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文||1038.顾随《夏初》(2024.1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夏初
顾随
我喜欢夏初的天气。
我爱着树和草的鲜嫩的绿叶子。
古人说:“春秋多佳日。”今人鲁迅先生又说:“北京仿偏没有春和秋……冬末和夏初街接起来,夏才去,冬又开始了。”由后之说,则北京这地方未免可怜了,连多佳日的季候都没有。但是我对此并没什么不满,因为我喜欢夏初。
一天的上午,我走在一条僻静的小街上,一点声音都没有,住户的门都关着,使我几乎要遍叩所有的门,问一问有没有人在里面住着。老槐树的阴凉是那么浓密,我又疑心地下的树影儿都是绿的。
在青岛时,常常跑到山顶上看山下的树一碧无际,望去一直接连着大海。在济南时,常常立在铁公祠前,看出水一筷子来高的苇子芽。现在只有这样的槐阴供我玩赏了。然而我依然满意,因为这已经足够使我感到夏初的味儿了。
有人说我现在是住在乡间,所以这样想,假使住在北京城里,便另是一种情调了。
我意不然。
我也常进城。在南城有一个古老的会馆,屏兄占据着一间屋。窗外的三棵缨树——北京人叫做绒花树的——已经长出了绿叶。因为是北房,又没有廊子,正午的太阳穿过了树叶,洒在窗纸上。吃完午饭,屏兄歪在床上睡晌觉。我歪在竹子躺椅上,随手在架上拉过一本书来看,有意无意地。院子里太阳是那样好,马缨树的嫩叶微微她在摇动,绿光使便闪到我似睡非睡的眼里。大门外时常有汽车鸣着各种不同的声音的喇叭驰过去,但我也觉得很辽远,很模糊。屏兄也香甜地睡着,轻轻地打鼾。
假使没有朋友来,我们两人常这样地过去礼拜六的一下午。
上次进城,看见屏兄的案头瓶中,还供着花。
“啊,芍药!”
“在市场买来的。”
屏兄似乎很高兴。他总嫌他的屋子狭小,没有生气。狭小,没法了。没有生气,他想用花来点缀一下。然而他忙,忙得没有养花的余闲。这次买来芍药做瓶供,在他许是以为不但添生气,还有些春意了吧。
奇事又发现了,在一个大的纸盒子盖里,还有几条长成的蚕。
“哪里来的这个?”
“学生送给的。”屏兄微笑着说,仿佛又很高兴。
我有许多年不曾见到那么大的蚕了,于是就坐下看蚕吃桑叶。我长到这么大,才知道蚕的嘴是竖着的。
屏兄出去了。不大的工夫,又进来,手里拿着桑叶。原来在院子里的南墙根下就长着丛生的一人多高的桑树。屏兄把新采来的叶子撒上,不久,蚕都抬起头来,用了胸前类似乎脚的东西抱了叶子的边缘,细细地嚼食。一会儿,叶上就是一个缺口,半圆的。又整齐,又细致,像用了指甲掐去了一块儿似的。
吃过了晚饭,没有事,仍旧看蚕。有一条爬到盒子的旁边没有桑叶的地方,起头来,静候着什么似的,时而又把头左右地摇摆。
“这--条怎么不吃了?有病了吧?”
“大概是要结茧了。”屏兄答,“结茧需要找一个角落的地方方好。有如蜘蛛的结网,先要把几根主要的线附着在别的事物上,才能结成。
我抓过纸烟来吸。忽然想:把那条蚕装在盛烟的纸盒里吧。于是把那所有的余下的烟都倒出来,把蚕装进去,只开着盒的一端。
“干什么?”屏兄问。
“让它在这里面结茧呀!”我答。
屏兄掀须大笑了,仿佛觉得我是一个顽皮的小孩子。
我真有点像小孩子了。隔十几分钟,便把烟盒子拿起来看一看。一会儿,见的头向着那一端;一会儿,又向着这一端,不住地左右上下摇摆它的头。
我们两个都笑了。
待到睡觉的时节,我又看了看,盒子开着的那一端,已经被几条丝稀稀地络起来了。
第二天起床之后,才穿上鞋,便拿起盒子来看,里面是一个茧。我把那一端也打开了,冲着亮一照,却见茧还很薄,清楚她看见蚕在里面摇摆它的头。
又有一条也不吃叶子了。这回是屏兄把它被在一个盛牙膏瓶子的纸盒里。但下午我出城时,看了看它还没有结茧。
忘记是星期几。到一个小饭铺子里去吃午饭。却见柜台上,用玻璃瓶子供着两枝盛开的芍药,比屏兄所供的又大又艳丽。我问伙计在哪里买的。
“在街上。”他回答。
“随时有卖的么?”
他稍一沉吟,便说:“您看着好,就拿去吧。”
“谢谢你。”我很高兴。
他笑了。
饭后,我就真个拿了一枝回家。在老槐树的阴下走着时,我嗅着一阵一阵的甜香。一个蜜蜂儿飞来,落在花上。我摇动那枝花。但蜂儿似乎不觉得,在花蕊里连打几个转身,全身都是粉,益发黄了。在走近寓所的时候,不知何时,蜂儿又飞走了。
瓶子里注上水,把花也供在书桌上。下午,鹰北来坐着,看见了,便说:“你在什么地方弄了这样的花?盛开的,不好。不久,就要谢。”
我没有答应什么。
听差的送进一封信,屏兄的。拆开看时,是报告那条蚕在盛牙膏的纸盒子里结茧的事。又说马缨花已经有了花蕾了。
我回头看,瓶中的芍药,果然谢了;案上就有许多片零落的花辨,虽然香甜依然散布在小的书室中。我因为屏兄信上说马缨花有了花蕾,便想看看我这个小院子里的那两棵马缨有花没有。看的结果是没有,大概因为树还小不会开花。但我并不失望。看见树上的叶子绿得有如涂了油,便已觉得高兴,不知怎的总仿佛看见了一个青年健康地转入了中年。
1930年6月
(有删改)
【注】顾随(1897年-1960年):作者时年33岁,当时在燕京大学任教,寓居学校附近的成府村。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迅先生为北京似乎没有春、秋两季而感到遗憾,“我”认为他的看法过于悲观,即使是北京的夏初,也自有它极为可爱的地方。
B.“我”将快结茧的蚕装在盛烟的纸盒子里,屏兄因“我”的聪明机智而掀须大笑,后来他将另一只快结茧的蚕装在盛牙膏瓶的盒里。
C.饭铺里的芍药又大又艳丽,这意味着它们即将凋谢,因此伙计慷慨赠送给客人,“稍一沉吟”的细节描写,体现了他精明的性格。
D.文章真诚挚切,不事雕琢,善于从生活中接触到的人、事出发,抒写切身的体验和情思,于朴素中见真情,于平淡中见精神。
7.关于文中“我也常进城”这一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文段的记叙和描写中可以看出,在“我”心目中北京城和乡下有着相同的“情调”。
B.此处对马缨树的简笔勾勒,与文末对马缨树的记述形成照应,使得文章结构严密。
C.会馆午后的情景与“我”在躺椅上看书的闲散情态,营造了一种舒缓动人的氛围。
D.写门外常有汽车的喇叭声,是以声衬寂,同时也以“我”的悠闲反衬了他人的忙碌。
8.文章结尾为何说“不知怎的总仿佛看见了一个青年健康地转入了中年”?(4分)
9.作者认为,散文“须以写景、抒情为主”。本文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6.D 7.D
8.①从树叶“绿得有如涂了油”可知这是春夏之交时生命力充沛的树,这时的树与“青年健康地转入了中年”的人有着相似性。②作者当时正处于由青年过渡到中年的年龄,从这种独特的感受中可以体会出他对健康生命的热爱之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对北京夏初景物的热爱。作者喜欢北京夏初清新的气息,喜欢老槐树和马缨树的绿叶,喜欢香甜的芍药花,也喜欢蚕与蜜蜂等富有生命力的小动物。②对闲适宁静生活的喜爱。夏初时节,无论是在乡下还是在北京城里,作者的生活都是闲适、自由而又宁静的,他对此感到十分惬意。③对纯朴友谊和人际关系的赞美。作者和友人淡泊相处,关系非常融洽;看他喜好小饭铺里盛开的芍药,伙计便将花赠送给他。(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