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题材沉寂了近二十年后,导演麦浚龙与日本影人合作,把先进的电脑特效和传统的武术动作融合在一起,结合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僵尸传说,执导了一部电影《僵尸》,内地“翻译”叫《七日回魂》。
这部电影显然夹杂着麦浚龙的“私货”:
所有主演全是港片,尤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戏骨、老演员。如陈友、钱小豪、吴耀汉、钟发、楼南光、惠英红和鲍起静。
除了鲍起静以外,这些老人都曾在港片辉煌的年代中担纲过黄金配角。
台词和镜头也设置得颇有深意,比如钱小豪收拾行李时镜头一闪而过的与林正英等人的合影,比如陈友饰演的道士对钱小豪说:“糯米,不止可以做糯米饭。”在导演的安排下,充满了对曾经的香港僵尸片乃至香港电影一代人的眷念。
这部《僵尸》在内地“僵尸粉”的小众圈里被奉为“神作”,众多“情怀”元素加持下大家对熟悉的面孔都充满致敬的情感。而对于影迷来说,评论却呈两极分化——
赞誉者称这是香港僵尸片的绝唱,批评者则称特效太过“西化”反而少了当年僵尸片的韵味。
但无论赞誉或批评,大家都一致对鲍起静的演技表示肯定,甚至惊呼:
“她才是贯穿整部影片的灵魂。”
2014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当主持人念出最佳女主角提名时,屏幕上出现了鲍起静在《僵尸》里的片段:
一个女人,背抵着门,门后似乎有什么东西要出来,她用力压住,眼神从迷茫、恐惧、伤心转为崩溃。
而在典礼现场的人们则报以热烈的掌声。
当时,鲍起静64岁。
对于她来说,这些不过是艺术人生中不经意的涟漪。
“触电”这种事,1977年她就开始玩了。
鲍起静出生于艺术家庭,细数直系家属,个个都是名人:
父亲鲍方,享誉海内外华人演艺圈的一代名演员,《屈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传入内地后,其高大飘逸的形象一度成为“古代知识分子”的标配。母亲刘苏(艺名)是话剧演员,弟弟鲍德焘身为摄影师获奖无数,最为大众知晓的当属《卧虎藏龙》,还有他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那一段用国语、粤语和英语无缝衔接的获奖感言。丈夫方平也是上世纪纵横于影坛的自身影人。
相比之下,鲍起静显得有些“平平无奇”。
在当年的香港艺坛,鲍起静同很多前辈与后辈一样,电视圈、电影圈、综艺圈甚至电台反复横跳。地少人多的世界里她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凭着在长城电影公司艺人培训班里短暂打下的基础和父亲的提携,28岁才与父亲同框出演了电影《屈原》。
说到这里,不得不重点提一下她的家庭氛围:
左派家庭出身。
这在当时似乎有些另类,但何止是她,连她父亲鲍方也是。还有他们父女进入的长城电影公司也是左派电影单位。她从艺人培训班出来之后干的第一件事在今天看来更是“另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去纺织厂做三个月的女工,然后才安排到了演员的岗位。
不得不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的香港,确实别有洞天。
比如这样一个对于内地观众而言“纯纯的”香港演员,从小看的书居然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你敢信?
而在《屈原》之前,鲍起静一直在演左派文艺电影,像《虎口拔牙》《英雄后代》《小当家》,还有翻拍自内地的革命题材电影《海燕》。
在八十年代到来时,香港文艺圈的基调也定性的时候,鲍起静终于转入了亚洲电视台,单纯地以演员身份开始在电视和电影中展示自己的光彩。
但不得不说,有的人注定“大器晚成”,比如对于鲍起静,她年轻时饰演的作品大多并不出彩,反而人到中年后,凭着《肥猫》系列里的“猫妈”一角迅速在两岸三地的观众心目中奠定了一个慈母的形象:
柔弱且刚强,善良却偏执。
注意,这种角色形象一直让鲍起静贯彻到现在,且很可能也是麦浚龙选择她来出演《僵尸》中“梅姨”的主要原因。
在“梅姨”之前,鲍起静还有一个很棒的经典——
2008年,许鞍华执导的《天水围的日与夜》,她演“贵姐”,一位单亲妈妈。这个角色让她实现了香港本土演员的巅峰,即第15届香港评论学会的最佳女主角奖、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影片中的“贵姐”身上自带鲍起静的“属性”——市井妇人的计较和朴实,一个上世纪的妇人在面对时代的变转的那种错乱和茫然,竟都呈现在鲍起静的眼角。这也是我曾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个演员一旦有了专属自己的灵魂,无论演多少影视剧,总会不自觉地把个人气质带入其中。这究竟算好事还是坏事?
然而这种气质对于鲍起静来说必然是好事,因为观众的记忆点特别重要,只要她一出镜,无论质朴还是搞笑,起码大家都知道这个“猫妈”这次一定带来了一抹温暖。
这种印象一直持续到《僵尸》的上映。
《僵尸》中有一段长镜头:
“梅姨”围着已经变成僵尸的“老爷”(吴耀汉 饰演),轻缓且温柔地追忆着他们曾经的过往和幸福,随着她的围绕,语气和情绪也逐渐激烈——
叹郎君的狠心离去,叹自己的孤独没落,叹儿女的冷漠无视,叹世道的刻薄狠毒。
眼神渐渐在变,眉目逐渐狰狞。
这段长镜头我个人觉得,足以让鲍起静封神。这也是为什么我对她与2014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失之交臂至今耿耿于怀的原因。概因演“正派”容易,演“反派”也容易。演“正派”到“反派”的过程不容易。在“偶像”时代里找到“戏骨”更是一种很奢侈的事情。
而影片的后半段里,“梅姨”终于从市井凡人变成了甘愿为夫成魔的恶煞,这种转变看在眼里,竟瑟瑟发抖又充满同情。
艺术在这个女人身上磨砺了她大半辈子,居然让她沉淀得如此柔中带刀。
当然,《僵尸》之后,鲍起静再度回归到“温柔无害”的慈祥模样。可此后无论她是谁家的婆婆,还是哪家的妈妈,流转于岁月和光影之中的这妇人,曾给我留下的“凄厉”与“决然”始终挥之不去。
在银幕上,有的人注定千人千面,有的人凭一个角色就能一直牢记。
鲍起静是个纵横影视综艺的“老人”,同时代的冯宝宝与她最相似,但戏多命好。平视时的郑佩佩比她英武,老来也甘于陪衬。在那个时代的女星中,鲍起静注定是要敬陪末座。
但好在时间不会敷衍,当新一代的影人纷纷成为她的“子女”时,以一个外人的角度看鲍起静和她的艺术家庭,恍然间却明白了一件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颜值力:⭐⭐⭐⭐
国民度:⭐⭐⭐⭐⭐
发展性:⭐⭐⭐⭐⭐
演技水平:⭐⭐⭐⭐⭐
商业价值:⭐⭐⭐⭐⭐
或雍容或朴素的鲍起静总能给人以惊喜,只是此时港剧不再如以往那样达到万人空巷的规模,仅在小众观众中互相交流点评剧中人的样子,关于鲍起静,大家必然还是赞一声“老艺术家”的。但除此之外,再无探寻。
唯独我记得,那个在围村里“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一边哭喊着一边拿起烟灰缸把人脑袋砸烂的妇人,每一秒、每一帧,都是一个演员的素养。(本次鉴议由“霸道的小汤圆”、“咆哮小短腿”、“要很酷的周周”、“要奶茶不要啵啵”、“小韩有个大梦想”等六位大神议定。)
(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