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文||1046.梁晓声《父亲与茶》(2024.11.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父亲与茶
梁晓声
父亲是从不饮茶的。
1963年我已经14岁了,还没见过茶。但从读过的小说里知道,茶是南方有身份人家待客的饮料。
1971年,也是春节前,我从兵团回哈尔滨探家。那个冬季多雪而寒冷,父亲原本是准备与我同时探家的,却没成行——他在家信中写的原因是:“建设任务紧张,请不下假来。”
母亲告诉我,父亲从四川寄回了一斤茶叶,信上说是花8元钱买的头季芽茶,要我在春节前按地址送给某人。那一年我已22岁,还没饮过一口茶水呢!父亲每月最多才能往家里寄40元,自己舍不得花几分钱买食堂的菜吃,一块腐乳下三天的饭,却居然用8元钱买一斤茶,千里迢迢地寄回来送人,我想父亲一定是欠了对方极大的人情。
那时,哥哥疯着,母亲关节炎很重,三弟也下乡了,那一斤珍贵的茶只有我去送了。在当年的哈尔滨,整整一斤四川的好茶,确乎算得上珍贵了。
“动力之乡”在郊区,我家离那儿有30多里,且交通不便。我先乘公共汽车到了郊区,又步行跋涉了20来里,却迷失在那一大片样式一律的平房和楼群里。父亲写的地址是不确切的,我忽东忽西奔走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打听出个结果,最后只有气喘吁吁地站立在冰天雪地之中,沮丧极了。
到家时,天已黑了。而我将一斤好茶丢在公共汽车上了。
母亲听我说非但没将茶送到,还将茶丢了,眼神呆呆地望着我,整个人被定身法定住了似的。
许久,母亲才缓过神来,惴惴不安地说:“这可咋办 这可咋办 我猜你爸肯定是遭遇到了特别为难的事,急着求人帮忙化解,不然会舍得花8元钱买一斤茶送人 你知道的,你爸他可是万事不求人的性格啊!这可咋办 ”
父亲的性格我当然清楚,母亲的猜想也正是我的猜想。当然告诉父亲实情才是唯一正确的做法。
因为那一斤茶的丢失,1971年的春节,我们全家谁都过得高兴不起来。8元钱一斤的四川好茶也只不过是茶,我们和母亲高兴不起来的主要原因是一种大的担忧——父亲他究竟遭遇到了什么事,使他这个从不求人的人非求人不可
回到连队,我才给父亲写信。我在信中实话实说,承认那包茶被我丢失了。接着,批评父亲粗心大意,自己应该将地址搞详细了嘛。最后,询问父亲究竟遇到了什么为难的.事,是否超出了自己克服不了、非求人相助不可的程度。
1971年整整一年内,父亲没回信。
转眼到了1973年夏季,我又一次探家。而父亲,也终于与我同时探了一次家。我与父亲整整十年没相见了。
父亲已秃顶。我印象中那个身体强健的父亲,变成了形销骨立的老父亲,两眼却还是那么炯炯有神。也唯有此点,仍能显出他倔强又正直的老工人的性格。
父亲又带回了一斤好茶。
他要亲自将茶送给据他所说的“一个好人”。但他出示的地址,还是两年前使我白辛苦了一次的地址。
我说按照那个地址他肯定也会白辛苦一次,他却一意孤行,没法子,我只得相陪而往。
我和父亲用了更长的时间寻找,却没找到。那天很热,我们父子俩的衣服都被汗湿透了。回家的路上,我忍不住埋怨了父亲凡句,惹得父亲光火起来,站在路旁冲我吼:“我是你父亲!我做什么事自有我的道理!”
我也冒火了,大声顶撞:“我哥哥生病了,我已经是家里实际上的长子,你究竟遇到了什么事不必也不应该瞒我!我有权知道!”父亲气得举起了巴掌,几乎就要扇我一耳光。
团圆的日子里,父亲一直生我的气。到他回四川的前一天,他的气才终于消了些。我往列车站送他时,他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到该告诉你知道的时候,当然就会告诉你。但也许,一辈子都不告诉你,也不告诉你妈,更不告诉你弟弟妹妹!”
父亲将他带回的一斤茶又带回了四川,怕留在家里,母亲收藏得不好,糟蹋了。
他的话,使我心怀不安地离开了家。
1977 年春节前,我从北京回到了哈尔滨。当时,父亲已经退休了。
雪后的一天,父亲命我陪他将他再次从四川带回的那斤茶给他所言的“一个好人”送去。那斤茶,第一次带回哈尔滨时是绿的,再次被父亲带回时,已是褐色的了。父亲舍不得一次次花钱买,请四川茶厂里的茶工将那斤茶焙成了干茶,那样就容易保存了。我提醒父亲:“如果还是原先那地址,不去也罢。明明找不到却非去,何必呢 ”
父亲表情深沉地说:“有新地址了。今天咱们一定会找到他。”
父亲引领我来到了近郊的一处公墓。在一块墓碑上,刻着“一个好人”的姓名。父亲说:“就是他,咱们山东的一个人。也是我17岁那年到东北以后,给过我许多爱护的人。当年是他介绍我到一家挺大的日本药店去做小伙计的,而我经常向他汇报日本人尤其日本军人到药店去开药的情况。当年我就猜到了他是抗联的人。新中国成立后他当上了一个县的武装部部长。后来,有人说我是汉奸,是他,一直坚持为我作证保护我,要不是他,就没有我平平安安退休的日子,你也不能被推荐上大学了。其实,我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喝茶的习惯,但我总得表达一种心意吧!除了茶,我也再没什么更好的东西值得从四川带回来送给他啊!”
父亲将那包从四川带回来又带回去、退休后再带回来的茶和一瓶白酒,恭恭敬敬地放在坟前。
不由自主地,我跪下了。
我将白酒浇在茶包上,用打火机将茶包点燃了。我和父亲一样,既是一个不喜欢喝酒的人,也是一个不喜欢饮茶的人。
父亲已于十几年前去世了。
如今,茶已成了中国人之间普遍送来送去的见面礼,而且包装越来越考究,甚至到了不必要的极其奢华的程度。
而今天,我时常回忆起父亲与茶、我们全家与茶的那一段往事……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写父亲从不饮茶,因为那个年代茶叶稀有少见,这一细节表现了父亲的克制与古板。
B.年份的交代如一条绵长的线串联起“我”和父亲之间的往事,和“茶”一起构成了文章的明暗两条线索。
C.作者并不忌讳在文章中写一个并不完美的自己——埋怨父亲、大声顶撞父亲等,彰显了作者为文的真实诚恳。
D.如今的茶作为人情来往的礼物,更常见了,包装也越来越考究了,作品于此彰显了批判物欲的主题。
7.关于文中父亲和“我”最后一次去给“一个好人”送茶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父亲告诉“我”有新地址时的深沉表情,可推知父亲已知道自己苦苦寻找的“一个好人”已经不在人世了。
B.父亲在坟前恭恭敬敬摆上茶、酒后,“我”不由自主地跪下这一细节是“我”内心百感交集、深受触动的外化。
C.文章前面部分反复写“我”和母亲对父亲送茶缘由的猜测,这与结尾揭开的谜底前后呼应,增添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D.墓碑前,父亲讲述了他和“一个好人”之间的故事,这一倒叙的写法使文章于平淡含蓄中多了细腻深情。
8.《红楼梦》中贾宝玉因为被贾政责打,怕看望过自己的林黛玉担心,派晴雯给她送去两条手帕。宝玉以手帕为礼物和本文中父亲以茶为礼物蕴含着相似的传统文化心理和情感表达,请简要分析。(4分)
9.文章用相当大的篇幅写两次失败的送茶经历,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6. C 解析:A项,表述不当。“稀有少见”理解有误,文中并未对父亲不饮茶的原因做明确交代;“克制与古板”理解有误,“不饮茶”的细节不能表现父亲的“克制与古板”。B项,“和‘茶’一起构成了文章的明暗两条线索”赏析有误,“茶”并不是文章的暗线。D项,“作品于此彰显了批判物欲的主题”理解有误,作品的主题并非批判物欲,这些表述是借以衬托父亲的茶素朴但情谊深长。
7. D 解析:“这一倒叙的写法使文章于平淡含蓄中多了细腻深情”分析有误,此处讲述并非倒叙的写法。
8.答案:①中国人有礼尚往来的传统文化心理,喜欢借礼物来表达对对方的重视或特别的情感。②礼物中寄寓着情感,传递着情谊。宝玉的旧手帕表达着对黛玉的亲近,父亲的茶满怀着对“一个好人”的感恩、敬意和感激。(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①增加了文章的跌宕变化,让文章更有可读性。②两次失败的送茶经历为后文做了铺垫,更能凸显最后一次送茶的隆重和揭开谜底后令人感动的意外。③父亲开始不说明送茶缘由只让“我”反复去送,两次失败还要再有第三次,表现父亲的执着,凸显作品颂扬父亲知恩图报的美好品德的主题。(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