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巧案】小儿超高热42℃多日不降,且看经方3剂稳定退烧

文摘   健康   2024-04-08 11:42   北京  
此案有些特殊,孩子先是反复发烧2个多月,3月1日开始发烧至体温计顶格42℃以上,尽管是腋温,但这么高也很少见。3月11日来诊时,也让家长用随身带的体温计测了一下,仍然高烧。
当天在群里聊,也怀疑体温计是否坏了。但孩子有明显身热感,觉得腋下烫。此外,上图是11日初诊和13日复诊,家长用同一体温计测的结果,也证实没问题。
发烧这么久,喝了两天药,第三天来复诊,体温就正常了。前几天想起来回访了孩子的情况,家长说之后一直正常。
下图是家长记录的整个发病过程的病史。3月1日之前反复因肺炎流感发烧,主要是西医治疗。而后是外地一位中医治疗的,家长反馈,当时医生说喝药后会体温再升高,但体温升高到40多度后就不降了,诸药无效,一直持续到3月10日。
最后也是这位医生推荐家长来找我面诊的。
其实这位老师的治疗思路有很多可取之处,但从我们的角度来看,不足主要在药量上。
孩子虽小,但比较胖实,药量小则难抵病势,反而更易“轻佻”地将病症勾引起“兴致”,这也是有人用小剂量方子反而症状加重的原因之一。

来看面诊记录





患儿,男,11岁。24.03.11就诊。

主诉:反复发热2月余。

病史:见上图

刻诊:腋温高,早晚均42℃+,周身、额头皮肤不热,头晕偶头痛,易汗出,易口渴,偶咳嗽,有痰咳不出,关节酸痛,微恶心,无口苦,食纳睡眠及精神状态可,时胃脘左侧或左腋下及脐下痛,腹泻,4次/日。

舌象:舌边尖红,苔白粟腻。

脉象:两寸浮弦,关尺沉弦滑。
此案之辨证,病位来说,腋下两胁是少阳厥阴地界,头面四肢是太阳少阴地界。六纲是少阳病(邪高痛下)合并太阳中风(热多寒少)。
再辨下寒热轻重,就该知道选方范畴了。
用方的思路,要我来说有三种角度。
1.如上截图里我说的,小阴旦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去桂加黄芩牡丹汤+花粉,-芍药和大枣。

2.小阴旦汤(少阳邪高痛下)+桂枝黄芩牡丹汤(太阳中风热多寒少)+杏仁(降逆止咳)、葛根和花粉(解热养津、治热利)

3.将柴胡桂枝汤化简为阴旦汤+小阳旦汤,再加杏仁、丹皮、葛根、花粉

处方

前胡30g 黄芩20g 生姜20g 炙甘草15g

桂枝30g 杏仁10g 花粉20g 葛根40g

丹皮20g

3剂,每日1剂,日3服。
点击进入小程序查询相关方剂内容。

复诊:24.03.13

刻诊:刻下查腋温36.3℃。前日服药后面部起疹、肿胀、头痛,伴腹泻加重。近两日仍每日腹泻4-5次,无汗,不口渴,偶咳嗽,身微酸痛。

今日腹痛加重,于儿童医院检查,彩超影像表现:胃内积气,幽门未见异常,小肠内散见积气积便,脂肪肝。血项正常。余无异常。

补述不时腹痛近4年,曾诊断肠炎,既往曾易便秘,后渐易腹泻,水声肠鸣,肠鸣后即欲腹泻,胃脘左侧肋部、右侧肋下、脐上两侧腹部痛,按压痛、伴硬感。

舌象:舌尖红点,苔白厚腻。

脉象:两寸浮弦,关尺沉弦滑。

复诊时体温恢复正常,转而考虑多年的腹痛腹泻问题,又予生姜泻心汤原方3剂,加以善后。

杨总叨叨叨
有病看病,没病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