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的《登高》中,诗人用“, ”两句直接抒发自己的多重愁苦,被宋代学者罗大经认为“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2)在中国古代,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常常根据个人喜恶而奖罚臣民,针对这一点,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向唐太宗建议要赏罚得当:君王在向臣民施恩时应做到“”;而在动用惩罚时应做到“ ”。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一系列对比突出秦始皇只顾个人享乐而不顾惜百姓的行为,他夸张地说,阿房宫屋顶上的瓦缝“”,阿房宫中的栏杆“ ”。
(4)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 ”两句化用窦巩《南游感兴》中“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之意,借“寒烟、衰草”寄寓惆怅之情。
17.(1)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3)多于周身之帛缕 多于九土之城郭
(4)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榫卯作为中国传统木作的一种接合方式,可谓A 。考古发现,在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明时期,就已出现了榫卯结构的木构件。而后几千年,榫卯结构不断完善,形成了多个应用、发展高峰。
在建筑领域,辽代的应县木塔是榫卯结构应用的典型案例。全塔主体由数万个木构件搭建而成,900多年来,历经多次地震却始终B ,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榫卯结构的设计。在家具领域,明代榫卯家具把中国传统家具推向发展顶峰。①在这一时期,②匠人们不断提高榫卯制作技艺和应用,③制作家具能够不用一钉一胶,④实现构件合理连接,⑤家具结构科学。
从应县木塔到美观实用的家具,几块普通的木头因榫卯变得如此牢靠,原因何在? 专家认为,榫卯利用错位、限位、避让的设计理念,让构件柔性组合在一体,达到“牢而不固”的效果。错位,简单理解就是留间隙。很多人认为榫卯(甲:),实则不然。榫与卯之间都存在一定间隙,有一定的灵活性。榫卯间隙让建筑连接的节点如同弹簧一样,能够发生一定的形变。尽管看似因摇晃产生了结构变形,但只要不折榫、不拔榫,就能“晃而不散,摇而不倒”。限位,可以理解为(乙: )。榫卯通过榫与卯形状的恰当组合、销和销孔的运用,限制了构件位置水平方向的移动。避让是指榫卯构件彼此避让,不在一个交点相遇,不影响家具的美观和坚实 在数千年的演变过程中,榫卯结构逐渐应用于不同材质,也形成了不同结构形式。但无论是何种材质与形式,本质上都是“错位、限位、避让”理念的体现。榫卯结构在一凹一凸之间,看似矛盾实则互补对方之缺,可以达到巧妙的平衡,这其实就是中国“和”的思想体现。
18.文中第三段中加点的“如同”,如果替换为“好像”,虽都能保持基本的比喻意义,但在表达效果上存在一定差异,请简要比较。(4分)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20.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牢而不固”,有人说自相矛盾,有人说表述恰当。你的看法是什么? 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18.①虽然“好像”也常用于表示比喻,但它相对“如同”来说,有时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或猜测意味。②因此,在本文语境下,“好像”会让读者对榫卯间隙与弹簧之间的相似性产生一丝疑虑,不如“如同”那样肯定和直接。
【解析】文中第三段中用“如同”来构建榫卯间隙起到的作用与弹簧形变能力之间的比喻关系,旨在强调两者在功能上的高度相似性。“好像”虽然也能表达比喻意义,但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带有一定的主观判断或不确定性,这种微妙的差异在精准的语言表达中显得尤为重要。“如同”更为肯定和直接,它清晰地表明了榫卯间隙在功能上与弹簧的形变能力高度相似,从而增强了比喻的说服力和表达效果。因此,在这个语境下,“如同”是更为恰当的选择。
【评分细则】要比较出“如同”与“好像”两个词的语意的差异和不同的表达效果。每点2分,两点共4分。
19.A:源远流长 B:稳若泰山
【解析】A处,根据下文“考古发现,在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明时期,就已出现了桦卯结构的木构件”,这说明榫卯作为一种技术或文化现象,具有非常长的历史。因此,可以填入“源远流长”,它准确地描述了榫卯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B处,描述的是辽代应县木塔历经多次地震却依然稳固的状态。因此,可以填入“稳若泰山”,它形象地描绘了木塔在经历自然灾害后依然坚固矗立的场景。
【评分细则】每空1分,共2分。成语需准确、恰当。只要成语与文意相符,即可得分。
20.(1)语句② 修改为:匠人们不断提高榫卯制作技艺和应用水平。(2)语句⑤ 修改为:使(或“使得”)家具结构科学。
【解析】②处,搭配不当。“提高”与“应用”不搭配,应该在“应用”后面添加“水平”。⑤处,偷换主语。根据前面的分句,整个句子的主语应该是“匠人们”,故应在“家具”前添加“使”或者“使得”。【评分细则】每处错误2分,指出序号得1分,给出正确修改方案得1分;共4分。
21.甲:是严丝合缝的连接 乙:限制榫卯构件的位置移动
【解析】甲处:因为上文提到的“很多人认为榫卯”之后应是一个关于桦卯特性的错误观念,而下文指出“榫与卯之间都存在一定间隙,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甲处应是一个与“存在间隙”相反的概念,即“严丝合缝的连接”。乙处:根据下文“榫卯通过榫与卯形状的恰当组合、销和销孔的运用,限制了构件位置水平方向的移动”可知,此处的“限位”应指的是限制榫卯构件在特定方向上的位置移动,因此乙处应填“限制榫卯构件的位置移动”。注意,补写的语句需要符合语境,与上下文保持连贯,且字数不超过15个字。
【评分细则】每处补写2分,共4分。补写的语句需符合语境,逻辑严密,内容贴切。
22.观点一:表述恰当。“牢”体现了榫卯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不固”则强调了其灵活性,即通过间隙和柔性组合实现一定的形变能力。两者看似矛盾,实则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榫卯结构的独特魅力。观点二:自相矛盾。“牢”意味着坚固、牢固,而“固”也有坚固之意,“牢而不固”在语义上相互冲突。通常我们理解的牢固是一种稳定不变的状态,既然已经很“牢”了,又说不“固”,让人难以理解其确切的含义,容易引起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