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阅读总结
11月找了一周多工作,感冒了一周多,上了十几天班,没怎么看书,完整看完的数量是以前的三分之一。
其中最喜欢的是马尔克斯的《爱情及其他魔鬼》,这本书又让我找到了阅读的乐趣,马尔克斯真的太会讲故事!
李宏伟的《信天翁要发芽》是很有风格的写作,但我觉得从内容上来说这其实是一种讽刺文学,不是很喜欢。
PKD的《模拟造人》是失水准的作品,这本书他应该分成三本书来写,他把想写的东西塞太多,成了四不像,就像这个书名所预示的那样,人造人很容易变成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
《我破碎的真理子》是漫画,核心情节是救赎。我在书店听到两个女生经过这本书,一个跟另一个说,这是本女同漫画……
小林泰三《梦中的暗杀者》里面是四本以经典儿童文学为蓝本二创的悬疑小说,其实没必要都看了,四本看下来太雷同了;其中世界观的架构也不够完整,不过他还有两本没写就去世了,也许本来是要完整的吧。
还读了一部分韦尔纳·耶格尔的《教化》,周国平《西方哲学史讲义》的第一本。希腊的东西真叫人着迷啊,哲学史进入罗马之后,就全面平庸,作为被迫的斯多葛式人生,没有必要再去听他们叫你平心静气。
2023年12月阅读总结
12月在某著名连锁书店上了二十来天的班。上班感冒了两次。不喜欢这个工作,主要是店内的一些管理员。后来吵了一架,辞职了。
书店上班很累,回来也就没精神看书了。辞职后的几天,恢复了点精力,看了一两本。这几天沉迷看网络小说,没看其他书。其他书也不能让我沉迷。
十二月大概看了六七本吧。
先说说最喜欢的几本。
雷·布拉德伯里的《死亡是一件孤独的事》。布拉德伯里的书总是写得很感伤,是我喜欢的调调。这本书豆瓣评分很低,但我觉得值五颗星。评分低可能是因为他那种带点诗化的语言,有时候让人不知所云吧。
理查德·弗兰纳根的《深入北方的小路》和《幻梦中涌动的海》。弗兰纳根为什么总是开头写得乱七八糟,到了后面就正儿八经得跟以前的作家一样?《小路》比《涌动的海》好,是比较复杂的小说,有关爱情与对人的爱、火焰或激情、诗与人、道德,还有超越与虚无。
齐格蒙特·鲍曼《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公历新年刚过,很快又是农历新年,大家要说两波新年快乐,一般来说,快乐得靠消费。读了这书,再观察过年期间的消费行为,挺搭配。
梦野久作《瓶装地狱》,还算很不错,毕竟不能跟《脑髓地狱》比啊。
其他一些看过就看过的书。
郭小寒《有核:中国摇滚小史》。本来其实挺期待写中国摇滚史的书的,但到手发现是对谈,就有点不是很满意了。但好在讲得比较面面俱到,还算不错。只是中国摇滚现在听得很少了。
看了一些周国平的《西方哲学史讲义》,这套大概看了多半吧,不是很想继续看下去了。这套讲义没讲黑格尔,倒是多讲了蒙田、爱默生这类思想家。整体很好读,适合入门和回忆。
看了一部分彼得·布朗的《古代晚期的世界》,写得很优美,本来想在12月看完,可是后来就沉迷网络小说了。现在1月4号了,我还是没看完它。
2023年度阅读总结
一直没搞过年末的阅读总结,看越来越多人在搞,就说今年总结一下吧。一看,有三十多本喜欢的。而人家都是只挑最喜欢的十本。我挑不出来,因为没有那种最喜欢的感觉,就都挺好吧。挑出来这些,是希望有生之年能重读。
本来想一本一本总结,但后来一想,今年其实读过好几个很喜欢的作家的一些书,那就先列下人名。
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读了8本昆德拉,就把这8本都算在今年里面吧。里面有4本是他的文学随笔,剩下4本是小说。排不出来最喜欢哪本,算都很喜欢,所以就不列书名了。这老头今年死掉了。也没什么可惜的,他死不死,都不影响作品了。我瞅瞅什么时候把他其他几本也看掉吧。本来打算今年读一读昆德拉总提到的什么《巨人传》《项狄传》的,但是这年到头了,也没读。计划失败。
读了两三本萨拉马戈。比如《失明症漫记》。这本是重读,几年前读过一次了,这次再读,还是觉得写得很厉害。《复明症漫记》没重读,但应该一起读的,两本书合起来看,会更有意思。本来今年可以读掉《修道院纪事》的,但很遗憾,没读掉。
鲍里斯·维昂也是我很喜欢的作家,今年读了他的《空心人》和《岁月的泡沫》。实际上,他的小说故事性算不错,但可读性不算好。喜欢他,主要是他这个人更有魅力。
读了冯内古特六七本,也很难排出来哪本最喜欢,都很喜欢就是了。冯内古特和约瑟夫·海勒认识,两个人据说都是美国黑色幽默的鼻祖。巧合的是,今年也读了海勒五本。但我不想重读海勒了,他写的东西密密麻麻,不如冯内古特那么游戏。
列一些单本的。
梦野久作的《脑髓地狱》,虽然有些中二吧,但真的有些烧脑。作者说让读者读五遍这书,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格雷厄姆·格林应该读过几本,最喜欢《权力与荣耀》,其他的小说总感觉不完整,这本有完整的感觉。
总结写到这里,对文学类的书已经没话写了,就列书名吧。
南非的达蒙·加尔格特的《承诺》
理查德·弗兰纳根的《深入北方的小路》
加西亚·马尔克斯《爱情和其他魔鬼》
两本谈论文学的书。
A.S. 拜厄特的《小说中的肖像》,算是理论书吧,很薄,但收获挺大。
其他一些社科类的。这个太泛泛了,称它们为常识类以及常识的延展类的书吧。
《星际信使:宇宙视角下的人类文明》《宇宙的无限与虚无》。其实以后不见得会重读,但总得找两本这方面的书意思意思。这些书读着不累,又能让自己感觉好像真的长着一个脑子。
大卫·格雷伯的《规则的悖论》和《狗屁工作》,批评性都快溢出书外了,跟看爽文似的。但我突然觉得,这种书最好当虚构的看吧,不然你要真信了这种批判,可能会过得很不顺遂。文学书最好当非虚构看,那样的话,说不定你就有所谓的精神世界了呢。
还有几本,报个菜名:《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西方人文主义传统》《厌女》。
丹尼尔·丹尼特的《达尔文的危险思想》,硬书,我看完发誓不想再看这种书了。但翻标记记录的时候,想到一点书中的内容和大脑超速运转的感觉,就觉得偶尔还是应该再瞅瞅这种书。
这一年其实也一直在定阅读计划,从月度的,到一段时间的,有几个月完成得比较好,但长段时间的计划基本都没完成。
除了阅读计划,关于生活和日常,也定计划,希望能养成一些习惯。比如,每天早上起来把前一天晚饭的碗和锅洗掉,这件事就没养成习惯。这种事怎么可能养成习惯,除非成为一个设定好的机械人,不然,天气的变化或者赖床起迟了,都会导致洗不掉碗。
这一年干什么花的时间最多?肯定不是读书,一定是玩手机。要是把这时间放在看书上,这一年肯定能读250,就不是现在的180了。实际情况是,真挤不出来啊,手机多好玩啊!我现在能抽空看网络小说,但我抽空就看不了那些让我去动脑理解的书。
这两年的另外一个感觉是,不管是听歌还是看电影或者是看书,口味偏好已经逐渐定下来了,而且还在收窄,好奇心在减退。其实不是好奇心,更多的是没有强大的动力动能的支持。好奇是好奇,但也就好奇而已。这种感觉也存在于生活的每个方面。
2024也没想有什么改变……一个愿望是,少看点书。其他的,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