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记录
脉象:沉散而滑,寸沉弱。
体态:体格中矮,身形偏胖。
病机分析
此案单从症状来说,可分析出的病机有限。
“怕热、易汗出、盗汗、口苦、下午喜欢饮食凉、小便黄”+“舌根苔微黄厚”等,仅能说明有些轻度的阳明里热及外证。“口粘、夜间小便多、起夜”或与痰湿水饮有关,“舌淡白、齿痕重、苔白”也说明有太阴水饮。
但这并不足以拟定处方,重点要看舌脉。
脉沉散而滑,沉主病在里;散是脉管宽而松散不聚集,指略按下脉管便呈摊开状,不像弦脉用力触按也集中地呈线条样。其脉势不弱,关尺部沉取有力而滑利,这是水盛血虚,导致脉管腔膜紧张度减弱,《脉经》称“散者,气实血虚”。
两寸沉弱,关尺沉滑,是上虚而下实、表虚而里实。实是水饮盛,那么虚是虚在哪呢?
我们再看,患者没有“头晕胸闷气短”的“喘呕眩悸”,没有虚弱乏力,食欲也不错,说明神气及上焦心肺脾胃都不虚。但舌苔偏干啊,口苦、视物模糊,这是上焦津液亏虚,缺润养了。
因此,从“津液输布”和病理产物的角度,是水盛不化津液而上焦津亏。故可总结如下。
三势:病势偏缓(水盛),体势微虚(津亏),药势集中而稍缓。
如此,应该从对治寒热错杂的阳旦类方中选合适的方子,要去水饮、调津液输布,还要清阳明热、温太阴寒。但看诊时没想到特别合适的,就考虑需要合方了。
我们的“方证相应”,和多数人所谓的“方证对应”是两回事。“方证对应”实在“套方”,用症状群去跟方剂的主治证候去对比套用。而我们的“方证相应”背后是“病机相符”和“药症相对”,核心是抓病机,就算是“药症”也要看药对治之病机,“病机所对,主治所及”。而分析病机,肯定不能单用症状分析,舌脉、神色、病因、时机都可能揭示病机。正如本案的舌脉是重点。
方药分析
主方:针对该证主要病机,我选五苓散为主方之一,改为汤剂,既能利水清热、又能温化太阴,其中白术、桂枝一同化水饮为津液,并布散津液使之温升入上焦,而不是单纯的补津液。
因还有阳明里热所致的外证,故选白虎汤为主方之二,其中知母药症的“肢体浮肿,下水”,也可针对舌质齿痕的“浮肿凹陷”。
加减:患者为水盛所致津液输布失衡的津亏,并非单纯津液不足,故减去白虎汤之甘草、粳米,避免助水饮、碍药力。又加百合,辅助“利大小便、除浮肿”,而常言百合能“养阴润燥”,也是通过调整津液输布达到的,同时也含有百合知母汤之意,解决里热。
复诊反馈
分析的头头是道,不过是纸上谈兵,最后还要看疗效。
接下来几周,患者都没来复诊,我多少有点灰心,以为看诊考虑半天,结果没效。等过了一个多月,患者来了,说是出门旅游了,才回来。喝药的时候就见效了,最近几天又有点反复,就才来复诊。
脉象:沉散而滑,寸沉弱。
处方:前方去石膏,加牡蛎30g。
后续
再后来,患者就没来复诊了,直到今年6月初,患者又来了,问了以前的问题,回复后来没再口苦也没别的明显不舒服,就不想喝药了,近几个月时不时血压有点高,就又来找我复诊了。
真是都见好就收啊。
脉象:沉散而滑,左脉散中见细。
3×7/7
加量是为增加主要功效整体力量,加天冬是考虑舌有裂纹,加野菊花是为清热祛风扩脉。
脉象:沉散而滑,两寸沉细。
脉象:沉散而滑,两寸沉细。
处方:前方泽泻加至60g,去野菊花,加防己20g,黄芪20g,增强温化水饮作用。
之后患者又未再来复诊。
声明
本公众号文章所列处方仅供学习交流
非中医专业人士请勿随意试药
扫码添加好友
│求医唯诚│
│诊病惟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