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985高校的博导,为什么选调去省厅做一个副处长?

文摘   2024-11-09 07:08   云南  

强哥 | 文

20241024日,江苏省省级机关公开选调公务员拟选调人员名单公示,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一名副教授(简历显示在今年已经评为教授)、博士生导师考到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电子信息产业处任副处长。东南大学是一所国内排名比较靠前的985高校。

舆论有点哗然,分析下来大致有几种观点。一种是支持,一种是反对。

先看反对者的观点:

观点一认为:已经是教授、博士生导师了,自由且受人尊敬,现在已经38岁了才考到政府机关,还得从副处长做起,不值当。

观点二认为:知识分子官迷心窍,学者就应该专注学术,好好做学术不也能为社会做贡献么,高级专业人员去政府纯属浪费。

再看赞成者的观点:

观点三认为:学而优则仕。读书人追求立言、立功、立德,能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结合起来,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况且,大学老师社会影响有限,社会认知有限。一些政府的实权部门,即使只是个副处长,其社会地位也远非一个高校教授可以比的。甚至大学的院长、校长见到政府实权部门领导,照样得低头哈腰。

观点四认为:现在就是个官本位的社会,权力是个好东西,能去政府机关做领导自然是更优选择。只见高校教师考到政府,很少见政府领导考到高校。那些在高校工作的知识分子,在学校里不是照样一个个抢破头的要混个一官半职吗?

这些观点不能说都对,也不能说都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关键是社会是否为每一个人提供了更多公平的机会和选择的可能性。

吃瓜群众关注的是,政府的处长和高校教授谁更吃香?这个显然不能一概而论,不同部门的处长有差异,不同的教授也有差异。笼统而言是各有利弊。

下表比较了两个职位各自可能存在的相对优劣这里讨论的只是一般情况。(比如,不能排除一些大教授社会活动能力极强,社会资源丰富。


省工信厅副处长

高校教授、博导




优势

☛社会接触面更广

对社会权力运作逻辑有更全面的了解

能在更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产业甚至一个地方的发展(这种成就感是高校教师难以感受到的)

时间相对自由

人格相对独立

收入(可能)相对较高

能较好判断自己的职业前景

在某一特定领域有一定影响力


弊端

时间不自由、工作压力大

☛收入一般低于教授

职业风险相对大

职业前景无法自己掌握

科研压力大

对社会运作的知识和逻辑缺乏了解

社会资源调动能力有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能看出,选择哪一个职业,首先,不存在道德的高下之分,说白了都是打份工;其次,也不存在哪个职位就一定好。好与不好都是相对的,“欲戴其冠,必承其重”。怎么选择,完全是基于每个人的价值追求、风险偏好、机会成本和能力判断。

政府需不需要高素质人才?这个回答自然是肯定的。但政府不能所有岗位一概追求高学历化。

政府系统尤其是些需要涉及复杂决策、专业性强的岗位和领域,需要吸收特定的人才,从而提升决策的专业性和科学性。而一些偏执行层面的岗位,更多的需要执行能力和协调能力,则不一定需要非常高的学历和专深的知识。

高校也不能只充斥着一些很会写论文和课题的博士和教师,高校不能闭门造车,沦为科研表演、甚至是伪科研的舞台。

高校的一些专业需要和社会紧密结合,一些专业需要更多了解真实的社会、了解政府的运行、了解企业的管理、了解行业发展的前沿动态......而这种了解,绝不是搞几次座谈调研、做几个横向课题就能够做到的。因此,高校引入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同样有必要。

按照哈耶克的观点:“科学知识”并非是至高无上的,社会上还有许多非常重要但未系统梳理的知识,即有关特定时间和地点的知识,找到这类知识被尽可能广泛使用的方法恰恰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我们认识世界需要有各个角度的知识,关键是如何建立有效的渠道,让各类知识在社会中更自由流动。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是一个大学教授,有这样的选调机会,你会如何选择?

-THE END-

强哥:经济学学士,管理学博士,曾经的地方经济发展操盘者,招商引资实践者。十二年政企实战经验。长期关注营商环境、政商关系、招商引资、地方经济发展。
有劳您发财的小手,点击手机底部赞、分享、在看。

孙博士政商新思维
讲接地气的理论、谈实战性的操作。关注中国区域发展、营商环境、产业发展、政商关系、招商引资。
 最新文章