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文||1044.朱以撒《书道深深深几许》(2024.11.10)
书道深深深几许
朱以撒
①天阶夜色,清凉如水。这时把玩苏东坡灵性洋溢的行草小品,也就顺带想起他的一些趣事。
②那年晚秋,命途多舛的苏东坡赴任定州,途经雍丘,倜傥无羁的米芾正是雍丘县令,便留东坡小住。这个夕阳余晖的黄昏,米芾的住处一片清新幽静。东坡一洗身心的疲惫,恢复往日的调侃和风趣。此时, “精笔、佳墨、妙纸三百列其上,而置馔于旁。子瞻见之,大笑就坐。每酒一行,即申纸共作字,二小吏磨墨,几不能供。薄暮,酒行既终,纸亦书尽,互相易携去”。
③时过境迁,从这些佚事剥落的色彩上,轻易可以感受到昔日的文雅情调:书道,在这样的时间段上,在这些人的举止上,是怎样一种浑然的融汇啊!而日子如逝水,许多年月随同那时的热爱之情,都远远地老去了。黑白两色,点线抽象,居然会有如此宏大的力量和诱人的魅力,不仅映现出人的精神世界细微之处的生生不息,同时也展现了辽远无垠的宇宙之理——阴阳之变。有时,人不免陷于浓艳的色调里,使生命迷失于张扬状态,只有在脱身之后,才会感到黑白二极的朴素、庄重和冷峻,它甚至就潜藏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无意地抵御五色迷目七音乱耳。
④回首书道的前尘旧痕,整个儿的变迁更迭,充满了复杂的内容。一管羊毫,一张宣纸,一砚墨香,积蓄了太多的哲理与情思。今人的纵笔泼墨与古人比起来,究竟缺失些什么呢 如果从本领上论,今人的精湛和机智已经超过了晋人和唐人,可致命的是今人的颖悟远比古人浮浅,古人能从惊蛇走虺的瞬间感悟沧桑世相,今人则大抵就兹论兹了。日落月出,寒来署往,每日砚池遨游,意在笔先也罢,随意落笔也罢,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快乐起来,理应成为首选。许许多多古代的文人墨客正是借助这种纯粹私人性的行笔过程,来消解与生俱来的愁烦和失意。往往一场笔墨畅游,阴霾散尽又见曙色。
⑤书道烟云处,援笔纵横中,活生生地包孕了书法家整个心灵的律动和精神的排遣。至乐者,有晋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令人心游江南秀色而忘返;至哀者,有唐人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戚戚哀哀一枕清泪;至狂者,有唐人怀素书《自叙》:“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至怪者,有清人郑板桥,隶体参入楷法,书技又添画意。真是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若是人在尺幅之前,幻象又着实奇异。从疾转的笔迹里,李太白品出了楚汉鏖战的激荡风云,戴叔伦看到了龙盘蛇踞、怪兽屹立。其中美妙情状,可谓难以毕述。这就是古典书道的诱惑呀!
⑥在雪白的宣纸上或浅唱低吟或磅礴放歌,有一种游戏般的乐趣,古人称之为墨戏。墨戏远离了致用,接受了消闲,方能体味化机之趣。说白了,以黑亮的点线交织对白的空间切割,本身就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游戏。这个游戏有一定的规则,比规则更重要的是游戏者先把全身的精神重负卸下来,哪怕先暂时卸下片刻。书卷人家若说清高孤傲这不假,若说超然则未必,通常是内心世界默默地肩负了太多的沉重,吸纳了满把的累。唐人以法则捉控笔墨,而在宋人眼里,如此高雅的艺术只适宜用来“消日” “解愁”:参与者未必人人善书,可是谁也不曾把字迹优劣放在心头,只重纵笔过程的乐趣,自由的毫端无处不达。
⑦时日的流转改写了书道的命运,甚至在今日,惯于敲击键盘的双手也能制作出宛如真迹的作品来,我却由此更加怀想起书道之源---自然。书道的滥觞期有如传说那般,什么神农见嘉禾八穗而作穗书,什么黄帝见景云而作云书,我都乐于相信。云飘浮过来,风吹拂过来,水湍流过来,四季轮回过来,无不蓄藏着久远沧桑的灵性。一条激越欢快的溪流,可以使人想见书道的气脉通畅;一缕袅娜迷蒙的炊烟,又会引导人们欣赏那绚烂之极复归平淡的巨大魅力。
⑧而书道渐渐改变了那种精神娱乐的过程,进入毫厘不爽、点线无误的精确计较之中。从元代赵孟頫笔下已经可以看出些许端倪了,他的笔性不可谓不好,只是太精工,反而走向极端少了余甘。从笔墨来看,元人闲雅、诙谐的情调已经走失了许多,每一笔每一画都别精抉微以求无误。明清科举制需要一拨规矩写字的书生,笔墨落纸处,但见点画一律,造型一律,色调一律,死相毕露。那曾是逸致栩栩然、气度翩翩然,汲天地之灵气、日月之光华的深深书道,可怜沉沦了。
⑨苏东坡曾放言:“适意无异逍遥游。”其实,在鸿蒙初发时,书道根本谈不上技巧。从仰韶文化彩陶上的刻画符号,着实把玩不出什么玄机,从殷周青铜器铭中的族徽观之,也只是随意而已。而拂开岁月的风尘,博大的书道正在走向名副其实的雕虫小技。貌似繁荣的今日,书道明显地卷入了竞争的旋涡里,柔韧的羊毫下充满着咄咄逼人的征伐气息,而书道一进入竞争轨道,它那从容闲雅的文人气味就消失了,还有那孤傲啸洁的气度也逃不脱奴化的阴影。一个又一个书道竞赛此起彼伏,竞赛背后是奖品和证书,这免不了使人跃跃欲试心如沸水。竞技场上的争纷淹没了多少纯真的欢愉,更无奈的是我们的精神走入了掮客们规划的功利世界里,多少灵气随风飘散!
⑩有多少岁月悄然飘逝啊!那孕育起晋书的风韵、唐书的豪气、宋书的随意的日子,如今发生了令前人难以置信的变化。只不过人毕竟是人,只要存活在世,总是要不懈地驱赶自己的心灵马车找寻精神的牧场。也许在我们承袭了太多的世俗欢乐中,应腾出一方空间来迎受美丽的书道古风,并且心悦诚服地说:执子之手,与尔同行。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 )
A. 文章题目化用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词句,吸引了读者阅读的兴趣;全文语言意蕴深厚,展现了作者对于书法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思考。
B. 作者认为今人虽然就书写论书写,但惯于敲击键盘的双手也能制作出宛如真迹的作品,其技艺的精湛虽然无法超越古人,但笔墨所积蓄的哲理与情思还是非常丰富的。
C. 作者在文中追溯了书道的起源,提及了传说中神农所作的“穗书”和黄帝所作的“云书”,由此可见其对书道中饱含自然灵性和深刻哲理的认识。
D. 唐人重法则,元人求精准,明清人讲规矩,而宋人纵笔则不在意字迹的优劣,更注重乐趣和自由,作者在比较之后,对宋人更懂书道给予了肯定和赞美。
E. 掮客,本是替人介绍买卖、赚取佣金的人,作者认为书者参与的貌似繁荣的书道竞争,背后往往是玩弄技巧与心术,导致本真的艺术秩序发生了错位。
19.文章开头引用了苏轼的故事,有何作用 (5分)
20.作者笔下的“深深书道”,“深”在哪里 ,试结合全文加以概括。(5分)
21.赏析第⑤段。(4分)
22.文章蕴含了作者何种情思请结合本文内容,简述今人应如何对待书道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 (4分)
18.BE
19.①引出下文对书道的深入阐述;
②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
③说明书法能让人身心愉悦,具有陶冶性情的积极作用。
20.①“深”在能让人抒发性情,寄托情感,陶冶性情;
②“深”在具有丰富的蕴含,能给人精神的慰藉,消解愁烦和失意;
③“深”在体现书法家的精神律动和精神的排遣;
④“深”在蕴含着自然灵性和深刻哲理。
21.①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内容丰富,说服力强;
②选取了不同时代不同书法家的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论述,具有典型性和说服力;
③举例子和引用名人作品准确而具体,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22.①文章蕴含了作者对书道走向没落的深深惋惜之意,对现代人忽视书道精神内涵的忧虑,对书道精神回归的呼唤。
②对待书道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今人首先要卸下精神重负,把书道当做一种精神游戏,从书法练习中陶冶性情,得到慰藉;保持书道闲雅、自由的文人气味,给书道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要重视书道中的“意”,减少功利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