实在感激。”

发酵,承载先民的智慧,存在于历史上的每个时间点,也存在于世界上的每个角落。

它有一种魔力,能让草原民族将四千年前偶然发现的一株菌落传承至今,能让阿拉斯加的淘金者每天怀抱着酵母进入梦乡,能让朝鲜半岛上的邻里变得更加友爱团结,能让因纽特人在冰天雪地中也能健康生活,也能将太平洋中红鳍东方鲀体内的剧毒化于无形。

发酵的地方,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有力地塑造了自己的生活,也被发酵所塑造。发酵的食物,传播着祖国的味道,将原属同一团体的人们联系在一起。

比如法国诺曼底的苹果酒——文学大师福楼拜在他的《思想录》中写道:“我是个野蛮人,我浑身肌肉懒散,神经反应迟钝,有着绿眼睛和高大的身材;但我同样有冲劲、固执、暴躁易怒。所有的诺曼底人都是像我们这样,血管中流淌着苹果酒。这是一种酸酸的发酵酒,有时会让酒桶的木塞子跳起来。”

比如瑞典的鲱鱼罐头——对,就是那个被誉为“史上最臭食物”、“与生化武器相媲美”的鲱鱼罐头!2014年,瑞典的一个船屋发生火灾,大火不断向外喷射,接连发生爆炸。紧接着,从船屋中散发出的恶臭味扩散到几十公里外!后来调查发现,船屋中存放了大量的鲱鱼罐头,这些鲱鱼罐头在受热后膨胀、炸开。据说,当时参与灭火的消防员们产生了巨大的心理阴影……

但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瑞典人每年基本上都要消灭掉800吨的鲱鱼罐头,这对人口1000多万的瑞典来说,消费量已经很大了。每年8月的第三个星期四,他们还会专门举行鲱鱼罐头的派对。瑞典农业部部长也曾经公开支持这种发酵鱼!

为什么他们如此喜爱臭气熏天的鲱鱼罐头?因为,这已经演变成了瑞典的一种传统习俗和影射文化。它被本地人认为和他们的历史息息相关,它是团体的标志,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一位在20世纪初移民美国的芬兰老人,已经快100岁了。有一天,他问他的儿媳是否知道怎么照看“种子”(“种子”是芬兰人的自制酸奶viili所用酵母的名字,这种酸奶是非常典型的浓酸奶,所用酵母代代相传)。

儿媳宽慰老人,说她知道怎么照看。然后,老人在第二天晚上就去世了……

对于移民者来说,酵母是他们在新的国家能够继续生活的保证。新的国家、新的生活,但不能不保留住祖先的根。对于这位诞生于芬兰土地、生活在美国土地上的老人来说,酵母就意味着孕育他的芬兰家庭。

▲“战斗力”超强的鲱鱼罐头



生命的延续
这位百岁老人不止通过酵母知道他的根在哪里,还知道酵母将一直延续,就能确信生命将会一直继续,即便他自己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发酵,不确定最初是哪个群体和地方发展起来的,但在历史开始之初它就征服了全世界。不是人类发明的发酵,而是发酵创造的人类。

发酵,是“生死轮回,一再重生”的。

它呈现了微生物分解掉死亡的动植物并将其转化成植物养分的过程。正如微生物学家李普曼在《乡村生活里的细菌》一书中所写,微生物把活的世界和死的世界联系起来。它们是伟大的清道夫,它们让碳、氮气、氢气、硫黄和动植物尸体里的其他元素恢复循环。没有它们,死尸会越来越多,而活的世界会被死的世界所取代

比如我们有机生态农业的酵素、堆肥,也是一种自然的、生物的、自我生成的分解过程,它能够增加土壤肥力,滋养植物。与其相对的化肥,正迅速消耗着各地的土壤。虽然短期来看更加有效,但却破坏了土壤的自我调节功能和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前几天,我们就去了国内做酵素农业非常厉害的刘小平老师那里学习,很多经验我们也将借鉴运用到自己的农场中。

可持续的有机生态农业,才能做到像发酵一般“生死轮回,一再重生”。

发酵的轮回,还关于人,关于生命。从呱呱坠地到走向坟墓,我们的人生已被发酵食物设下了路标。

比如,出生。在肯尼亚和乌干达的新生儿起名仪式上,外婆要把孩子的手指浸在啤酒中。如果他吮吸手指吞下啤酒,就表明接受了名字。亨利四世的降生也是如此,他的祖父亨利·阿尔布雷用一瓣蒜和朱朗松葡萄酒沾上他的嘴唇,希望他强壮过人、远离疾病。

比如,结婚。中国绍兴,有一种用糯米酿造的酒,名曰“女儿红”。根据绍兴的习俗,如果生了女儿,就要种上一棵树,在树下埋上一罐女儿红。女儿长大出嫁时,树用来做家具,酒则成为嫁妆,在婚宴上供宾客享用,这也是名字的由来。

比如,葬礼。越南的埃地族和嘉莱族举行葬礼时,人们要为死者准备一罐米酒,用麦管吸取,再浇在死者身上,紧接着是家庭成员按照严格的顺序轮番喝酒。德国、俄罗斯、拉脱维亚等在葬礼时都会用到酒。

“烧煮能消毒,但也杀死了食物。发酵则刚好相反,它使食物生机勃勃。”几千年前,人类明白了这一点,从而将发酵食物视作“出生-死亡-重生”之循环的象征。之后,人类也让发酵参与了自己生命的各个阶段。

我们把发酵推向神坛,也精心照料,就像对待孩子一样。

古时候,机密的“配方”、操作的技巧、发酵的方法在师徒间代代相传,有些老酵母甚至存在了好几个世纪。

现代,酿造师们也时时刻刻记挂着自己的“发酵孩子”。当时,发酵设计师小仓拓正与一位酿造师喝酒聊天,酿造师突然放下酒杯说,“啊!曲菌在叫我了,我得去看看。”说着就往酿造窖跑!这位酿造师,也是古今中外众多发酵从业者、爱好者的一个缩影。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发酵象征着食物制作的极致。

▲工人正在清理蒸馏后的酒糟 摄影/陆宇堃

可是,继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的巴氏杀菌法出现后,西方人脑中,甚至发展到全球的人脑中,哪怕是最小的霉斑仍会让人提心吊胆。发酵物就是腐烂、有毒、污染的代名词。然而,最严重的中毒事件都是由不合规定的消毒罐头或冰冻事故引起,也就是因工业手段而产生的。

发酵食物没有工业产品健康,这种说法大行其道,一些食品工业家们还在没有巴氏杀菌的发酵食品上播下怀疑的种子。

其实,发酵的确能带来很多营养方面的好处。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曾发表了多篇文章来突出发酵食物的价值,推荐食用发酵食物来改善世界上贫困人口的营养,提倡在非洲和南美使用传统的发酵粥来降低幼儿死亡率。

而且,食品加工工业只存在了百年,人类驯化微生物的历史却有几千年。我们的先民能够活下来,多亏了酸汤、盐水浸泡的鱼以及装满肉和发酵白菜的腌桶。



【参考资料】
1. FARLAND编辑部. 远方之地:吃酸!发酵塑造的地方文化与都市生活. 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23.
2. 桑德尔·埃利克斯·卡茨. 发酵完全指南:风味、营养和方法.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
3. 玛丽-克莱尔·弗雷德里克. 不生不熟:发酵食物的文明史.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
【封面来源】张琪、陈伟红

往期精彩原创——
◇洋猪入侵中国30年:正在爆发的一场灾难,21种地方土猪已经灭绝。
◇被封死的城,回不去的村:被我们忽略了的乡村文明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五年了,你的家乡变化大吗?
中国3亿多人患有隐形饥饿,食物营养都去哪儿了?
真实的中国农村:高速增长的癌症发病率,平均寿命只有68岁
◇“一个人的成功,是看他报效了社会多少” | 中国企业家的精神
“他举着一根稻草,与人类的欲望作战” |那些日本的笃农家
儿童性早熟:有多少父母的无知,都在用孩子的未来买单
四千年的原产国,不到二十年,彻底失去了大豆主权
所有流行疫病,都是大自然对贪婪人类的惩罚和警戒
中医衰落的100年: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黑中医的?
中国农业70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那些时代洪流中的新中国农人
“我们想保护的那些老品种,75%已经消失在餐桌” |  不该消失的基因
看不见的垃圾 | “全球50%的人,身体里都含有微塑料”
“世界上100种最危险的生物,已有51种入侵中国”  | 中国物种入侵现状
这不是错觉,你吃的西红柿真的没有了小时候的味道。
◇“农业,正在成为我们最大的污染源”  | 四十年里的水污染
◇土鸡专辑  |  为什么我们的鸡肉越来越没有味道?
◇返乡青年专辑  |  那些回到乡村的年轻人,你在家乡还好吗?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食味背后的故事——

希望你的每一个“在看
都是发自内心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