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一天是多久
北乔
肚肺汤里还有猪蹄,真的好吃。英子小的时候,只有过年才能吃到。长大后,肚肺猪蹄不是稀罕物了,但自己总做不出妈妈的味道。每次回家,妈妈总会端上肚肺汤,看着她狼吞虎咽。
“你慢点,又没人和你抢,多大的人了,还跟个孩子似的。”秋婶语气里带着训斥,可脸上挂着笑。眼前的女儿快四十岁,还是小时候那吃相,腮帮子鼓鼓的,嘴唇上油滋滋的,筷子上还夹了一大块肉。
“再大,也是你的丫头。”英子猛地咽下一口。
“知道,就好。”秋婶转过身去,眼里一热,①用手抹了抹眼角,又转了过来。
昨天她买了一刀猪肺一刀猪肚一个猪心和两只猪蹄,都是猪蹄前蹄。前蹄肉厚实,筋也多,比后蹄好吃。猪肺只要用水灌出煞白色,然后用刀划开一道道口子,放出淤血,便好了。给猪蹄去毛,有些麻烦。现在人家都用松香用沥青浇蹄子,待固化后,再撕时,就可以连着猪毛一齐撕掉。这样去毛的方法简单多了。但她还是用老法子,用镊子镊毛,麻烦归麻烦,但味正。最花功夫的是收拾猪肚,得把肚子里层的黏膜弄干净,然后再在锅里炒,直到一点异味也没有。
忙了一下午带半个晚上,带猪蹄的肚肺汤炖好了。
秋婶坐在英子的对面,静静地看着自己的女儿。碗里的热气让英子的脸有些雾蒙蒙的。她看着看着,眼前的女儿就变了,变成了小时候的模样。
她不会长时间坐着看女儿吃的,一会儿去厨房,一会儿到门外转一下,一会儿在房子里走过来走过去。她和女儿说话并不多,常常是有一句没一句。
英子有一家自己的公司,管人管事,自然需要多说话。在公司,她就是个婆婆嘴。回到家里,对丈夫对女儿,她的话也多。偏偏回到妈妈身边时,她的话出奇的少。她尝试过多和妈妈聊聊家常,可妈妈经常不接话茬,时间久了,她发现母女俩在一起,多说少说,都一样。
英子已经很久没有吃得如此放松畅快。她一脚踏在小板凳上,嘴里时不时就冒出吧唧吧唧的声音。
这时,一只燕子飞了进来,上了梁上,那里有它的窝。
什么时候有的燕子?”英子有些惊讶,“以前你可是不喜欢燕子在家做窝的。”
秋婶笑了笑,抬头看看燕子窝,“人家非要来,我也拦不住。”
“门一关,它就进不来了。”英子也抬头往梁上看。窝里的燕子探出小脑袋看着她, 好像在问,这是谁啊?渐渐,燕子身子全出来了,在那儿自顾自地舔羽毛。房顶上的暗色,反而让它那黑色的羽毛变得有些亮,真的是黑里透亮。
“在它面前,你是生人,可别吓着它。”秋婶指了指大门的上方,“我在墙上掏了洞,给它留门了。来都来了,都安上家了,我不能让它进不了家门啊。”秋婶没说的是,当初她是天天把门敞着,盼着燕子来。为了引燕子来,她三天两头在屋顶上放些米、麦子,有几次还捉蚂蚱挂在屋檐下。燕子刚来做窝的那些天,她尽量不在家,在家时,走路慢慢的,大气不敢出。
英子看着秋婶,笑着说:“要我说,这燕子就是你想养的。”
秋婶说:“我想的事多着呢,光我想,也没用啊。”说完,秋婶又出了门。她跨门槛时,②揉了揉眼睛。
英子看着妈妈的背影,一下子觉得妈妈老多了。她稍稍歪了些身体,依然还坐在餐桌边,手指在桌上乱划,其实在悄悄看着妈妈。两年前,父亲去世了,这么大的房子,就妈妈一个人。
英子有半年多没回来了,虽说从南京到东台朱家湾,开车也就四个多小时。昨天上午,秋婶给她打电话,让地回来帮着收玉米。特意叮嘱,就她一个人回来。这些年,她和老公孩子要么一起回来过年,要么在老公家过年后,初五六时回来。平常,空余时间不多,关键是父母也不让回来,说是来回一趟,花不少油钱呢。妈妈从来没这样让她回来干活,而且还只要地一个人回来。
“看什么看,快去睡。”在厨房里的秋婶没有回头就知道英子在做什么,就像背后长了眼睛一样。
确实也有些累了,英子这一睡,就睡了两个多钟头。还是在这个家睡觉好,没老公、孩子打扰,她想睡多久,妈妈都不催。也不对,她小的时候可没这好待遇,那时早上总是被妈妈拎耳朵,把她从睡梦中拎醒。
“醒了,就起来啊。”外屋传来妈妈的声音让英子奇怪,什么动静也没有,妈妈怎么就知道我醒了?
其实秋婶离开英子的房间,没多大会儿。英子睡着后,她就坐在离床不远的地方。她做着针线活,时不时抬头看看熟睡的英子。见英子翻身要醒了,她才走了出去。
一根扁担和两个篮子,母女俩下地收玉米。英子要用扁担挑着两个篮子,秋婶没同意,而是两人用扁担抬着两个篮子。英子在前,秋婶在后。
母女俩走在田埂上,走出了田埂一样的沉默。终于还是英子先开口说话。
英子说:“那你干脆到我们那儿住吧。都和你说过好多回了,你就是不听。”她加重了最后一句的语气。她说完,停下了脚步,完全转过身来面对妈妈。微风吹起了妈妈的头发,花白一片。此前,她还真没注意到妈妈有了这么多的白发。
秋婶说:“那是你们的家,我的家在这儿。我守着这个家,你就有家。”
英子说:“我有家啊,城里的家,就是我的家啊。”
“那是你们的家,不是你的家。”秋婶提高了些嗓门,“都是家,可不一样的。真的不一样。等你的闺女嫁人后,你就知道了。”
英子没有搭话,把扁担从右肩膀换到了左肩膀。这段田埂有些窄,也不平,她走起来别别扭扭的,有几次都差点滑下田埂。
看着英子在前面走得东倒西歪的,秋婶几次都想笑。平常她是这么走的,可今天走在田埂上,特别顺当。英子五六岁时,挎个大篮子走在前面,她挑着担在后面时,总是吆喝英子走快些。英子步子快了些,她眼前就只有一条辫子和一只大篮子在晃荡。今天,她没催英子,反倒希望英子慢些走,这条田埂再长些。
吃过晚饭后,母女俩坐在堂屋里剥花生。两个多小时里,秋婶只说了一句话,英子也只说了一句话。
秋婶问:“这次回来,没听到你手机响啊,以前可是接电话打电话没个停啊。”
英子说:“我把手机关了。”其实,她没有关手机,只是调成了静音。
半夜时分,英子醒了。窗外的月光有些朦胧,屋里的倒是特别清晰。③她侧躺着。手托着腮帮,像是在欣赏月光,其实她眼里什么也没有,头脑里空而净,就像被月光洗过一样。
她下床走到窗前看天空,很远的地方,银河若隐若现。小时候,有天晚上她和妈妈一起从外婆家回来,天上也有银河,很长很宽很亮,她趴在妈妈背上看了很久后,再看路边小河,小河不见了。她问妈妈:“小河去哪儿了?”妈妈说:“天黑了,人们都回家了,地上的小河回天上去了。”后来,有天晚上,她五岁的女儿问她:“妈妈,电视里有银河,我怎么在天空看不到啊。”她说:“到朱家湾,到外婆家,就能看到银河。”女儿问:“为什么呢?”她说:“银河回家了,朱家湾是它的家。”
想到这些,英子的嘴角挂着笑意。她抬头看了看燕子窝的方向,也是什么都看不见,可她心里也有燕子在窝里的样子。
第二天回南京的路上,英子迷糊了。她记不清昨天是妈妈打电话让她回来的,还是她主动给妈妈打电话说要回来的。
(选自《小说选刊》2023年第12期,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开头部分,详细叙述秋婶制作猪蹄肚肺汤的过程,表现制作此汤的不容易,更表明秋婶对英子回家的重视。
B. 文章剥花生情节中,两个多小时里,秋婶与英子都只说一句话,表明母女俩因生活方式不同而产生了隔阂。
C. 英子可以吃得放松畅快,睡觉睡得香,也能卸下城市的伪装,不仅仅因为母亲在身边,还因为朱家湾这个地方是她心灵的栖息地。
D. 小说以第三人称视角,叙述城里英子回到乡下陪母亲秋婶度过短暂一天的故事,情感真挚,让人在有限的时空里感受到情感的重量。
7. 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画横线的①②句,均属于细节描写,虽然所选用的动词不同,但表达出来的秋婶的内心情感是相同的。
B. 画横线的③句中“像”字表推测,用于不确定描述,表现了英子回乡后极其放松的思绪飘渺的状态。
C. 燕子本是乡村最平凡普通的事物,但在小说中这个意象却有特殊的含义,寄托着母亲的思念与隐痛。
D. 小说以时间为顺序,加之以插叙,现实与回忆相互交错,既有流水般的自然,又有结构的严谨,十分耐读。
8. 文章结尾写道:“第二天回南京的路上,英子迷糊了。”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英子为何觉得“迷糊”。(4分)
9. 有人评价这篇小说是“平淡生活的诗性叙事,却也导向温暖的忧伤”,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6分)
6. B
7. A
8. ①英子记不清昨天是妈妈打电话让她回来的,还是她主动给妈妈打电话说要回来的,说明她对这次回家的原因有些困惑。
②英子在回家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妈妈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但也意识到妈妈的孤独和老去,她对如何处理自己与妈妈、城市与家乡的关系感到迷茫。
③英子在城市的生活中忙碌而疲惫,回到家乡后,她的身心得到了放松,但又不得不回到城市,她对未来的生活方向感到不确定。
④英子在回忆中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化,她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考让她感到迷糊。
9. ①“平淡生活的诗性叙事”:小说以英子回家帮母亲收玉米为主要事件,叙述了母女相处的平淡日常,如制作肚肺汤、收玉米、剥花生等,情节简单自然,没有波澜起伏。但作者通过细腻 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赋予了这些生活场景以诗意,如对秋婶制作肚肺汤过程的描写,体现了母 亲对女儿的关爱;对英子在月光下回忆的描写,充满了对童年和家乡的美好情感。
②“导向温暖的忧伤”:小说中母女之间的亲情让人感到温暖,秋婶对英子的期盼和关爱,英子对母亲的理解和牵挂,都展现了家庭的温暖。然而,小说也透露出一种忧伤,父亲的去世让家庭变得不完整,母亲的孤独和老去让人感到心酸,英子在城市和家乡之间的纠结。也让人感到无奈。这种忧伤不是强烈的悲痛,而是一种淡淡的、萦绕心头的情感,使小说在温暖中带有一丝惆怅。
【解析】
这篇小说通过英子回乡探望母亲秋婶的短暂一天,展现了母女之间深厚的情感。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如制作肚肺汤、收玉米、剥花生等,表现了母爱的无私与温暖。燕子这一意象寄托了母亲对女儿的思念与牵挂。小说在平淡的叙事中蕴含着诗意,细腻而真实地刻画了亲情的温暖与岁月的流逝,令人感受到一种温暖的忧伤。
6题详解。
B.“表明母女俩因生活方式不同而产生了隔阂”错。剥花生情节中,母女俩虽然话少,但并不表明她们因生活方式不同而产生了隔阂,而是表现了她们之间的默契和深厚的感情。
故选B。
7题详解。
A.“表达出来的秋婶的内心情感是相同的”错。①句“用手抹了抹眼角”和②句“揉了揉眼睛”虽然都是细节描写,但前者表达的是秋婶因女儿回家而感动的情感,后者则是因为眼睛不适,所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