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杨嘉淞给人做一首曲,那必然是一种荣誉。
这一点毋庸置疑。
因为他是个有才华的人,而且他说他不识五线谱,仅凭自学开始了一段音乐之旅。
听来似乎不可思议,但确实很难。
因为“无师自通”往往意味着“天赋异禀”。
尤其是这样一个人成为“校园民谣”的代表人物之一时,关于杨嘉淞其实也很有些“一言难尽”。
首先,他有才气,其次,他情绪化。
这两种交织在一起的特质注定他成为不了传统意义上的商业奇才或商界大佬,但不影响推崇他的人对他作品的膜拜。
尤其是《秋天2002》和《夏天2003》两首歌,风格迥异,一个悲伤一个欢快,北京胡同里的野小子似乎在畅想一场无端的爱情,实际上杨嘉淞的情感和他的歌一样,在人生的某个节点忽然开始了一场至极的爱情。并因此曾为爱人塑造了一个组合,并在2008年时在央视大楼里参与到了北京奥运会的文化庆祝中。
这个音乐人有他自己的固执和想法,对生活、对女人、对信仰和所有一切,都表现得富有张力与个性。在他早早步入社会后就经历了许多身在底层不得不见识的现实与残酷,这些过往经历在成名后少被提及,只是有一次开玩笑地告诉我:
“自从成名后,许多人联系我,连我的初中同学都找到我了……”
人情冷暖,似乎算不得是他人生的感悟,又或者其实他心里对这个世界早有认知,但最终都写进了歌里。歌词也做得通俗易懂,对爱情的叹息极为炽热:
“爱你胜过爱我的眼。”
很多年前,因为这首单曲的文案我看后赞美,然后问他这是出自谁人之手?他大大咧咧地说“都是哥们帮忙写的”。
那时,他管跟随自己的兄弟叫“杨家将”。
曾经有一段时间他也的确想过成立一个“杨家将”的厂牌,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未曾实现。
在2008年的深秋,当奥运的烽火过去后,杨嘉淞和内地当时所有的音乐人都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原创音乐?还有活路吗?”
对于一直都在热爱音乐并十分“凡尔赛”地说“我脱裤子放屁的工夫都能写一首歌”的天才而言,岁月带不走才华,也折翼不了梦想,但时代可以。
在那个时代过后,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波及到音乐圈,很多人都惊叹为什么几乎一夜之间,关于“写歌”这件事变得庸俗了?似乎原本可以高谈阔论的艺术家们也渐渐变得现实起来,艺术创作成了一种讨好与讨巧,大家不再热衷于“唱给谁听”只是简单地自问“谁会听”?
杨嘉淞也陷入到了短暂的迷茫中,他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为了努力做好一件事,不惜把自家的房子拿出来改建成音乐室,用几吨棉花填充其中一间变成录音棚,甚至专门请人过来教人录歌,还自己亲自教人如何掌握唱歌的气息。
被他指点过的人中,有田震、爱戴、水木年华、郝蕾和当年还是个孩子的关晓彤。
但即便如此,他一直都不得志,至少在音乐圈里,杨嘉淞也是个另类——
出行没有排场,永远喜欢背个挎包,穿牛仔裤和贴身舒适的T恤,在签售专辑时对每个人都像哥们一样拍肩膀,曾有个女粉丝希望拿到他签名的T恤,他干脆在大庭广众之下脱下来直接塞给人家……
后来我想,没有架子可能既是他受欢迎的原因,也是他显得不那么“明星”的原因。要知道即便是在演播大厅里,他也毫不掩饰自己的好奇,左顾右盼,因为很少到这么“高级”的地方。
松哥曾带我去北京一家著名的俄餐馆吃饭,那时他蛮有钱的,还特别喜欢带“小弟”出来见世面,我教他如何吃鱼子酱,如何选择面包,他当我面吃,脸上只有孩子般的笑,我想,这便是一个歌者应有的面目,不惺惺作态也不好为人师,饿了就吃,渴了就喝,急了就骂。
而且他很喜欢在每次工作后就带上一群“杨家将”去餐馆吃饭,席间满满的江湖气,不说的话旁人根本不知道这桌子人都是中国原创音乐界的顶尖人物。
欢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因为才华之于好的时代会绽放,之于糟糕的时代会廉价。这个道理不限于音乐圈,当年混得最风光的贝斯手都在一场时代的更替中重新回到后海给人当起了伴奏,什么叫艺术?
杨嘉淞知道什么叫艺术,但越来越少的演出也在告诉他们所有人:
这个时代崩了。
与他同赴天津演出时,隔壁也有一位曾经的民谣大佬,两个人按出场顺序上台,在台下互相点头问好:
“您下一场上?得嘞,等着您。”
特有的京腔似乎让人想起以前戏台上的诸位“老板”,而杨嘉淞只是变更了前人的传统却继承了前人的命运——
京戏不行了,连音乐也变得廉价了。
直到很多年后,有位歌手吐槽说“音乐药丸”时,我见了报道,内心一阵抽搐,便想起十几年前那个在台上声嘶力竭的男人,他说:
“民谣是这么回事,夏天的风吹过胡同时我忽然想起我曾在人海中见过的微笑,但我自惭形秽,只觉得忽然间我该记下来一种对于时光的怀念,可我又不会表达,所以我用音乐唱出来,没承想竟吸引了那么多人听。我很高兴。”
后来听说他签约了一家音乐公司,又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
这段路没陪着他走过,想来并不觉得遗憾,因为随后整个音乐圈都在变化,老人们都在努力维持,新人们上来一批又消失一批,十几年了,竟再也没有看到万人空巷的壮观,也再也没有听说有谁的歌能一直传唱超过五年。
有人曾跟我说如今的流行乐都在搞情怀也都在讨巧,大家都在借助新媒体形式搞植入搞传播,似乎这样一来就能火,却不知道同“文章千古事”一个道理:
你能打动我,你才配被我邀入我的灵魂。
所以,杨嘉淞在那片天地中曾天真地说:
“将来,我们这群人都是‘杨家将’……”
我甚至还脑补了每次他和一群迷弟们出场时主持人简短而热烈地口播:
“杨嘉淞、杨家将……”
那是一段关于音乐的记忆,也是一段关于人生中曾遇见一位天才的神话。
有人能在“放个屁”的工夫就写完一首歌?
谁见过?
我见过。
颜值力:⭐⭐⭐
国民度:⭐⭐⭐⭐
发展性:⭐⭐⭐
演技水平:⭐⭐⭐⭐
商业价值:⭐⭐⭐⭐
时隔十几年,杨嘉淞又出专辑了,他名字又改了,叫“杨沁松”。
2018年他还开始过一场全国巡演,距离2008年已是十年。
偶尔在微博上他点评一些人和事,偶尔会发些不靠谱的照片,玩音乐的人没那么多讲究,看心境和心情大概就能写出一首很不错的歌,反之可能憋在家里跟自己怄气。
他是个很可爱的人,和讲究心机与城府的江湖格格不入。
但要知道他真的认真写歌时,那种状态很可怕,那意味着一位音乐人在用灵魂咏叹人生。
这样的人,如今不能说少,但真的也不多。(本次鉴议由“霸道的小汤圆”、“咆哮小短腿”、“要很酷的周周”、“要奶茶不要啵啵”、“小韩有个大梦想”等六位大神议定。)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