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原创音乐曲派中也像影视剧一样划分成一些类型,比如老狼谢东叫“校园民谣”、后弦周董叫“中国风”、田震杨嘉淞叫“民谣”……
这些都是早期自成一系的代表人物,后来的一些“小字辈”鲜有个人风格鲜明的流派,而在流派之上另有一种调调,人称“海派”。
这个“海派”不是指周立波的清口,而是以“老上海”风格为主要创作腔调的流派,其基本特征是旋律多以蓝调和萨克斯为主,曲风也委婉哀怨,主题多以追忆、怀旧、爱恋等为创作素材。
追根溯源的话,“海派”腔调还是比较有历史的,比较有名的大概是民国时代的《马路天使》,姑苏小调+现代节奏,另外音乐人小虫曾有一首《野草闲花逢春生》在电影《阮玲玉》中作为主题曲,他创作的这首歌也是典型的“海派”。
“海派”歌手其实细算起来很少,大多数仅局限于本土,因为其中运用了大量本地俚语方言,所以传唱度不高,而“古往今来”,还算有些名气的,以前有陈明,随后有黄龄。
黄龄一开始进入公众视线里的代表作品其实非常“阴间”,叫《痒》,至少在KTV里能够模仿她唱这首歌的男女应该十分尴尬:
高声不高,转音不转,曲调中该提气的部分非专业者GET不到,于是黄龄唱这首歌叫艺术,人民群众唱这首歌叫邪术。
但也因为如此,这首歌火了,黄龄则没有。
当然,讲“阴间”的话,她同时期还有一首歌叫《HIHG歌》,如果说《痒》的流传只是一种“艺术上的变种”,《HIHG歌》几乎成了一种测试其他演唱者“羞耻度”的“邪中邪”,因为太特么难唱了,尤其是高潮部分的“嗯啊嗯啊嗯……”会让你怀疑自己喉咙里的颤音完全不跟着自己的节奏走,基本上唱歌时脑子、眼睛和嘴属于各玩各的。
虽然后来音乐人常石磊再度改编了一版,加上了一些爵士乐的风格,但问题在于——
“高潮”部分还是被保留了下来,这也成了这首歌人家都知道,但能唱出来的人很少。
由此可见,“炫技”这种事在演唱者看来是好事,能平添几分荣誉感,在创作者看来也是好事,能秀出一些独特性。但在音乐公司和经纪公司看来,如果他们也觉得这是好事的话,属实有些不走脑子了。
“流行”歌曲之所以能“流行”,就是有一个关键因素:
曲调通俗,大家都能唱,哪怕五音不全起码唱出来别人知道唱的是什么。
因此,这间接地对黄龄的人气与知名度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只是苦了这位天赋挺高的女歌手。
可能后来也是明白过来怎么回事了,黄龄的后续作品都开始有了些“阳气”,经典代表作就是这首《风月》。
《风月》的词写得极好,演唱者在歌中的“位置”也极好:
用一个站在红尘俗世外的女子态度看待依然苦苦挣扎在红尘内的痴男怨女们,一段“男人求新鲜、女人求安全”道破了“爱算歌姬吧”的本质。
毕竟男女本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物,你让一个须眉探寻女子的内心属实有些“不正经”,让一个“画眉”硬贴上糙汉子也真的有些“矫揉造作”。
所以黄龄唱这首歌本身就很适合,她的嗓子在唱高音部分的时候比较“虚”,这能让听者感受到“空灵”,在唱低音部分的时候又很“软”,像一只猫咪一样痴魅地轻轻地挠着肺腑,极有老上海弄堂里成长的小女人的纠葛和姿态。
掌握了这个节奏之后,黄龄后来的一些作品的传唱度也基本扩散出去了,像《惊鸿一面》《花样的年华》《玫瑰玫瑰我爱你》等,不能说脍炙人口,起码别人在唱歌时不会感到尴尬,尤其是女孩子唱起来也自然地多。
在这些重新创作的阶段,黄龄也参加了一些活动,还参演了一些影视剧的拍摄,但实话说,黄龄是个歌手,不是演员。她的天赋还是在唱歌上,演戏只能说是“跨界刷脸”的一种变相宣传。哪怕跟她合作的演员名气再大、影视作品再受欢迎,都不算黄龄的主场。她在其中当真只是配角,只有在录音棚里,黄龄才算释放出了绚丽的灵魂。
遗憾的是,无论是“海派”还是“黄龄”,都始终不得多占哪怕一分的音乐天地,以前没有,是因为“海派”本身就是较为小众的创作风格;现在没有,是因为网红歌手和口水歌太多了,甚至不需要专门制作MV,胡乱配上一些影视画面就能火一把。而黄龄和身后的团队,依然在固执地创作、制作如今有些“保守”的作品。
这也是原创音乐界严重的两极分化的表象之一,传统音乐公司执着于作品的质感以及歌手的包装,不怎么传统的音乐公司作为纯粹的快餐制造商是依附于网络经济生存的。
虽然两者最终的盈利模式都是在于版权、演出等,但后者明显属于“见缝就钻”,其灵活度与不管不顾地粗制滥造足够为其创造短期利润,至于“短期”之后该干嘛?肯定不是他们去考虑的问题。
2017年,黄龄发布了第三张个人专辑,2019年再度发布了第四张音乐专辑,间隔两年,这对于一个歌手来说跨度其实算比较长了。而更可怕的是,即便发布了又能怎样呢?除了贡献一些履历外,对于一个歌手的艺术生命并没有实质的帮助。
这是目前内地大多数歌手的窘迫。和影视圈演员不同的是,歌手的生命力现在越来越“短”,以前那种“一首歌吃一辈子”的事情如今已经很难再现,基本上今年上半年能“火”俩月,如果没有新歌,下半年大家就会把你给忘了。
因此悲观地说,很多新生代的音乐歌手也到了“收割时节”,而黄龄最大的幸运在于她总算赶上了尴尬的“音乐末潮”,演出能接到,有人认识她。讽刺的是,大多数人记得她依然还是因为十几年前的那两首《神曲》,这想必是当初创作者和她本人都没想到的。
悲乎?
还好。
起码黄龄还在,哪怕快餐者从众,总有……
风月玫瑰绽放,吴侬软语飘香。
颜值力:⭐⭐⭐⭐
国民度:⭐⭐⭐⭐⭐
发展性:⭐⭐⭐⭐⭐
演技水平:⭐⭐⭐⭐
商业价值:⭐⭐⭐⭐⭐
以前谁知不可说,以后谁知不可料。
通俗歌手挣扎的年代没有过去,“速食化”的音乐潮流依旧滚滚涌来。
跨界?演出?都不是一个“正经”歌手继续维持存在的正常状态,但黄龄和黄龄们可能会在若干年后被人记得。这是一件可以确定的事,也是一件难以言表“悲喜”的事。(本次鉴议由“霸道的小汤圆”、“咆哮小短腿”、“要很酷的周周”、“要奶茶不要啵啵”、“小韩有个大梦想”等六位大神议定。)
(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